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5-04-15 15:16:59吴慧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精英高校学生干部

吴慧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等学校中各级学生组织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桥梁纽带,党、团、学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面对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如何加强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长成为政治思想过硬、作风正派、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进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成为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关键。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培训计划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高校到底需要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能力,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衡量的标准发生细微的调整,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目标也要与时俱进。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之前,没有针对培训目标认真分析讨论,不结合实际的需要,直接照搬以往的培训项目和内容,将其当成一项简单的常规工作对待,培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此外,高校学生干部培训通常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由于学生干部培训之前没有明确培训目标,就很难围绕目标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那么随之进行的培训往往是相对盲目的。有些培训的项目甚至完全依据负责培训老师的特长来设定;培训时间不确定,缺乏有效的管理;学生相对松散,有的干脆将学生活动代替培训项目,导致学生干部培训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也对培训不抱太大希望。

(二)内容枯燥守旧,形式单调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内容枯燥守旧,针对性不强。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往往难以脱离书本,更无法做到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在培训形式方面,多采用课堂教授的形式,且主要依靠理论教学,缺少调查研究、动手实践、师生互动和案例分析,不能紧抓实事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干部很难在培训过程中汲取真正需要的养分,使自身的素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学生被动参与,收效不明显

高校学生干部参加培训通常是受命于学生组织的指导老师,把培训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而不是抱着素质能力得到提升的态度参加,这种被动的学习心态,加上之前所述的培训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培训计划,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培训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同时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心态,造成恶性循环,更难以使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四)反馈机制缺失,信息不对等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过程中一般采用“老师教,学生听”的“填鸭”模式,缺少沟通互动;培训结束后,学生干部即刻上岗工作,也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培训老师不清楚学生干部需要什么,也不清楚学生干部经历培训后收获如何,就无法进一步改善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干部迅速成长的沃土。

二、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干部重选拔,轻培训

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才选拔时往往投入大量精力,一般是先由所在学生组织推荐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的学生,指导老师评议,最后通过学生干部换届大会,由学生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经过这样科学有效的制度选拔出的学生干部毋庸置疑是优秀的、可靠的,但随之的培训教育工作容易被忽视,致使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头重脚轻,难收实效。

(二)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积极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下,有的领导认为,高校学生干部经历选拔后,无须在培训上花太大精力。一是选拔出来的学生均是优秀分子,没有接受培训的必要;二是学生工作队伍相对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三是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不急于一时。此外,高校学生干部培训难以有专项经费支持,师资力量单薄,往往以学生处、校团委和辅导员为主,很难把培训做强做精。部分学生干部自身也认为参加学生干部培训是走过场,学不到太多东西,进而参加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三)“90后”学生干部新特性

高校学生主体已普遍迈入“90后”阶段,新时期的大学生必然有其时代的鲜明特点。“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拓,不安于现状,锐意进取,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特性决定了“90后”的高校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3]。但同时,“90后”的大学生思想虽独立自主,行动依赖性强,偏重个性发展,自我约束能力弱,存在较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致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对学生干部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调整完善学生干部培训系统。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创新

(一)培训系统化,开设干部选修课

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的企业如微软、宝洁、麦当劳、通用等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有科学严谨的培训体系,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学生干部培训应该借鉴企业培训的方法,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将学生干部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解、归类、整理,并制定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高校如何切实实现学生干部培训系统化,解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需求等问题呢?笔者认为,采用开设高校学生干部培训选修课的模式是一剂良方。

首先,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就要求其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里面就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授课老师、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等,有效解决了学生干部培训难以保障的问题。其次,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课应采用项目式教学手段,如附件1所示,采取课堂讲授、分项讨论、高台演讲、设计方案、活动实践等形式,一次课为一个培训单元,训练学生干部的某一个或几个能力,解决某一个问题,使学生干部每次培训课都有不同收获,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开设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课可以解决教师工作量,有相应报酬,且有利于教师评职称等个人发展,这样就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成立课题组,为教师相互交流完善培训课程提供良好平台,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选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课的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汲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还可以收获相应的选修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听课积极性。

(二)教育精英化,成立精英训练营

美国的耶鲁大学被誉为总统的摇篮,耶鲁校长在被问及应如何培养精英人才时,他指出学生在社团中会培养各种有用的能力,这才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关键。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有成为精英人才的驱动力和责任担当,但是仅仅依靠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自我摸索是远远不够的,为学生干部提供锻炼各种能力、成长成才的适宜土壤,指导学生干部前进方向就是高校的义务和责任。

高校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学生干部精英训练营成效显著。首先精英训练营目标明确,既提升学生干部全方位的能力,为未来成为精英人才奠定基础,这样就增强学生干部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其精英意识。其次,精英训练营可以整合教师资源,突破了以往学生干部仅限于团委老师和辅导员培训的局限,可根据训练营模块请校内相关知名老师,甚至是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领域,增强学生兴趣。再次,学生干部也打破了班级、系部、年级的壁垒,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文理科、高低年级之间的学生干部往往是特点互补,有了这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可使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形成学生干部团队观念,有利于打造一支精英学生干部队伍。

(三)完善培训激励体系

行为组织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绩效=F(能力X激励),表明工作绩效取决于能力和激励两个因素。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学生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帮助其树立更强大的自尊自信心,必然使其更积极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变被动为主动,学到更多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工作管理经验。

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的激励措施要依据培训学生的情况而定,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目标激励,针对培训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个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和实现性的目标,同学们意识到通过努力就可能达到目标,获得激励,由此激发学与思的动力。比如反馈激励,对于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和意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本身就是对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创新的一种激励。还有很多激励方式,比如活动竞赛激励、奖惩激励、评比激励等。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进步,同时允许和宽容失败,为高校学生干部培训营造积极和谐的环境,使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杨蕙.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刍议[J].江苏高教,2005(3):102-103.

[2]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0-69.

[3]周六春.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33):65-66.

猜你喜欢
精英高校学生干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它们都是“精英”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世界汽车(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