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参治疗牛马疾病的本草考证*

2015-04-16 03:57:38胡安徽
家畜生态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本草经牛马痢疾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紫参治疗牛马疾病的本草考证*

胡安徽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紫参是较早明确用于治疗牛马疾病的药物之一。本草典籍和中兽医著作记述以及现代药理分析对我们了解紫参治疗牛马疾病的发展演变情况,以及丰富动物医学史的研究内容和今后选择临床用药提供了帮助。

紫参;牛;马;本草考证

紫参为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bistortaL.)的根茎,又名石见穿、拳参。祖国医学认为,紫参是清热解毒、去湿消肿止血之良药,主要用于治疗痈肿诸疖疮、痢疾、热泻、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等。紫参是较早明确用于治疗牛马疾病的药物之一。拙文即对紫参治疗牛马疾病的发展演变史略作考证,以期为系统全面认识紫参的价值,以及丰富动物医学史的研究内容和选择临床用药提供点滴帮助。

1 牛马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疾病

古代乃至近现代,人们对牛马主要采取室外放牧和室内饲养的方式。室外放牧时,牛马容易受气候寒热冷暖变化的影响,还要经受水草丰满与短缺、虱子和虻虫叮咬等考验和威胁,甚至还会遇到毒蛇咬伤、跌倒损伤等意外情况;牛马在室内饲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但容易受到料草水分的多少和干净程度、栏圈的卫生环境等影响。上述情况极易导致牛马体内有热、外感内伤,引起中暑发痧、口舌生疮、痢疾热泻、痈肿疥疮、肺热咳嗽、癞疥癣、背痈、疔等疾病。另外,牛马在生产劳动中不可避免会劳力伤力、肢体损伤。在古代,牛和马除了作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使用外,牛还被作为祭祀的重要用品、食物来源和交通运输工具,牛乳及其制品也是主要食品;马还是重要的作战和狩猎工具。由此可见,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牛和马的作用都非同一般,其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用何种药物治疗牛马疾病成为时人探索的重点。紫参具有清热解毒、去湿消肿止血的功能,对痈肿疖疮、痢疾、口舌生疮、热泻、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等疾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这无疑会成为医药学家关注的对象。

2 本草考证

2.1 汉代的本草考证

最早关注紫参治疗牛马疾病的本草著作是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草经》):“紫参 一名牡蒙。味苦,寒,无毒。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治牛病。生山谷”[1]。这表明在汉代及其以前,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紫参治疗牛病。尽管紫参并不专治牛病,且多用于治疗人所患疾病,但由于中医和中兽医都源于一个体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诊断手段和使用药物乃至处方都多有类同,此正如元代农学家王祯所云:“牛之为病不一,其药与人相同,但大为剂量用之,无不愈”[2]。因此,用于治疗人疾的紫参,同样可以用于治疗牛马疾病,只不过用药的剂量要大些。中医认为,九窍是身体内脏与自然界相通的重要通道,“通九窍”即是通五脏六腑,保持内脏各器官功能正常,防治脏腑疾病的发生。据此和《本草经》推测,在汉代及以前,紫参当主要用于治疗牛马脏腑和泌尿系统疾病。另外,汉代张仲景《金匮玉函》载有疗痢疾的紫参汤:紫参250 g,水5 L,煎2 L,入甘草100 g,煎取0.5 L,分三服。这说明紫参当时还被用于治疗牛马痢疾。

2.2 魏晋至唐宋时期的本草考证

汉代之后的本草著作对紫参的功效主治也多有记载,如陶弘景编录的《名医别录》云:疗肠胃大热、痈肿诸疮[3]。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曰:治胃肠大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4]。所谓痈肿是一种化脓性疾病,发病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湿热火毒、阴虚火毒、气虚血亏等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导致的,可通过内服和外敷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活血消炎的药物去医治。衄血是指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聚血指机体脏器内出血,停聚在一处的瘀血。这表明紫参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治疗动物的痈肿诸疮,以及外部出血、化散瘀血,同时还具有止渴益精之功效。唐代《千金翼方》和《新修本草》等对紫参功效并无新的记述,然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方》载有“紫参丸方”,用于“疗五痔,大便肛边清血出”;又载有“更生十七物紫参丸方”,“疗蛊注百病,瘕积聚,酸削骨肉,大小便不利,猝忤遇恶风,胪胀腹满,淋水转相注。”[5]“更生十七物紫参丸方”所疗疾病同《本草经》所记大同小异,同样是对脏腑与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紫参丸方”治疗痔疮依然是利用了紫参清热解毒之功效,但所疗疾病的种类有新的突破即治疗五痔。宋代《太平圣惠方》载有10个含紫参的复方,如棕榈散方、黄耆散方、地骨皮方、犀角散方等,其中以紫参命名的处方有二,如“紫参散方”,用于治疗治大衄不止;“紫参丸方”,治热毒瘰肿痛已破、出脓水[6]。这些复方所疗疾病基本仍在《本草经集注》所载紫参治疗的疾病范围之内。纵观汉代以后至唐宋时期人们对紫参的利用,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即用于疗痈肿诸疮(包括痔疮)以及与其它药物组成复方治疗身体某部位的出血。

