第23届国际法医学学术会议述评

2015-04-16 06:28王亚辉沈寒坚邹冬华刘宁国黄平
法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医疗

王亚辉,沈寒坚,邹冬华,刘宁国,黄平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3)

·教育与管理·

第23届国际法医学学术会议述评

王亚辉,沈寒坚,邹冬华,刘宁国,黄平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3)

法医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会议;国际法医学会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法医学界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沟通,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司鉴所”)于2015年1月18日组团参加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为期三天的第23届国际法医学大会。以下就本次国际法医学大会的会议概述、会议内容、基本情况以及与会者的总结与体会进行汇报。

1 国际法医学会及本次会议概述

此次会议由国际法医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egal Medicine,IALM)主办。IALM于1938年成立于德国伯恩,是世界上最大的法医学国际学术组织,目前已有60多个会员国,1000多名国际会员。国际法医学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国际法医学研究领域内最重要、最权威以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主要致力于推动各国在法医学研究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就当今法医学的重大课题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为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国际法医学学术会议由专家主题报告、主题研讨会、个人口头发言及会议展板共四部分组成。

此次会议于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召开,由阿联酋迪拜政府及警察局承办,吸引了来自欧洲、亚洲、北美洲以及非洲等近60个国家或地区的600余名专家与学者参会。对于各国的法医学者来说,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难得的交流与提升的机会,而且也是一个可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会议共接收1000余份论文摘要,经评选后,约500份摘要获得大会邀请,有效保证了大会能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并有助于进行深层次研讨。司鉴所组团参与了相关专业的学术研讨,主要涉及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人类学及法医影像学等专业领域,其中刘宁国研究员、黄平副研究员及王亚辉助理研究员应大会之邀作口头报告,邹冬华与沈寒坚助理研究员应邀进行海报展示。与会期间,司鉴所代表团成员还分别与德国骨龄研究专家Schmeling教授及意大利法医病理学专家Ferrara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学术交流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又及时把握学术前沿,启迪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2 会议内容和基本情况

法医学分支学科较多,涉及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亦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会根据法医学的特点、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划分了不同的讨论版块,主要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人类学、法医影像学等学科,同时大会也根据法医学中不同的研究领域,设立了专题研讨,如活体骨骼年龄推断、死亡时间推断、心源性猝死、性侵害、虐婴、虐童、烧伤个体鉴定、法医放射学与尸体检验、复杂死亡案件、火灾现场尸体鉴定及开放主题研讨,基本覆盖了法医学领域内所有研究动向和当前研究热点。由于法医病理学及法医临床学是法医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因此,这两个学科是本次大会最主要的研讨领域,涉及的研究方向、内容、热点问题也是此次会议最多,参会的专家和学者人数也是最多。本文仅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前沿作如下介绍。

2.1 死亡时间和损伤时间

推断死亡时间和损伤时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由于干扰因素较多,法医病理学者一直希望通过寻找到客观而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方法和指标精确推断死亡时间和损伤时间。西班牙Prieto使用眼球晶状体球曲度和吸光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发现了死后晶状体球曲度和吸光度明显降低,晶状体结构和组织成分发生明显降解,使用晶状体死

后改变对于推断24~96h死亡时间最为有效。意大利和英国学者通过使用死后昆虫学演替规律有效推断死亡季节和死后尸体是否转移,同时发现绿蝇属、丽蝇属、麻蝇属具有较强季节变化性,城市和农村蝇类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不同河水流域蝇类存在一定的差异。意大利Cecchi对近年来使用损伤愈合中细胞外基质调节因子推断损伤时间进行了汇报和总结,并给出可以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最佳生物因子指标。土耳其Huseylin使用IL-1β对于缢沟皮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表皮和皮肤附件细胞中IL-1β表达可以作为判断生前缢死的指标。

