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却频频爆出审计丑闻。本文就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审计质量并且降低审计风险。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概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成为主流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审计风险,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多样化的审计计划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并且将审计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出发点,通过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评估审计客体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资源,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旨在捕捉各种潜在的风险点,以确保审计质量。在风险导向审计流程中,关键环节之一是执行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此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而为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奠定信息基础。因此,风险评估程序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获取的相关信息充分适当,则注册会计师需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反,如果获取的相关信息不足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则注册会计师应扩大了解范围。注册会计师履行风险评估程序后,应当针对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可能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注册会计师也应给予适当关注。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期望值增加,加大了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其二是执业环境有待健全,审计面临的风险愈来愈大;其三是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范围的拓宽,增加审计的压力和风险;最后是因为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经验有待提升,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审计主体影响因素和审计客体影响因素。审计主体影响因素指审计主体本身过失而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其影响因素之一是因为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注册会计师行业又隶属一种自律性行业,市场环境的优劣对其冲击较大,恶性竞争是最明显的体现,此时审计主体很可能为了利益而忽视职业道德,参与审计客体舞弊。因此市场环境会影响审计主体,进而会导致审计风险发生。影响因素之二是风险偏好。风险与收益通常成正向关系,领导者在面临抉择时,往往会受风险偏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是最后的风险把关者,其意见会对签发审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其风险偏好是审计主体影响因素的关键。风险激进型会考虑收益等有利因素而淡化审计意见类型,风险回避型则力求把所有的风险规避,所以后者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难把业务做大做强。
审计客体影响因素指审计客体出于某种意图而实施的对审计意见会产生影响的行为因素。其一是审计客体组织结构。组织机构是指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有序地集合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活动的社会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对审计客体未来的发展和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置合理,则能保证整个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减少摩擦,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其二是审计客体的行为目的,织织的行为目的是审计客体是否产生风险的关键因素,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规章制度也会因组织的行为目的而发生实质性变化。其三是审计客体的规章制度。建章立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引部门工作与职工行为的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堵塞漏洞,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相反,则容易产生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也更容易滋生舞弊。财务规章制度应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与资金有关。因此,规章制度对审计客体经营管理也尤为重要。
三、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审计风险影响因素,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审计行业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事务所质量控制、执业标准、业务收费、业务检查和报备以及注册会计师年检培训等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流程。其次是营造良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审计不良事件频繁爆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望值有所下降,“诚信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促使其在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真正担负起“经济警察”的职责。然后健全和完善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线,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道德基础和应尽义务,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高度重视此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计事务所应当制定并实施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并且充分认识到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和树立行业形象的重要价值。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组负责人应当时刻提醒审计人员保持适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这样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避免重大审计失败发生。
参考文献:
[1]谢海洋.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模型研究.财会研究,2010年第24期
[2]唐建华.风险导向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