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庆,金连海 ,蔡建辉,陈 为 (吉林医院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采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数据,实现常态监测,是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规划目标的必要手段。
办学思路与办学定位方面,学校依据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现有办学条件,广泛征求上下意见或建议,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并且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前提。
培养方案方面,按照“医德好、基础牢、专业实、技能强”的总体要求,启动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三坚持、三注重”(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医德教育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坚持协调发展,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锻炼技能并举;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学分制管理与学年制管理的融合)为引领,修订工作历时1 年,实现了“三减、三增”(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理论授课,增加实践教学),构建了科学、系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按照“必需、基本、常见、适用”的原则,组织编写了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对新增和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再次进行了修订,为接受评估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师资队伍方面,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填报发现学校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学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有197 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比例的53.1%,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和专业骨干。
教学条件方面,为保证正常的教学运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将陈旧的楼进行改建,教室数增加了94间,新建学生公寓1 栋;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逐年增加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不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的动态变化对其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引导作用。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摸清了办学条件,考评了教学质量。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的采集,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基础,办学基本条件、在校生人数、师资队伍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等硬数据,主要是从相应的管理部门获取;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等“软数据”,是学校多年办学理念的结晶,凝聚了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智慧,需要反复的提炼和概括才形成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需通过各种教学评比、讲课比赛、学生评教以及各级各类听课和检查等来获取;毕业生基本情况,通过《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毕业生跟踪调查及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来获取。通过采集数据,使学校上下摸清自己的家底,做到了“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推进相关制度的建立实施质量监控。2012 年以来,出台教学管理规章制度10 项,规范了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管理、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毕业论文、实习基地建设、教学督导、教师试讲、教学工作评价和教师评学等工作,重新汇编了教学管理文件,涉及教育法规和管理规定66个,约19.6 万字。分年级、分专业编制了教学实施计划,配合学分制管理编制了学分制学习指导,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通过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决策、组织、标准、监督、评估、信息反馈6 个系统组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教学单位为主体,教研室为基础的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决策系统是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系统包括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教学单位和教研室。学校建立了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学督导机构和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选用、教材选用、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辅导答疑、考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了全面规定,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准则和依据。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学校的基本办学指标只有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图书未达到合格标准,主要是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与上述两个指标增加步调不一致,根据三年的变化趋势,围绕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对症下药采取措施,问题即迎刃而解。也有个别指标仅达到合格标准的临界值,如教学经费投入比例,超出合格标准0.47%,随着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深入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不断开展,学校应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因此,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学校办学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总之,教学状态数据库已在我校教学状态监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并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尤其是对我们“军转民”院校而言,有利于自我诊断,科学投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并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