2.2 猝死

猝死,尤其是没有明显病理学改变的猝死案件的死因诊断,是法医病理学的研究难点,如早期心肌缺血、灶性心肌炎及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新生儿猝死综合征。法国Tony通过建立动物心肌缺血模型,发现JunB蛋白、去磷酸连接蛋白43及其RNA表达在心肌缺血15 min可以检测到,上述两种蛋白是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最佳指标。同时Tony进行了人尸体案例研究,发现JunB蛋白、去磷酸连接蛋白43也显著表达在心肌缺血案例中。日本Toshiko对新生儿猝死案例的脑干进行研究,认为猝死新生儿可能存在唤醒功能缺陷,缺氧的频率和时间可能在死亡前一直存在并增加。脑干唤醒神经元可塑性发生了明显改变,低氧状态认知和识别神经功能发生偏移,从而导致新生儿最终死亡。日本Sachio认为呼吸循环神经传导和唤醒中枢的发育异常可能是新生儿猝死的重要原因。葡萄牙Rosa认为少量灶性心肌炎症和不明显心肌炎症改变,可以引起心源性猝死,法医在排除其他致死性因素外,根据案情和患者病史资料并结合心脏病理改变,可以认定为心肌炎所致死亡。

2.3 活体年龄推断

青少年活体年龄推断是法医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之一。目前,不同研究领域以活体年龄推断的方法较多,但较可靠的仍是利用骨骼发育程度来推断活体年龄。德国学者Munster和瑞士学者Zurich运用MRI技术对20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腕关节、骨盆及胸锁关节进行摄片,提出骨发育分级还可以进一步细化,MRI技术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肢体大关节的骨龄评估。德国著名骨龄研究专家Schmeing教授推荐了2001年在德国成立的法医学骨龄研究小组(Study Group on Forensic Age Diagnostics,SGFAD)的官网,并详细介绍了该网站的使用说明及用途,该研究小组一致认为研究青少年骨骼年龄的关键内容为影像学摄片、牙齿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等;同时,还要有适用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在阅片过程中需要至少两名以上的专业人士分组进行盲读,再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骨龄。埃及学者Vieth介绍了个体第三磨牙发育等级及其对应的年龄,他认为个体第三磨牙的发育可以较好地反映18周岁以上大年龄组青少年的骨龄评估,若与锁骨胸骨端骨发育相联合,可以更好地反映18周岁以上青少年个体的骨龄评估。罗马尼亚学者Rudolf提出今后的骨骼年龄评估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MRI摄片及CT扫描,集上述三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并提出尽可能涵盖个体发育更多的信息组成大数据库,有望进一步提高骨龄鉴定意见的精确度。司鉴所朱广友研究员及王亚辉助理研究员在Schmeing教授对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锁骨胸骨端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及两者面积比等内容,并向专家展示了锁骨胸骨端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的变化与年龄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较好地反映青少年个体,尤其是18周岁以上个体骨骼发育状况,是反映个体骨骼年龄十分理想的研究指标。

2.4 法医影像学

瑞典Thali教授是法医影像学(虚拟解剖)的创始人之一,此次大会Thali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以CT、MRI及三维图像扫描技术为代表的法医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CT及MRI被常规用于记录法医证据且具有客观性和保存性,法医影像学作为法医检验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尸体个人识别、组织器官损伤、死亡原因鉴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虚拟解剖可以增加传统解剖的信度,在某些案例中虚拟解剖甚至可以替代传统解剖。使用三维图像扫描仪可以清晰地记录下体表损伤特征,通过三维重建技术CT和MRI可以重建出三维损伤形态,给法庭提供一个直观、立体及真实的损伤证据。法医学影像技术是未来二十年法医学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司鉴所万雷对使用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了大会展示,研究发现死后尸体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有效地检测出大脑血管变异和出血部位。瑞典Michaud使用CT血管造影技术对心源性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研究,尤其是易发生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位和病变程度可以进行有效评估。司鉴所刘宁国研究员使用CT技术结合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颅脑损伤的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使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析颅脑损伤机理,尤其对颅骨骨折机制的分析。

