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及应对措施

2015-04-15 22:39方鸿志贾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挫折子女心理

方鸿志,贾倩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121013)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及应对措施

方鸿志,贾倩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121013)

就业作为许多人求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考验。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如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实际与预期不符等等,这些都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就业方面的挫折心理。分析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存在原因,找出其应对和解决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迈出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许多社会问题也由此而来,就业问题便是这些问题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每个大学生都对自己毕业后的未来抱有无限的期望和遐想,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帆风顺。大学生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挫折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整个人生、家庭乃至社会、国家。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表现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难以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1]。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如果进而产生挫折心理,会对其就业产生阻碍作用,造成新的困难。这些新的困难,就是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畏惧就业形势和害怕参与竞争导致的悲观自卑心理。一些大学生想到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便对就业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找不到好工作。他们自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丧失了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害怕竞争失败后没有面子,害怕与自己的同学竞争等等,这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前途渺茫,对就业有一种自卑、悲观的挫折心理,严重影响今后的就业。

2.择业期望过高和心态不能放平导致的方向迷失。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过分乐观,对自我过于自信,择业期望过高,对工作单位挑三拣四。然而,如果期望值过高,不仅对就业不利,即使将来工作了,也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职业满意度会下降。若长期找不到期望的工作,或最终所找的工作与预期不符,他们便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就业挫折心理从而产生。如果一意孤行,无法找准自身定位和方向进行努力,后果会愈发严重。

3.过度依赖外力导致的无法独立。一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方面有“等”和“靠”的思想,过于期望和依赖学校和父母的帮助。若外界无法提供强大有力的帮助,就业进度会因为自己的“等”和“靠”而远逊于别人,就开始埋怨学校不管自己,埋怨家长没有本事,埋怨自己生不逢时,闷闷不乐,怨天尤人。积压日久,彷徨无助感愈发强烈,造成挫折心理。

4.享乐主义作祟导致的自暴自弃。一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心只要社会地位高的工作,把眼光瞄准了所谓的“金饭碗”,即政府机关公务员或大型国企职工,以谋求高稳定性和舒适性。这些大学生追求享乐主义的过高期望,加之家长有意无意为其施加的强大压力,一旦没能成功,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暴自弃,甘于待业啃老。

大学生在寻找、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由此出现迷茫、彷徨甚至怀疑等心理,概属正常现象。想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和悲观心理,就必须分析和找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引导大学生树立更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起科学的择业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挑战。

二、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究其原因,有些缘于客观因素,如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缺失等;有些则是因为他们脱离了知识、能力、性格、气质、爱好或是长期发展规划等自身实际,没有深入思考自身与所期待或所选择的职业是否互相匹配,甚至存在着自我膨胀或自我萎缩等不良因素。因此,我们不但需要找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挫折心理的表现,更迫切地需要找出这些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帮助大学生克服挫折和心理障碍,更好地进入社会、学以致用。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挫折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学校过度追求文化课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多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生就应该学习”的观念影响下,一些高校只注重理论,过分强调文化课学习,而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进入就业市场后,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短板猝然暴露,又无法凭借自身心理素质妥善处理遭遇的挫折,就会产生挫折心理等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

其次,一些高校就业教育与社会脱节,就业指导方面课程流于形式。很多高校的就业教育流于过场,不规范不系统,甚至不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致使许多大学生无法获取有用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因而对就业既无思想准备,也无正确观念。在这样的状态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惊慌失措,屡屡失败也就不意外了。大学生就业热情遭到打击,自尊心受到挫伤,产生了挫折心理,带来了心理问题。

再次,一些高校无法同工作单位相对接,无力帮助学生开展有效实习。一些高校未能与对口单位建立起良好、持久的关系,学生联系实习只能依靠自身能力,致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法参与到有效的实习实践活动中去。一些高校将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也算作是实习;一些学校所安排的工作岗位同其所学专业不符,对学生帮助有限。这样会使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认为学校都没能力解决的事情,自己就更无能为力,对就业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就业挫折心理。

2.社会方面原因。首先,竞争激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各大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很多大学生存在着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伤害。

其次,遭遇不公,造成极大的心理失衡。社会不公平、暗箱操作等现象也存在于就业方面。一些毕业生凭借着家庭或朋友的关系进入了本不能进入的工作单位,给一些靠自己努力却没能收到应有回报的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失衡,他们一些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家庭、抱怨社会,萌生强烈嫉妒甚至怨恨的心理,对就业产生恐惧和排斥的挫折心理。

再次,受到歧视,造成较大的心理障碍。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出于便于管理、避免产假,只招男性,造成性别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成手”,避免培训成本,要求工作经验,形成了经验歧视;一些单位只要211或985高校的毕业生,形成出身歧视。如此种种歧视条件的限制,让有着同等能力和学历的求职大学生因无力改变的事情遭遇阻碍,感到沮丧懊恼,产生强烈的就业挫折感。

3.个人方面原因。首先,自视过高,产生落差。目前,青年人的择业高期望值与自身素质偏低反差明显[2]。大学生还存在着自己是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专业学习等方面能力突出,就一定会找到一个地位高、待遇优、令人羡慕、风光体面的工作。这些大学生期望值过高,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会产生落差,往往会引发强烈的挫败感,产生强烈的挫折心理。

其次,方向迷茫,容易受挫。一些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楚,自我认知不足,心理上不稳定,思想上不成熟,既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也不能冷静地面对社会现实,导致方向感混乱,造成自身的盲目和茫然。一旦进入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环境突如其来,这些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反复受挫,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打击,造成挫折心理。

