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芸
(甘肃省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别名秋葵、羊角豆,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地区,被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美国人称为“植物伟哥”[1- 2]。黄秋葵嫩荚含有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嫩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 和磷、铁、钾、钙、锌、锰等矿质元素及由果胶、丰乳聚糖和阿拉伯树胶等组成的粘滑汁液,具有促进人体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等保健作用,常食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等功效[3]。黄秋葵的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种子炒熟磨碎后可做咖啡的代用品。黄秋葵低脂、低糖,为低能量食物,也是很好的减肥食品,有蔬菜王之称[4-5]。
黄秋葵于20 世纪90 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郊区有少量种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独有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各地认识,纷纷试种发展。2014 年,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县惠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首次引进种植黄秋葵1.33 hm2,并获得成功,鲜果平均产量达到9 750 kg/hm2,折合收入64 200 多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民勤县三面环沙,早春气温低,无霜期只有157 d。为了有效利用生长时节,方便采收和管理,生产上最好选择早熟、株矮、果形棱角明显的绿果型品种,如新东京五号、台湾五福和美丽五角等黄秋葵品种。
通常采用营养钵育苗。3 月25 日左右,将6份园土、3 份腐熟有机肥、1 份细沙混匀配制的营养土装入口径12 cm 的营养钵中,浇透水备用。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 h,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 ℃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每钵放入2~3粒种子,播后覆土覆膜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25 ℃左右。一般5 d 后长出小苗,出苗后温度保持在15 ℃以上。当幼苗长出第1 片真叶时间苗,弃弱留强,每个营养钵只留健壮苗1 株。如果天气晴热,育苗棚室温度超过35 ℃时,要及时打开放风口通风降温。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四周开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黄秋葵不宜重茬,前茬最好是麦类、豆类、马铃薯等作物,不宜选择棉花茬。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秋季深耕晒垡,力争耕深达25 cm 以上,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黄秋葵需肥较多,移栽地块应施入经充分腐熟的优质畜禽圈粪30 000 kg/hm2以上、磷酸二铵300~6 450 kg/hm2、硫酸钾150~6 225 kg/hm2,在春季整地前均匀撒施地面后翻入土中,耙平耙细土壤,达到上虚下实。
黄秋葵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落花落果。应按畦面宽120 cm,畦沟宽50 cm、深20 cm 左右做畦。这样,既有利于其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又可保证田间灌水后排水通畅、不积水、不淹苗。
整地后及时覆盖地膜,地膜幅宽140 cm,两边开沟将膜边放入后压实,覆好后待栽。
5 月中旬晚霜临界期过后,当苗龄30~40 d、小苗长出2~43 片真叶时定植。每膜面栽3 行,行距60 cm、株距45 cm,保苗37 500 株/hm2。移栽前1 天,要向营养钵适量喷水,以移栽时钵土不散开为宜。移栽时苗坨上部要略低于地表面,栽后立即浇水,且一定浇透。
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但又不耐涝渍。栽后15~20 d,当黄秋葵长到5~6 片真叶时浇发棵水。7 月中下旬至8 月底,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9:00时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水较多时注意排水并控制灌水,防止落花落果或死苗。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移栽后结合浇水第1 次追肥,在离植株10 cm 处穴施尿素1 350~1 800 kg/hm2。开花结果期重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 500~6 750 kg/hm2,穴施于株间或行间。生长中后期视长势酌情追肥,防止植株早衰。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在阴天或晴天16:00 时以后,于叶部正背面喷微肥1~2 次。
植株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可以采取扭叶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害蔓延;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引进区栽培,还未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黄秋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株高30 cm 左右、真叶7~9 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当夜间温度低于14 ℃时,则开花少、落花多、果实生长缓慢。其有效采收期在民勤县只有60~80 d,过早过晚采收,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时采收。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 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收获前期2~3 d 采收1 次,收获盛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 次,收获中后期3~4 d 采收1 次。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用剪刀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采收时应戴上手套,避免被茎、叶、果实上的刚毛或刺瘤刺伤皮肤后奇痒难忍。
[1] 王建军,祝宏华,邓军均,等. 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1(4):251-252.
[2] 黄 文,应芳卿,黄晓艳,等. 保健蔬菜黄秋葵高效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2008(3):16-117.
[3] 李春梅,曹 毅. 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08(6):21.
[4] 邢力梅. 黄秋葵越冬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0(10):11.
[5] 李红梅,郭计欣,郑宝智,等.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果菜,2015,35(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