2.5 咬痕分析

人体损伤中是否有咬痕、有何特异性及咬痕的同

一认定,对犯罪嫌疑人的排查、甄别及认定,特别在性犯罪案件中,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咬痕的认定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是牙列个体的特异性,第二是牙列个体的特异性可以被皮肤或其他载体精确地记录。咬痕证据被全世界的法庭科学广泛采用。为了使咬痕认定具有统一的标准,美国法医牙科协会(American Board of Forensic Odontology,ABFO)于1981年建立了“咬痕鉴定委员会”,颁布了咬痕认定纲要文件,制定了较详细的咬痕认定路线。

此次大会多位学者对咬痕研究进行了报道。比利时学者Pratik利用牙齿磨具对咬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量度检测,发现利用前牙的近中远端宽度和内犬齿长度可以作为咬痕鉴定的有效指标。德国学者Richardo利用食物上的咬痕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和食物咬痕中提取的生物检材DNA进行检测,通过形态测量学和生物学方法联合分析咬痕,并进行同一认定。英国学者Alves通过对皮肤咬痕中唾液食物酶进行检测,分析在咬痕形成之前,唾液中可能所含的食物酶成分,从而推断犯罪嫌疑人作案前曾经进过的食物。伊朗学者Amirian经活体实验提出,皮肤上咬合后如无皮下出血等损伤,其牙痕在男性手腕和面部分别保持3~6h和2.75~5.5h,而在女性同样的部位则分别保持9~12h和6~8h。受被咬部位和体位的影响,咬痕的形态特征有时会因体位的变化产生差异。

2.6 光谱及质谱技术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有效分析血迹、组织及残留物化学成分的辅助工具。德国学者Vera使用红外图像仪检测黑色纺织物上的血迹、枪弹残留物,通过红外图像仪可以使人眼无法识别的血迹和枪弹残留物清晰反映出来,对犯罪现场的血迹和枪弹残留物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司鉴所黄平博士利用傅里叶红外显微光谱仪对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进行红外分析,发现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支气管上皮黏膜存在不同的红外光谱图像。质谱可以检测到不同分子量的改变,也可以检测金属元素,瑞士Fracasso使用了质谱方法对心肌缺血心肌组织进行研究,发现缺血心肌组织质谱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心肌缺血蛋白指标)结果相一致,认为质谱可以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2.7 性侵害及虐婴、虐童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并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行为。在国外,性侵害案件的受害者多为未成年女性、女教徒、女大学生及智障女性等。据欧洲学者报道,性侵害案件多发于再婚家庭、母亲缺位家庭、父亲服刑或父母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家庭以及收养家庭等。Ahmed Banasr教授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意大利的查尔斯尼克勒医院进行治疗的132例性侵儿童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74%性侵害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2.6岁女童,44.6%性侵害案件发生于单亲家庭,95%犯罪嫌疑人为成年男性,其中92%为男性独立作案,年龄为25~34岁。基于性侵害案件发生率较高,欧洲一些学者已向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建议从“立法、宣传、监督、救济”四个方面予以监管,切实维护婴幼儿及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2011年,土耳其法医学会会员Zafer教授的调查显示,50%的性侵害案件发生于受害人家里,约20%受害者选择沉默。他汇报了一名家庭医生通过迷奸药物对其女性客户实施性侵害,通过细针穿刺提取受害妇女肛门创口周围的分泌物与咽拭子在该妇女颈部及会阴部的提取物进行比对分析,锁定犯罪嫌疑人。

2.8 医疗纠纷鉴定

医疗纠纷鉴定已逐渐成为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已被国内、外法医学者重视。此次参会的多位法医学者一致认为医疗过错鉴定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并提出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南非和德国法医学者针对牙科医疗过错进行讨论和报道。意大利Blandino法医通过对1633例医疗过错鉴定案件分析,发现意大利麻醉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是医疗纠纷发生比例最高的科室,同时认为尸体解剖尤为重要,尸检将患者死因和医疗过错联系起来。因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法律诉讼程序和赔偿标准,如何统一医疗纠纷鉴定的标准、方法及程序将成为今后法医学研究的新热点。