再次,过度自卑,怯懦恐惧。一些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情绪,认为社会环境复杂险恶,自身能力无法独立应对社会,因而没有勇气进入社会,也没有勇气和别人竞争工作岗位。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如果没有自身成功经历的鼓励,长此以往,这种自卑情绪会越来越强,更不利于顺利就业,挫折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

4.家庭方面原因。首先,对子女期望过高,施加压力。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一定会找到好工作,有的父母还经常给子女灌输自己养育子女辛苦,供养读书不易的思想。这些做法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没有找到父母所期待的工作,就会感觉愧对于父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产生心理障碍,很容易造成挫折心理。

其次,对子女就业缺乏正确引导,观念陈旧。一些家长由于观念陈旧,对子女在择业和就业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依据自身经验,往往夸大某种职业的优势。例如,认为只有在政府机关工作才是好工作。大学生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不能成功便极易对自身产生怀疑。长期在这样高压焦虑的状态下生活,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挫折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再次,对子女就业态度不端正,大包大揽或者不闻不问。一些家长在子女的就业问题上,态度不端正或不明确。有些家长将子女从求学到就业的所有方向都代为选择,为子女灌输“找工作不用你操心”之类的思想,不给子女自主权;有些家长则是不闻不问,全凭子女自身认识和努力,子女得不到来自家庭的精神支持。这两种做法都会对求职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挫伤,让他们感觉择业就业是一件不值得受到重视的事情,对就业产生抵触情绪。

三、 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的应对措施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大学生的问题,也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如何应对就业挫折心理更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一环。因此,提出尽可能全面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克服就业挫折心理、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校层面的应对措施。首先,注重素质培养,开设专门课程。学校应该开设针对就业方面的专门课程,聘请有丰富招聘或应聘经验的人士,系统地教授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就业形势、单位选择、应聘流程等有全方位的认识。课程的开设应贯穿整个大学四年,随着年级的变化,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教育更有针对性。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准备,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转变办学观念,创建实践基地。大学各方面因素决定了大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的地方,还是一个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地方。对此,学校应创建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品质,真正起到从书本到社会的过渡作用,使得毕业生在进入社会时不再无所适从。让大学生树立就业方面自信,遇到困难时有应对经验,减少受挫机会。

再次,确立对口单位,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在开设专业时,就应准备好对口单位的安排,同对口单位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能够积极地组织学生去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和实践知识,以便于日后真正进入社会后能够更熟练和更迅速地接手工作。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信,就会避免由于工作没有经验,对工作不了解和不专业而产生的挫折心理。

2.社会层面的应对措施。首先,广开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岗位。国家需要继续鼓励和加强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工作岗位,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心。国家应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应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将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

其次,促进社会公平,确保人尽其才。需要在社会中营造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在就业过程中公开透明,有规可依,有据可查,让所有大学生都在公平、平等的状态下竞争。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信心。公平的就业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强烈意愿去克服可能遭遇的挫折。

再次,加强政策引导,杜绝就业歧视。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女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3]。各地相关部门还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监督用人单位,做到公平公正,杜绝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求职大学生不因专业能力之外的因素遭遇不公待遇。避免因社会不良风气产生的负面情绪,造成挫折心理,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求职就业。

3.个人层面的应对措施。首先,树立正确观念,找准就业定位。毕业生须摒弃职业有贵贱的思想,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存在价值,只要做好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和有力证明。还应对自己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要从就业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发展机会等理性角度出发,去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一旦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也就确定,挫折承受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挫折对心理的伤害也会减少。

其次,认清就业形势,避免错误盲目。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应做到多渠道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进行冷静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求职前就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4]。形成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勇于并乐于面对竞争,乐观地排解择业中的挫折。

再次,提升自身信心,积极应对挫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遇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排解的挫折情绪,并且开始怀疑自己时,应及时找到老师、朋友或者家长进行沟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其他的方式转移注意力,重新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挫折。

4.家庭层面的应对措施。首先,避免给子女施加过多压力。父母要改变自身对子女在就业方面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子女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避免给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避免让自己的期望对子女产生心理负担。要尊重子女自己的选择,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和支持,注重鼓励,避免指责,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子女的挫折感。

其次,正确引导子女就业方向。家长应充分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知识,帮助子女找到适合自己并且乐于去做的职业,而不要把自己对于职业好坏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子女。孩子有目标、有动力地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在寻找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会逃避,而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这些挫折。

再次,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应在日常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多同子女冷静客观地探讨就业方面的意见和想法,客观地、全面地帮助孩子分析就业形势,一旦子女在就业中遇到了挫折,也会因为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巧妙地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经历挫折、克服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大学生进入社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些学生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甚至对就业充满了抵触心理;有些学生找到了应对挫折心理的合理方法,就可以战胜挫折,积极地投入到新的环境。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有责任感的社会各方都应积极面对的问题。大学生只有能够从容地面对挫折,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新的环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1]方鸿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评析与对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朱玲,方鸿志.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系统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2):64.

[3]黄学规.挫折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尹忠恺,肖文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Employment Frustration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Fang Hongzhi&Jia Qian

(Bohai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13)

Employment,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iming for the person's study,is the first challenge for them to enter the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an occupation,it can be hardly avoided to suffering from setback,such as failing to find an ideal job;the gap between the practice and the expected,which may cause frustration psychology to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reasons of employment frustration psychology,and fou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which can give college students a better hand as the first step to enter the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frustration psychology,countermeasure

G731

A

1674-0416(2015)01-0060-04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4-07-0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编号:13B K S 088)的研究成果。

方鸿志,女,1965年生,辽宁葫芦岛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贾倩,女,1990年生,辽宁锦州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挫折子女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挫折
生活需要挫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