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山 李 琳
(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吉林市 132002)
自中央电大《关于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课程的通知》下发以来,从2008年秋季开始,我校《企业战略管理》网络考核改革试点已有6个学期。基于网络考核下的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构建基于网络考核形式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为个案,反思与探索基于网络考核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课程除了具有自己的体系外,还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程。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基本理论的讲解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能否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瓶颈”。
3.该门课程学习的渐变积累特点非常突出,突击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就学校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学生是由一些特殊的群体组成。在年龄方面,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处于18—50岁之间。学生的社会背景也各不相同,有的已经是单位的领导干部,有的则刚刚走出校门不久。从结构来看,他们的年龄、工龄、职务相差悬殊。同时,学生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并在多重角色间频繁转换。他们在学校是学生,在工作单位是干部,在家里可能是为人父母。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角色的转换,就难以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的关系。
2.统编教材的实用性
《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精简了基本理论的描述,简化了对理论与观念发展历程的叙述,调整了部分篇章结构,将原来战略评价与选择的内容与公司战略进行了合并;对职能战略与战略实施部分调整了写作角度,减少了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交叉重复。新版教材由理论基础、思考与讨论两部分构成。特别是第二部分思考与讨论,新教材设计了四个栏目:情景案例、亲身体验、案例分析、资料与观点。学生通过先学习基本理论部分,然后再通过第二部分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试题命题的合理性
《企业战略管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要灵活,同时还要做到学以致用。本门课程的终结考核的试题由单选与案例分析、作品点评三部分构成。案例分析题目是成年人的强项,由于大多数学生经历过一定社会生活的磨练,社会阅历较深,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相对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且多数是年龄偏大、身心发育成熟、职业比较稳定的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判断分析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所以《企业战略管理》是非常适合成年人学习的一门课程。
4.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能学以致用的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教育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讲课法、学习小组来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工商管理的热点作为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启发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变静止教育为动态教育。
1.以考促教。网络考核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想通过考核方案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促进教学过程的落实,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钻研教学业务,自觉地应用教育技术。
2.以考促练。由于该课程渐变积累特点突出,因此考核方案的设计强调平时的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练习的园地,最终目的是要将练习落实到平时,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要为学生练习的过程和效果提供真实的记录和科学的评价。
3.以考促用。通过网络考核,改变学生过分依赖背书的不良习惯,促进自觉结合实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最终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考核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评价。它是对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全面评价。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全面掌握。因此形成性考核所设计的任务要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形成性考核中最大限度地对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内容都能得到训练。不同要求的内容要得到不同形式的训练。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将占到60%。与此相对应,终结性考试主要作用是对形成性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检验形成性考核过程是否落实,形成性考核结果是否真实。
1.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试题过于陈旧
从实施网路考核以来,任务的试题一直沿用到现在,试题中所涉及的案例已经早已过时,比如,第二次任务的单项选择题中还有这样一道题:对于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来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A中国联通,B中国电信,C中国网通,D中国铁通。
2.形成性考核任务完成质量低
《企业战略管理》形成性考核比例占60%,形成性考核作业通过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完成,终结性考试通过中央电大网上考试系统进行,本课程实行双及格。基于网络考核的试点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是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形成性考核成绩,此课程最终将不及格。但是很多学生,做作业不积极、不主动。被动完成的任务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和抄袭网上资源的现象。
3.形成性测评系统的功能不够强大
《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学生在做客观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这个题目选了一个答案,但是经过一番考虑做错了,此次作业分数已经自动生成,没有办法修改。尽管学生所有作业是通过学习系统完成的,但是有时也很容易在学习系统中套取所有作业的答案。
4.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差
电大提供了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贴。作为本门课程的辅导教师,笔者会定期上网浏览学生的贴子,发现效果不好,参与的学生数量偏少。对于学习基础差、电脑操作水平低以及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来讲,使用学习系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对中央电大的形成性测评系统不熟悉,在做作业和提交作业以及修改作业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些同学甚至请他人来完成学习系统的作业。
1.定期更新考核任务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辅导教师,笔者认为形成性测评系统中的试题应该每学期都有所更新,更新的内容应是国内外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这样有针对性地更新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加大可选试题容量
形成性考核作业是一种检查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手段,为了减少学生抄袭的问题,要对作业进行进一步改革。目前,形成性测评系统有五次任务,每次考任务一般都有五套题,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题目一样,所以会出现抄袭作业的问题,如果将每次任务的题库扩充,就可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3.增强形成性测评系统的功能
增加形成性测评系统的功能,比如形成性考核中的客观题目应当允许学生有一次更改的机会。同时,要增加形成性测评系统的加密功能。网络测评系统是以拥有计算机硬件和技术为前提条件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开放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网络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负面因素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构建成熟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
1.加大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力度
第一,定期进行开放教育学习能力培训,具体包括:注册登陆、使用学习资源、“电大在线”平台的操作、“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的操作等。
第二,学校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要随时为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为学生上网学习提供物质与技术上的服务,这样可以方便没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学校完成网上作业。
2.探索并应用“三导三辅一结合”教学模式
“三导三辅一结合”教学模式是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应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三导”即入学计算机应用指导、专业导学和课程导学;“三辅”即重难点辅导、任务辅导、终结性考前辅导;“一结合”即利用电大系统优势结合电大三级平台资源。通过实施“三导三辅一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入学那天开始就熟知自己学习的整个流程,做到有的放矢地自主学习。
3.灵活安排课程辅导时间
根据每学期省电大下发的网路考核课程的整体部署,灵活安排“三导三辅时间”,做到及时完成注册、选课、分班、授课时间,让本学科教学工作始终保持一定得热度,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4.教与学时时有反馈
通过本校电大在线平台,安排与“三导三辅”课程进度相匹配的网上答疑,即每次面授辅导前后都有师生的网上互动,做到课前有提醒,课后有反馈。在学生完成形成性任务中有讲解有讨论,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理论、得到应用。在学生终结性考核前通过辅导明确终结性考核的方式方法,通过终结性考核让学生学会应试、有所收获。课程通过后,通过师生的延伸沟通,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实践。
[1]刘庆元,刘宝宏.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版
[2]王健梅,开放教育试点:《基础会计》教学反思.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3]陈元双,朱国城,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法创新.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4]刘志敏,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的优化配置.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03)
[5]冯凌云,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化学习状况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6]张曼晶,开放教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研究刍议.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