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文给我们的生命感悟

2015-04-15 12:05孙雪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人生生命

孙雪梅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300)

古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鉴赏中国古诗文经典,欣赏古代圣贤智者的生活情感,同时进入他们的生活时代,可以让后人多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生命的本质,寻求生命的意义,构建生活的信心,最终实现全面提升生活质量。这正是中国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的生命意义。

一、生命意识的培育

生命被个体感知、体验而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就是生命意识。中国古典诗文中很多作品能够唤起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让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树立起来。

首先,使我们感受生命的存在。充满生命个体活力的人和物就是现实的生命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一种人生豪迈,胸襟阔达的生命态度,让我们体验生命的顽强、尊严和伟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早春,春雨滋润大地,春天草芽出来,从远处看,一片朦胧,仿佛它是亮绿的颜色,但当你带着无限欢乐进去仔细观察,却又看不见什么颜色。通过这句如画的诗欣赏春天的活力与生活在万物复苏的本质,体验作者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觉和欣赏充满活力的形象,来源于自然生物活力的顽强的生命力,理解生命的意义。

其次,培养珍视生命的意识。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的旅居他乡的愁苦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人把喝酒之后最易悲愁,多病缠身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对句之中,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他那跳动着的深沉的感情脉搏。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告诉我们: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比任何东西都要宝贵。容易消逝,而且特别脆弱的生命,病痛时常侵袭它,也容易被意外所伤害。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的人的生命犹如一根苇草一样脆弱。所以,我们要透过古诗文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富有意义。

二、欣赏生命的美好

古诗文让我们发现生命存在的乐趣,发现生命的真实,感受人性的善良,欣赏人生的美好。

阅读那些描绘自然的诗文,使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情境之中,欣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奇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使我们领略西湖的秀丽;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壮观,感受自然之美,祖国大好河山之壮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土生活,无限的骄傲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涌起对美好生命的向往与憧憬就是自然而然了。领略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受劳动成果之美可以看《核舟记》中的微雕艺术;王羲之《兰亭集序》,让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欣赏艺术之美。通过《口技》中对民间艺人生动的口技表演,让我们感叹人们的精美绝妙的艺术表现力;生命的价值,应该是全面的、整体性的丰盈,不应该只停留在某一方面,而是应该懂得世界之美、生活之美是生命赋予的,认识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中充满了美好,能够发现这种美好是一种生命智慧,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进而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

三、领略生命的艰辛

宝贵、美好的生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旅途中会遇到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有的人能够让生命灿烂如星斗,有的却只是让生命如乱草甚至如垃圾。生命充满多种挑战,有的人把挑战当成成长的食粮,有的人却把它当成致命的毒药。

第一是面对挫折和痛苦。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个人被带到这个世界开始生命的长途旅行,他将不得不面对人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痛苦。杜甫的诗中表达的长安困顿十年的怅惘,文天祥诗词中流露的丧国离家的失落,李清照词中凄凄惨惨的诉说,让读者更深切的感到改变现状、摆脱苦难要担当的责任,

第二是面对人生变化无常。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些可以自己把握,但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很多偶然和意外、就会知道个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助。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遗憾,陆游“此生谁料”的激愤,《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受奇耻大辱后的坚强,都会给读者无尽的启迪。领悟生命艰辛之后,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挑战,活出自己的阳光,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指导下,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罗曼罗兰说:“卓越人士的优点是在失败和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在转瞬即逝的人生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四、探究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以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战胜忧患、与命运抗争中的自我体味和认知,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而关心爱护他人、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更是一种体现。

理解了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意识,我们会明白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要重的的大义。一个人如果像范仲淹诗中说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够将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社会、人类命运联系到一起,那他就一定会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

《史记》中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刎颈自尽的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读者或者会惊叹于英雄的勇气,或者会同情英雄末路的无奈,也许会疑惑于大丈夫的能伸不能屈。这里有的是朝着教育的总目标方向和有利于生命个体发展的方向,有的却正相反,文本中一个生命的结束给解读文本的生命在认识上带来如此广泛的影响,毫无疑问这是生命教育的绝好契机,联系“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诗和“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的名句等等其他材料让我们辩证的看待这种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是积极、奋斗的生命意识。

人的生命得到充实,自身的满足感、自由感得到发挥,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生命的本质力量实质上就是在克服一切障碍过程中对个人世界中的自我加以肯定和确认。

五、构建生命的信仰

明确了“活着”、“为何活”,就是要学会以科学的心胸面对现实人生。活着要有不同层次的信仰和追求。庄子的《逍遥游》表达的是摆脱世俗功名利禄诱惑后的通达,是心灵被解脱后的“逍遥”。《归去来兮辞》里陶渊明告诉读者的是顺应自然规律、忘却个人得失的潇洒和脱俗,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体味陶渊明淡泊明志、乐天知命、超生死的“自然”。从《桃花源记》中感受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怀。从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体味其飘逸洒脱,豪迈的人生境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展示给读者的是从无限时空看待人生苦难和世间是非,以一颗禅宗的“平常心”对待人生变故和不幸,顺应自然的旷达。而在《水调歌头》中,又让我们看到苏轼飘逸空灵的特点,感受他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险恶的宦海体味和睿智的人生理念,从而体会苏轼洞悉“庐山真面目”后的“超然”。周敦颐的《爱莲说》,表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脱离世俗的高尚的人生情怀。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贫乐道,无欲无求的超脱于物质之上的生活态度。

六、实现生命的和谐

世间万物都在相互的作用之中,和谐相处确实是宇宙万物互为依存的根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中国古代诗人将情感和人格转化到自然之中,写出的不仅是客观的美景,而且是丰富的心灵与自然的人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诗人壮怀激烈的投射(曹操《观沧海》);“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是诗人与青山的默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是诗人无尽的寂寞与怅惘。

古人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极具哲理内涵。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就已经思考“道法自然”。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称作“天人合一”,和谐美丽的生态、和谐互爱的社会、和谐愉悦的身心都是“天人合一”的状态。陶渊明向往耕读自由的生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读〈山海经〉》);孟浩然陶醉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的乡村田园场景;当然,还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的狂歌(李白《庐山谣寄户待御虚舟》),那是心灵回到自我时的纵情与愉悦。当我们被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的词句倾倒,同时感受到的是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个人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利主义的束缚,超越现实的名声、金钱、物质上的诱惑,就能放松心情,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忘记得失,广泛而深入的欣赏生活中宇宙的浩瀚和流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和跳转,达到真正的统一,珍惜生命,享受生活,平静面对人生的苦难,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超越自我,让自我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

[1]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2]周进珍.论古诗文中的生命教育意蕴.甘肃社会科学.2007.53.

[3]赵丰.古诗文学习的多元化感悟同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关系.青海教育.2004.5

猜你喜欢
古诗文人生生命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