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叔叔

2015-04-16 18:23李莎莎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筒子楼脚板莎莎

李莎莎

上世纪90年代初,父母工作调动,我们举家迁至广东,那时我上五年级。刚到的时候,爸爸单位的人被统一安排住在一幢筒子楼里,就是在那里,我认识了董叔叔。

筒子楼里住着爸爸的很多年轻同事,有的初为人父母,闲暇的时候抱着孩子在楼前散步。如果被董叔叔看见了,一定会热情地和那小婴儿亲近一番,人家都要走了,他似乎还舍不得把手中的孩子还给人家。这样的情景,我看见过好几次。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道:“董叔叔,你和陈阿姨怎么不要个小孩儿呢?”

他的脸上顿时写满了无奈:“我是想要,可你陈阿姨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从妈妈口中得知,董叔叔出身河南农村,家境贫寒,当年他是他们那一地区的高考状元。到了吃饭时,筒子楼家家户户的门几乎都开着,循着香味,就能大概猜出每家在吃什么。可唯独董叔叔家总不见什么油烟,后来我才知道,为了省钱,他每餐几乎只吃脚板面——一种在广东菜场里售卖的最最便宜的面条,一块钱左右就可吃饱。菜是没有的,肉更无从谈起,只在面里拌些盐。

“莎莎,我煮了面,你过来吃点吧!”我有次经过他家门口,他热情地招呼我,似乎里面藏着什么山珍海味。

“小董,你总这样吃怎么行呢?没有营养啊。”妈妈有些忧心忡忡地说。日子久了,妈妈知道了董叔叔的情况,做点好吃的就会送一些给他吃。

“呵呵,您不知道,我们河南人就是爱吃面,这样做的脚板面可好吃了!要不你们也来尝尝?”他一脸真诚憨厚的笑容,看不出丝毫抱怨。可我真不懂那碗以盐为唯一佐料的光秃秃的面美味何在。

可陈阿姨在家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香味常常从她家飘出。广东人擅长煲汤,她很快就学会了。只要在家,她就会买来乌鸡等各种食材,自顾自地煲汤滋补。而她的丈夫照旧喜滋滋地吃他的盐煮脚板面。

“莎莎,你来!”经过董叔叔家门口的时候,我被陈阿姨叫住了。这天只有她在家。

“我这儿有好东西给你吃。”说着,她从一个无比精致的盒子里拿出一只小巧的、有着雕花镂空底托的蛋糕递给我,说是刚从新开的进口超市里买的,紧接着又说出了一个令我咋舌的价格。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那只蛋糕,其实并没觉得好吃得叫人想晕倒。

“怎么样?好吃么?”陈阿姨一脸期待地盯着我的表情。

“嗯。”吃人嘴短,我懵懵懂懂地点着头。

“这样就对了嘛。人活着,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可别像你董叔叔那样,为了省钱,成天吃脚板面。切,农村来的,老土!要不是看他上学那会儿学习还好,我才不……”也许因为猛然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她就此打住了,可当时说这话时那嫌恶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如果我不知道他们的关系,我简直很难想象如此不屑的语气所鄙视的对象,竟然是她的丈夫。

日子平淡如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董叔叔还在卖着电脑,而且从他持续以脚板面为食上来看,他的收入也还没有什么改观。有一天,妈妈发烧,躺在家里,爸爸带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筒子楼里的其他人也上班去了。回来的时候,妈妈悄悄跟我说,她听见董叔叔家吵架了。

“哎哟,真是厉害,还摔东西了呢!陈阿姨吼得特别凶,估计她是以为楼里没人才好意思这样的。我听了半天,原来是她在质问董叔叔为什么把钱寄给老家,供他妹妹读书。董叔叔一个劲儿地赔不是,可陈阿姨越吼声越高,骂他没出息。”

我当时默默地想,我真没觉得董叔叔有什么不好啊,怎么在陈阿姨眼里,他这么不可救药呢?既然这样,她当初干吗还嫁给他呢?我真是不明白。

终于有一天,董叔叔一脸无奈,拎起简单的行李,从筒子楼里搬了出来。看见在楼下玩的我,他勉强笑笑,还邀我以后常到电脑城玩。

后来我才知道,他搬走是因为陈阿姨和他离婚了。

自那以后,我很少能再见到他了,只是去过两次他工作的电脑城。和他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小吴的、十分年轻也蛮漂亮的女孩。我当时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她对董叔叔“有意思”,心底里真希望他俩能成。

猜你喜欢
筒子楼脚板莎莎
筒子楼记忆
成了精的脚板薯
基于里兹法的输电铁塔塔脚板内力计算及其应用
乡下筒子楼
半半歌
同类(共4则)
青岛市筒子楼改造模式研究
造小船
狗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