2.3 明清时期的本草考证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乘雅半偈》和《本草蒙筌》等关于紫参治疗疾病的内容除了对前代的总结,并无新的发明记述。该时期本草集大成者《本草纲目》曰:紫参治诸血病,寒热瘧痢痈肿积块[7]。很明显,《本草纲目》记载的紫参所疗疾病仍在前代本草记载的范围之内。可见,紫参在明代除了继续治疗血病、痢疾、痈肿之外,并无新论。清代《本草求真》载:治面上酒刺,用紫参、丹参等为末,胡桃仁杵和为丸,用茶饮下即可[8]。酒刺也称痤疮,属疮类疾病,说明清代继续利用紫参疗疮,但疗疮的种类有所增加即痤疮。《本草述钩元》云: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止痛,疗痈肿疔毒等[9]。“止痛”是清代以前本草著作所未载,因此,这也是紫参功效在清代的新发现。

3 中兽医著作的相关记载

中国古代兽医学著作也有不少紫参治疗动物疾病的记述。唐代《司牧安骥集》卷八《蕃牧纂验方》载“洗肺散”:“治马肺风揩擦及热剥疥疖等疾。人参、甜参、紫参、苦参、秦芃、何首乌、沙参。以上七味,各等分为末,每用药一两,酸浆水一升,蜜四两,不蛀皂角一挺,挼取汁,一处调灌,隔日再灌”[10]。元代中兽医学名著《痊骥通玄论》记有“五参散”:“治马揩擦皮毛生疥,不计时月,放大血后,灌此药大有神功。人参 苦参、元参、沙参、紫参、秦艽、何首乌、蔓荆子、黄岑 各等分,上药为末,每用药一两,水半升,同调,草后灌之”[11]。明代中兽医学经典著作《元亨疗马集》同样载有“五参散”,其方:“人参、甜参、紫参、苦参、秦艽、何首乌、沙参、各等份,右件为末,每服两半,蜜二两,酸浆水一盏,皂角一梃擂碎,取汁半盏,同调灌之”。《元亨疗马集》同时称该方剂清热润肺,主治动物浑身瘙痒、遍体风生、皮肤揩擦、脱落鬃毛等[12]。清代《疗马集》亦然收载了“五参散”:“治马肺风热燥。人参、苦参、玄参、紫参、沙参、秦艽、何首乌、酸浆水调灌”[13]。显然,元明清时的“五参散”来源于唐代的“洗肺散”,前者强调的是药物的功效,后者注重的是药物的组成。尽管上述复方在组成、疗病程序等方面有零星差别,但都以紫参为主要药物,功效主治也都以清肺热、疗疥疮为主。需要注意的是,从《痊骥通玄论》所记“灌此药大有神功”看,以紫参为主要成分的五参散对治疗马疥疮颇有效果。

4 紫参治牛马病的分子生药学原理

从分子生药学的角度看,紫参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主要是因为其含没食子酸、右旋儿茶酚、左旋儿茶酚、6-没食子酰葡萄糖,全草含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荣酸及金丝桃苷等成分[14]。尤其是上述成分中的没食子酸、咖啡酸、绿原酸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蛇毒、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肿瘤、凝血等作用,同时还是相对适宜的杀锥虫候选药物[15]。上述成分及其功能无疑是紫参治疗牛马病的现代医学原理。这表明紫参治疗牛马疾病不仅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有科学的道理和依据。

