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军,张钊华
(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分娩室助产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彭海军,张钊华
(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了解助产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并明确压力源与工作疲惫感之间的关系。提高助产士抗压能力,更好的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方法:通过对现有助产士职业压力源的分析,找出造成助产士压力的几点原因。结果:通过对助产士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可以大大改变助产士现状,使其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结论:加强对助产士的现状管理,减轻助产士工作压力。有利于医院的长足发展。
压力;心理健康;心理疏导;加强管理
助产士是产科分娩室重要的护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独立完成正常产的接生,配合医生完成难产的接生,负责新生儿的处理,负责执行产房医嘱,助产士工作中承担着母婴两条生命的重责。随着下一代的健康成了社会中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优生优育,产妇及家属对就医环境的选择和从事接生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从事接生大任的助产士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长期下去,导致了她们身心疲惫,产生了焦虑、忧郁、抵触情绪等,[1]严重地干扰和影响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下面将从助产士主要压力源和如何应对两方面进行阐述:
1.职业压力。助产人员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专业要求、工作环境、工作量以及时间分配方面。孕产妇及家属期望值高,稍有差池,助产士就会招来孕产妇及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医患矛盾及各种医疗纠纷。要想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助产士就要付出多于其他护理人员几倍的努力。就是这样,也不一定能得到孕产妇和家属的理解和接受,患者的误解和责难使助产士们安全感缺失。就助产职业本身来讲,更重要的是一手托两命的精神压力,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复杂,过程千变万化,很难保证分娩的顺利与安全、助产质量以及母婴安全。助产士实行24小时轮班制,时间无规律性。助产工作程序单调、重复,工作中存在竞争压力、职业晋升及发展压力,而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奉献、爱心、耐心的职责要求助产士既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超强的耐心,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助产士们工作起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她们的身心得不到调剂,久而久之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2.心理压力。尽管每位孕产妇的分娩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规律,可并不是每个孕产妇都有幸顺利分娩。其中有太多不可预测和不确定因素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产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剖宫产和麻醉技术的成熟和提高、电子胎心监护的普遍使用,使社会民众和产科医师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从而对这些技术过分的依赖,致使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干扰了孕产妇正常的分娩过程。是否只有剖宫产才能保证母婴平安呢?这些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困扰助产士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助产士无实战经验的积累以致临床应急能力下降,这就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一旦现实状况达不到人们的主观愿望和期待时,就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加之近年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更是困扰和威胁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3.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2]于1974年提出的,是个体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国内文献普遍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3]对职业倦怠的定义:即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表现为情感耗竭(E-motional,exhaustion 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P)和个人成就感低下(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三个方面。分娩室工作技术性强,风险性大,常年倒班,工作繁重,辛苦不说,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辛苦的付出长期得不到回报,这就加重了助产士对前景的担忧和困惑,长此下来,不但加重助产士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使助产士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多方因素造成助产士安全感缺失,究其原因:首先,大多数孕产妇对分娩知识一知半解,加上宫缩的阵痛,使她们变得焦躁、恐惧,不是几句安慰的话就能让其安静。产妇的喊叫使等候在分娩室外的家属变得烦躁不安,认为助产士缺乏爱心,无视产妇的痛苦,有的甚至辱骂、殴打助产人员[4]。其次,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已经由严格的适应症转换为自由选择。怀孕早期和中期主要受孕妇和亲戚、朋友因素影响,而住院分娩期主要受医生的建议和周围孕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影响。逐年上升的剖宫产率使我国众多的孕产妇放弃了人类发展史中传统的繁衍后代的途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之管理者的不予支持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其感到不被接纳,降低归属感,因而出现心理压力[5]。以上种种稍不留神就成了产妇及家属投诉的对象,都可造成助产人员的安全感缺失。
5.诸多因素造成助产人员缺少。助产工作技术性强、风险性大、工作繁重、报酬低,工作辛苦又得不到医院领导的重视。血源传播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助产工作均与阴道分泌物、羊水、血液密切接触,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6],加重了助产士焦虑、恐惧的心理问题。上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助产士没有职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再加上各种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不少助产人员离开护理队伍。加上各医疗护理院校不再招收助产专业,致使后继无人,使原已不足的人员编制进一步减少[7]。
6.新法的实施。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关规定使医疗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尤其是在一些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上更加谨慎、小心,很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患者告上法庭。上升到法律要求的高压力,使助产士们工作起来更加小心翼翼,不敢也不愿尝试新的技术。技术得不到提高,缺乏职业成就感,无动力的单调、重复的工作加重其身心疲惫。