英国学者Andrew教授报道,英国卫生部根据《1990年全民医疗服务和社区护理法案》第21条的相关规定,制定了《1996年国民健康服务(医疗过失计划)条例》,建立了医疗责任信托制度(clinical negligence scheme for trust,CNST),该制度为公立医院医疗纠纷赔偿提供经济保障,解决赔偿风险。据报道,2012—2013年,英国各类医疗纠纷共计14761件。各类临床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99件/100万居民,非临床医疗纠纷百万居民发生率为80件/100万居民,非临床医疗纠纷一般指就医场所、患者坐卧设施、医疗仪器设备等非临床技术缺陷导致患者的损害后果。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骨科、矫形外科、急诊科、普外科及产科,其中获赔金额最多的是产科,这可能与英国全民医疗保健体制及新生儿脑瘫索赔金额巨大有关。

德国学者Erwin Deutsch教授报道,自2006年起,德国各专家鉴定、调解委员会通过医疗差错报告系统(Medical Error Reporting Systems,MERS)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德国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48~ 149件/100万居民,其中按启动鉴定程序的医疗纠纷计算为92.4~96.6件/100万居民。2012年,德国共受理12232件医疗纠纷案件,共处理11511件,启动鉴定程序处理的有7578件,其中有2099件(27.6%)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过失或风险告知缺陷,其中普外科、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2013年,德国共受理12173件医疗纠纷投诉,共处理12021件,启动鉴定程序7922件,其中2243件(28.3%)存在医疗过失或者风险告知缺陷,骨科、普外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上述两年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最终残疾或死亡存在因果关系的案件分别占整个鉴定案件的23%左右。医疗纠纷鉴定主要集中在手术操作、围手术期处理、影像诊断、既往病史等方面,而影像诊断、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等方面更易导致漏诊、误诊。在德国,医疗纠纷高发的十大类临床科室分别为创伤外科(矫形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科、泌尿外科、神经精神科、耳鼻喉科及心脏科。其中创伤外科和普外科是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可能与患者的损害后果可以直接感知有关。笔者认为,德国学者表述的轻微、中度及严重长期损害后果类似于我国轻、中、重度残疾。

国外十分重视医疗风险的防范,并将医疗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认真对待,以创建一个更为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通过对医疗差错产生原因的分析,构建患者安全体系,制订患者安全标准和执行体系,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国外研究侧重于医疗风险的预防,即通过构建合理的制度防止医疗损害的发生,以保障医疗安全,对于如何构建系统的制度体系以转嫁医疗赔偿风险,则鲜见相关研究。但通过责任保险和其他方式实现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转嫁,则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有学者对专家责任保险进行系统研究,也有学者侧重于侵权责任与责任保险关系的研究,对医疗责任保险及其危机的研究也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2.9 开放性主题

开放性主题中个案报道数量多,涉及范围广,大都通过法医病理学实践中的疑难案件进行分析和报道,得出该类案件处理方案和原则,对法医病理学的实际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其中瑞士学者Fracasso认为以往病理学家对左心的疾病和损害进行研究,近年来右心损害和病变被重点关注,通过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右心的损害超过了左心,如肺动脉栓塞、乙醇和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脑损伤及败血症。德国科隆大学Markus对火灾现场尸体形态学改变和对火灾案件中尸检、现场分析、毒物分析及生物分析提出研讨方案,认为对于生前烧伤和死后焚尸的判断需要综合现场、尸体发现、毒物分析及生物物证检验等综合判断。司鉴所邹冬华针对交通事故致行人下肢损伤机制进行报道,利用有限元技术对交通事故中行人下肢损伤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和交流。

3 总结与体会

近年来,我国法医学科研发展有着快速进步,与国外研究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某些研究领域,我国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准,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通过对此次会议述评,向国内法医同行介绍会议研讨内容和目前法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此次会议中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法医学领域,多学科交叉会成为未来法医学发展的大趋势。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5.06.018

1004-5619(2015)06-0479-04

2015-05-16)

(本文编辑:高东)

王亚辉(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医临床学科研和鉴定;E-mail:wangyh@ssfjd.cn

刘宁国,男,研究员,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liuningguo@foxmail.com

通信作者:黄平,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科研、鉴定;E-mail:huangp@ssfjd.cn

猜你喜欢
法医学法医医疗
虫虫法医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