5 紫参在现代中兽医方剂中的应用

紫参在现代中兽医方剂中亦有较为广泛的使用,如“连翘四味散”:“连翘45 g、拳参40 g、麦冬35 g、木通30 g 为末,调灌。大畜120~160 g,小畜25~40 g。功能 清腑湿热,止水利泄。主治湿热泄泻。”再如“痢疾散”:“地榆、蒲公英、早苗蓼、胡黄连、老鹳草各180 g,藏木香210 g,拳参、炒大黄、龙胆草、岩青各500 g为细末,开水冲调服,马、牛每次250~500 g,猪、羊20~50 g,羔羊3~6 g。功能: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敛肠止泻。主治羔羊、犊牛痢疾,大家畜胃肠炎,仔猪白痢,受凉腹泻”。再如“凤凰散”:“野猪粪炭35 g,五灵脂25 g,诃子15 g,红花15 g,广木香15 g,胆粉15 g,拳参15 g,草乌(制)15 g,麦冬10 g,水菖蒲10 g,肉豆蔻10 g,荜茇10 g,茯苓10 g,为末,调灌。大畜160~200 g。功能:清腑热,燥湿止痛。主治湿热腹泻,痢疾”[16]。上述处方中的“拳参”即紫参,其功能为清热、止泻,用于防治家畜的痢疾、腹泻、胃肠炎,实际还是利用了紫参具有清热解毒、去湿消肿、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功效。紫参在当代中兽医方剂中的使用是该药物历史时期功能主治的传承和发展。

6 结 语

自汉代《本草经》到清代《本草述钩元》,本草著作所载紫参治疗牛马疾病从脏腑和泌尿系统疾病、痢疾,到痈肿诸疮和外部出血、化散瘀血,以及止渴益精,再到治疗痔疮、痤疮和止痛,所疗疾病的种类和功效在逐渐扩大,反映了劳动人民和历代医药学家对其功能疗效的继承和不断开发。本草著作是医药学家们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和传承,因此,其主治功能和治疗效果应当真实可信。现代分子生药学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紫参治疗牛马等家畜疾病的有效性。正因为此,紫参在当代中兽医方剂中仍有相当数量和范围的使用。这就提醒中兽医学界在今后治疗动物疾病的临床用药中要注意加强对诸如紫参之类的传统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 马继兴主编.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3.

[2] 元·王祯撰.王祯农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6:59.

[3] 梁·陶弘景,尚志钧校注.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48.

[4] 梁·陶弘景,尚志钧,尚元胜辑校.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2.

[5] 唐·王焘撰,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95,546.

[6] 宋·王怀隐,王 佑,陈昭遇,等.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609,914,1091.

[7]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61.

[8]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37.

[9] 清·杨时泰.本草述钩元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60.

[10] 唐·李石等,邹介正,和文龙校注.司牧安骥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01.

[11] 元·卞管勾集注,郭光纪,荆允正,李德福,等注释.痊骥通玄论注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68.

[12] 明·喻本元,喻本亨.元亨疗马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7:119.

[13] 清·周海蓬.疗马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17.

[14] 章国镇.神农本草经精选图文本[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6.

[15] 李肖玲,崔岚,祝德秋.没食子酸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4,7(10):767-769.

[16] 张克家.中兽医方剂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9:33.

Bencaological Study onPolygonumBistortafor Cattle and Horse Disease Treatment

HU An-hui

(InstituteofMarxismStudy,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Polygonumbistortais one of the earliest specifical drug for cattle diseases treatment . Bencaological records and Chinese veterinarian works were reviewed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o help understand therapic evolution of cattle diseases withPolygonunbistorta, diversify animal medical history research and prepare reference for future clinica medication preference.

Polygonumbistorta; cattle;horse; bencaological study

2014-10-02,

2014-11-17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S[2013]55号)

胡安徽(1971-),男,河南唐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医学地理研究。E-mail:huanhui1996@163.com

S811.6

A

1005-5228(2015)03-0069-03

猜你喜欢
本草经牛马痢疾
P-glycoprotein 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pharmaceutical drugs
牛马行
文苑(2020年6期)2020-11-19 12:58:15
开心一刻
新传奇(2018年37期)2018-05-14 17:50:58
芝麻适合肾虚之人吗?
饮食科学(2016年10期)2016-11-19 09:08:44
常见羊痢疾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7
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
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二)
《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初论《本草经集注》在中医药美容发展中的作用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