7.继续教育培训缺乏[8]。助产士手托两条人命,这就要求助产人员不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加强对助产士的教育培训是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可是由于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助产士重使用、轻培养,忽视助产士的发展提高的要求。加之助产人员紧缺,日常工作繁重,无法脱身,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就更少之又少。不进则退,不学习何谈提高?助产士急需一个发展提高的平台。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业务水平。助产士需要熟练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精通“三专”(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精通的业务知识是防范差错的基本要求。精湛的技术也可避免因业务能力不够造成的工作压力。注重知识更新,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转变观念,顺应迅速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利用新的理念更好的服务患者。完善分娩室的设施,加强其管理,为孕产妇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分娩环境。助产士在一个设施齐全、安全的空间内会降低紧张的心理压力,在心情放松的情景下会大大提高助产质量。
2.加强其情感管理,增强助产士职业素养。助产士因学历低、知识水平受限或自感社会地位低下而使自尊受损、无个人成就感。医院管理者要考虑提供人文服务方面的讲座、定期外出学习机会,允许助产士做有限的个性发挥并为其提供平台,并对其创新思想和行为提供奖励制度。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为其增加合理的福利待遇。让她们有归属感、被尊重的自豪感、被理解被需要被重视的主人感,消除其职业倦怠,从而获得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面对面交流或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她们的需要,缓解其心理疲劳。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平台,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加强和她们之间的交流。允许她们正常的适度的情绪表达,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助产士们调节情绪。培养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保持稳定的心态,以便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规范剖宫产的适应症和产科行为,加强助产士的安全防范教育,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人命无小事,在提高自身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其高度的耐心、细心、责任心。管理者的重视、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保持其心情愉悦,减少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3.加强岗位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由于助产人员流失大,致使目前助产士不仅仅人员紧缺且相对出现“老龄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产科管理,提高助产士的阴道助产技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科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要充分考虑其思想教育,端正态度,树立奉献精神,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适应职业和环境。加强心理疏导,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困难,用尽可能的办法解决其实际困难。用最贴心的温情留住人,使其在关爱中有主人翁责任感,才能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面对受分娩痛折磨的产妇和焦虑紧张的家属,从而保证科学良好的发展前景。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认真执行操作中的各项规范要求,如规范洗手;在接触血液污染物品时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重视医疗职业防护行为的训练[9];防止院内感染;增强自我防护措施及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同时,要有行政部门的参与,结合医疗体制改革为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逐步建立完善医疗职业保险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人员编制。
4.加强再提高培训的管理,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助产士的现状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管理者的理解、关心和重视。通过完善患者出院后的回访制度,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和住院期间满意度。回馈信息将更真实、可信,从而树立良好的口碑效应。改善助产士的工作环境,给予产科适宜的政策扶持,提高分娩室助产士的福利待遇。精神抚慰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重视助产士的再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先重视起来,有一个全面、长期的培养计划。只有管理者重视起来,才能使计划变得切实可行,从而使产科现状得以改善,医院也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11):645~649.
[2]Fre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
[3]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 Jop burnout,Annu Rew Psychol,2001,(52):397~422.
[4]王翠欣.张洁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63~2265.
[5]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0.
[6]刘华平.国外护士人力配置及护理工作量测量研究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3(1):51~55.
[7]魏碧蓉,柳岚.产科医疗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1):77~78.
[8]朱红芳.产房护患纠纷引发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9):152.
[9]杜庆奕,孙瑞东.试论手术室的自身防护和自我保健[J].齐鲁护理杂志,2008,8(7):491.
Analyzing Midwife’s Pressure Source and Measures
Peng Haijun&Zhang Zhaohua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0)
Objective:Through knowing the main pressure source of the midwife’s work and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sure source and the working frazz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ssure-resistant capacity of midwife.Method:Analyzing the original pressure to find the reasons.Result:The current status of midwives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which will help them establish their 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Conclusion:Reinforcing the managemen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midwife,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hospital’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ressure,psychological health,psychological counseling,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R192
A
1674-0416(2015)01-0057-03
[责任编辑:文 剑]
2014-08-05
彭海军,女,1971年生,辽宁锦州人,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