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经验

2015-04-15 21:40曹洋冀照俊孟洁指导刘玉洁王清贤河北联合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江西中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郁金论治水液

★ 曹洋 冀照俊 孟洁 指导:刘玉洁 王清贤 (.河北联合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 河北 唐山063000;.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 唐山063000)

刘玉洁,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先后师从全国500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国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郝万山、鲁兆麟。刘教授临证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心绞痛,认为胸痹心痛的发病与“痰”密切相关,从痰论治,效果尤佳。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其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经验详述于下。

1 从痰论治的理论依据

《丹溪心法》有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隋代巢元方又提出“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观点,明代龚信父子随后提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之说,说明痰浊致病具有广泛性[1]。痰浊一旦形成,既可上犯于胸,致胸阳痹阻;又可壅滞脉道,使气血不能畅行,致心脉瘀阻,由此而致胸痹心痛。所以,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云:“阳痹之处,必有痰浊阻其间耳。”

2 痰的来源

中医认为痰浊由津液凝聚而成。津血同源,总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水谷之化,主于脾而本于肾[2]。“张子和论痰有五:曰风痰,曰湿痰,曰食痰、火痰、酒痰是也”[3],分别是由外感风邪、停饮不散、饮食辛辣、酒浆炙煿所得。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刘教授认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当、脏腑气血阴阳失衡、过逸少动等原因,影响肺、脾、肾功能,使水液输布失常,从而凝结成痰。

总的来说,胸痹心痛痰浊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证治汇补·痰证》有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首先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肺主通调水道,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邪气袭肺时,就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水湿,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若是饮食不节,过饮酒浆、过食冷饮,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则致水湿停聚而成痰;亦或素喜食肥甘厚味,使湿热蕴积,脾气被伤,脾失健运,郁结于中焦,湿热灼津为痰。《医宗必读·痰饮》指出:“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脾阳充足则脾气健运,但是脾阳又仰仗肾阳的温煦,因此,先贤有云“肾为生痰之根”。肾主水,通过肾阳的气化,对水液的代谢起着升清降浊的作用。由此观之,肺、脾、肾三脏共同调节着体内水液的代谢,而痰这一病理产物正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后凝结而成的。

3 辨证施治

刘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主张先辨清标本虚实,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强调从痰论治,临床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进行辨证分型。

3.1 寒痰凝滞型 胸痛如绞,时作时止,感寒痛甚。伴见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或沉紧。治宜辛温化痰,开痹通阳。方用瓜蒌半夏白酒汤合丹参饮加味。处方:瓜蒌10g,半夏10g,丹参30g,檀香8g后下,砂仁6g后下,枳实10g,桂枝10g。兼有瘀者,加当归、三七粉,以活血通络;瘀重痛甚者,加郁金、乳香、没药,以调气化瘀止痛。

3.2 痰浊痹阻型 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伴见气短乏力,肢体沉重,痰多色白或黄。舌苔厚腻,或黄或白,脉弦滑或滑数。治宜化痰泄浊,宣痹止痛。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10g,茯苓15g,炙甘草6g,石菖蒲10g,远志10g,茯神30g,丹参30g,郁金10g,合欢皮30g。痰热互结者,合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开结;痰瘀互结者,合丹参饮,以行气活血;痛引肩背者,加片姜黄、葛根,以通经止痛。

3.3 气虚痰浊型 心前区隐痛,动则加重。伴见胸闷气短,心悸汗出,四肢乏力,咳嗽痰多,肢体肥胖。舌胖大,苔白腻,脉虚大。方用自拟补心气方合二陈汤加减。处方: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6g,桂圆肉10g,山茱萸2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或用十四味温胆汤。

3.4 气血虚损、痰瘀交阻型 胸中刺痛,固定不移,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喘息憋闷,倦怠乏力,唇甲紫暗,头晕目眩。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结或代。方用参芪丹鸡黄精汤加减。处方:党参18g,黄芪30g,丹参30g,黄精30g,鸡血藤20g,柴胡10g,薄荷10g,苍术10g,白术10g,莪术10g,三棱10g,青皮8g,陈皮10g,当归10g,夜交藤40g,生地10g。双下肢浮肿者可加玉米须,以利水消肿;胁肋疼痛者可加金铃子散,以疏肝理气止痛。

4 验案举例

檀某英,女,73岁。2014年2月18日就诊。1989年于本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多次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平素间断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维持。近两周因情志不遂,心前区闷痛发作频繁,每日发作10余次,持续2~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疼痛连及后背,稍活动或情志不遂则加重,伴见胸闷心悸,四肢沉重。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质暗,苔白腻,脉滑。心电图提示:V1-V5ST段下移0.1mv。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痰浊痹阻证)。治宜化痰泄浊、宣痹止痛,佐以养心安神。予温胆汤加味。处方:陈皮10g,半夏10g,枳壳10g,竹茹10g,茯苓15g,炙甘草6g,石菖蒲10g,远志10g,茯神30g,丹参30g,郁金10g,合欢皮30g,川楝子6g,延胡索15g,片姜黄15g,葛根30g,龙骨30g,牡蛎30g。7剂。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服药7剂后,心前区连及后背疼痛感减轻,胸闷气短亦见好转。效不更方。上方加减共服药40余剂后,诸症好转,复查心电图提示:V1-V5ST段下移0.05mv,停用中药。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按:本例以心前区疼痛、胸闷、舌苔腻、脉滑为主证,符合痰浊痹阻的病机。治以化痰泄浊、宣痹止痛,佐以养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温胆汤以“理气化痰”之功独专,非他方所能取代,《医方集解》谓之“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是以清而不寒,温而不燥,攻而不强,虚人亦可加减运用;石菖蒲、远志、茯神化痰开窍,安养心神;丹参、郁金、合欢皮化瘀清心安神;川楝子、延胡索活血止痛;葛根、片姜黄舒缓经脉以疗后背之痛;生龙骨、牡蛎镇静以安心神。全方共奏化痰泄浊,宣痹止痛,养心安神之效。药味虽少,力专而效宏,故可收良效。

[1]陆庆,章怡,顾仁樾.顾仁樾教授从痰论治冠心病心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12.

[2]方显明,黄红英.冠心病心绞痛从痰论治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1,24(1):42.

[3]印会河,童谣.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

猜你喜欢
郁金论治水液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背后七颠百病消
从肝郁论治失眠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
饮水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