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娟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通常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教师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对其所期待的进步。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教师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伯特·K,2004)
当教师对某个学生充满期待时,往往会对这个学生倾注更多的心血与关注,学生在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这种额外的关注和鼓励后,不仅会越发尊敬老师,同时还会产生更加积极努力学习的动力。
由此可见,来自教师的期待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的期待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期待,而是一种具有巨大教育力量的期待。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和生活过程中能够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能够给予每个学生合适的期待,那么,在这个倡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裨益。所以,搞清楚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期待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杨洪松,苟增强,2007)
鉴于教师期待效应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待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每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区别对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期待。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期待,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并改变对学生的坏印象和老观念。教师期待效应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王峰,2009)。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教师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师。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期待,是公平合理的期待。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待时,就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每个老师要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以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应该给予更多体贴和关怀,只要他们有一丁点的进步就要给予鼓励和激励,肯定他们的进步。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应该是合理的、实践性的和稳定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教师对学生信任、关注、理解的表现。教师要保持这种期待的合理性与持久性。期望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给学生造成压力,过低会使学生缺乏动力,没有挑战性和激励性。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师期待非常重要。教师期待的实践性,就是要求教师们对学生的期待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是空想,不能是纸上谈兵。不仅如此,同时教师的期待还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过高。
第三,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不仅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取得好成绩的愿望;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可能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又都是充满希望的学生。教师要相信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对学生充满期待和关怀,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精心培养。
第四,虽然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教师期待也存在着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降低期待的消极影响。从评价性反馈方面来看,期待较低的学生一般就是那些能力低、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他们得到的批评多、表扬少,而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好、能力高的学生,往往获得教师较高的期待,他们获得批评少、表扬多。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原本对自己的学习不太有信心的学生,在老师的批评打击下,更加没有信心了,对学习也就更没有兴趣了。如果教师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给这些成绩差、能力低的学生一点赞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给这些学生莫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师期待的意义极为丰富,也极为复杂,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应用教师期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还可以解决班级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个案研究法是选定一个有特点的典型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地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孙艳艳,2010)
骆盺月,女,小学三年级学生,现就读于福建省某中心小学。父亲母亲均为初中毕业,她的生活起居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都特别宠爱骆昕月,总是尽力满足小孙女的所有要求。骆昕月成绩较差,一直稳定地处于班级的后20%,她的行为表现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因此选她作为研究对象。
在担任骆昕月同学两个月的英语老师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平时表现都很乖巧,是个比较腼腆的女孩。但是上课时经常会受不住其他同学的影响,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对待自己的学习并太不重视。布置的作业大部分都能完成,但是作业质量并不乐观,经常会犯很多小错误而且字迹潦草。根据观察,这位同学在学习中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并且极度缺乏学习的毅力和耐心,这些也正是她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
在课间,她能够和女同学很好相处,但是却经常和男生起争执,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因为她比较要强,所以有的时候在课堂上也会忍不住和同学争执起来。除此之外,她也算是个比较热心肠的同学。
骆昕月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祖辈们对这个小孙女更是疼爱有加,不舍得让她受一点委屈,平时对她百依百顺。正因为这样,骆昕月很任性,性格粗暴,蛮横无理,缺乏上进心等等。而骆昕月的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常常顾不上女儿,疏于对她的管教。这就使骆昕月产生一种孤独感,即便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她也仍然渴望被关注,渴望大家能多关心她一些。但是她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希望从同学和老师那得到更多的关注。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此骆昕月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说谎、上课捣乱、不遵守纪律,同时也缺乏自信等等,这些都是当代学生的通病。骆昕月在学习上之所以会存在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首先,从学习的兴趣上来说,因为笔者是英语老师,所以我主要针对英语这个科目对骆盺月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行培养。我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中外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她对外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语言产生兴趣。
其次,制定目标。在我的指导下,骆昕月制定了一些目标,这些目标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而且这些目标都非常简单,容易实现。当时在学习26个字母,我每天只要求她记住五个字母即可。记住五个字母对她来说是很容易就实现的,甚至可以默写出来,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在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后,她学习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其实,经过观察发现骆昕月以前的一些学习方法不是很好。在对骆盺月进行了几次课后背诵抽查后,发现她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新课听不懂,旧课记不住,这就导致了她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因此,我常常在上课前会提前到教室抽时间帮她检查作业,对她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并分析了做错的原因,对于她不会的知识及时地给予指导。这样几次之后,骆盺月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了,写作业的态度明显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骆昕月的身上,说谎与打人都是比较明显的不良行为。为了不伤害她幼小的心灵,笔者没有直接对她进行批评,而是给她讲了一些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故事,希望她能从中学到东西。这种方法见效没有那么直接,但是能够很好保护她的自尊心,同时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现在的骆昕月如果在学习上遇到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就会主动去询问同学或者是直接向老师发问,而不再是放着不管。笔者认为她能做到这一步是很大的进步,已经有了求知的欲望了,而且也有利于她与同学们的友好相处。
一段时期下来,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骆盺月的变化,爷爷奶奶也反映说,骆盺月在家的时候,会主动复习功课,听英语录音磁带,同时对其他科目也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回家都是先玩游戏,现在回家都是先做作业。而且态度还很认真,主动积极地完成课后作业,并且作业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往做作业大部分是为了敷衍,但是现在完全不是这样子的了,让人觉得很欣慰。值得高兴的是,最近的一次考试,骆盺月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原先的不及格到现在的七十多分,身边的朋友也都为她感到高兴。
虽然还是偶尔发现骆昕月说谎,但是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在学校她和同学争执、吵闹的次数也少了。偶尔与同学有摩擦,她也更乐于与同学讨论而不是动手打人了。令人欣喜的是,因为骆昕月的种种改变,并且她本身也是很开朗、很乐观、很热心肠的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她一起玩了,她自己也更加开心快乐了。
虽然对骆昕月的改变并不彻底,成绩也没有达到很优异的地步,但是毕竟有了很大变化。骆昕月现在的改变足以说明,纵使学习成绩很差,有很多不良习惯,只要老师倾注足够的关注,她也是会取得进步的。从骆昕月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会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会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厌恶和歧视,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是个不小的灾难。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关注这些所谓的差生的成长环境和身心健康,积极想办法应对出现的困难,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有上进心,有决心也有信心变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那些所谓的差等生一定会越来越少的。
[1]罗伯特·K.殷著,周海涛、李永贤、张薪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宁.张庆林.教师期待效应的启示[J].江西教育,2007,(5).
[3]杨洪松.苟增强.教师期待效应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意义[J].科教创新,2007,(6).
[4]王峰.论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孙艳艳.学习困难学生个案研究[J].科教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