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更新,胡团敏,庄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胸椎椎管内占位误诊为急腹症1例
黄更新,胡团敏,庄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急腹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以致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急腹症是由于腹内脏器病变所致,但仍有部分腹外疾病可出现类似急腹症表现,临床医生应该警惕。我科近期收治1例胸椎椎管内占位误诊为急腹症的病人,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病人,男,45岁,因下腹部疼痛4 d入院。入院前4 d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呈间歇性绞痛,并向腰部放射,伴有束带感,平卧时症状明显,坐位时腹痛减轻,伴腹胀、排便次数及排便量减少,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畏冷、发热等表现。曾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服药后效果欠佳,遂转诊我院,急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多年,曾给予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无腹部手术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查体:血压18.62/11.97 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异常包块,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正常,C反应蛋白(CRP)5.9 mg/L,血淀粉酶55 U/L,尿淀粉酶199.5 U/L。泌尿系统彩超:双肾、双侧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X线片示:肠腔稍胀气,未见明显气液平。入院初步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入院后给予禁食、抑制消化液分泌、清洁灌肠、补液支持等处理。经治疗病人下腹部疼痛无改善,全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再次查体发现病人疼痛位于脐平面以下,体位变动时明显,伴脊柱活动受限(后仰不能),考虑脊柱病变可能。全脊柱MRI检查示:胸10~12椎体节段椎管内脊髓外脂性占位并相应脊髓损伤,建议增强扫描;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膨隆;颈、腰椎轻度退行性变。考虑胸10~12椎管内占位伴脊髓损伤,转入骨科进一步治疗。
讨论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部疾病的总称,为临床最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多变、病因复杂等特点,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临床医生需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处理,避免因误诊、漏诊、误治而造成严重后果。急腹症的腹痛可以分为内脏痛、体性痛和牵涉痛(又称反射痛)3种。临床上包括外科、内科、妇产科、神经科、传染科以及全身疾病都可引起急性腹痛,多数急性腹痛由腹腔脏器病变引起,但临床中仍有12%的急性腹痛由腹外疾病引起,由腹外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给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常见引起急腹症的腹外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力衰竭、大叶性肺炎、胸膜炎、急性肺栓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重金属中毒(如铅及铊中毒)、脊柱源性腹痛(如骨折、结核、肿瘤等)。对于急腹症,首先应判断是腹外疾病或腹内疾病所致,腹内疾病常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腹痛程度不一,体征一般较明显,但腹外与全身症状轻微。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注意有无腹外疾病:腹部体征与腹痛严重程度不平行;给予相应治疗但效果差或无效;腹痛反复发作,但无进行性加重趋势;有其他腹外伴随症状或体征。
脊柱源性腹痛多见于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以椎管内肿瘤多见,压迫早期主要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由病变部位神经根受压所致,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的剧痛,而因与皮肤节段的解剖关系,可出现急腹症表现。脊柱源性腹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也可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定位常不清楚,疼痛程度一般无进展,但病人改变体位时疼痛常加剧。查体多有腹部皮肤痛觉过敏,稍压即感剧烈疼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本例病人一开始误诊为腹腔脏器病变所致急腹症,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再次查体提示脊柱病变可能,最终经MRI检查明确为胸椎椎管内占位并压迫胸10~12节段脊髓。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疏忽之处:①临床医生往往会先入为主,再加上临床思维局限,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该病人虽有下腹部疼痛、腹胀等表现,但症状不典型,X线检查未见气液平,肠梗阻诊断依据不足;②忽视伴随症状。本例中病人出现下腹部束带感,束带感往往提示脊髓病变可能;③查体不够仔细全面,只重视专科查体,而忽视全身查体。该病人下腹部疼痛与脊柱活动有关,后仰时疼痛加重,提示脊柱可能存在病变。故作为临床医生,为提高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我们应该加强医学知识储备,既要重视专业领域知识,又不能忽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同时全面细致查体,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体征,必要时多次查体。
椎管;肿瘤;急腹症;诊断;个例报道
(本文编辑 厉建强)
10.13362/j.qlyx.201504002
2014-12-02;
2015-04-28
黄更新(1985-),男。
R323.4
B
1008-0341(2015)04-03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