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友
作者单位: 276300,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心理康复医院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研究
陈明友
作者单位: 276300,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心理康复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磺必利系统治疗)和对照组(利培酮系统治疗),共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PANSS中阴性症状、一般病理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第2、8周末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一般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CG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增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更明显,且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增高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且症状相对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成年人群中,终身的患病率为1%左右[1]。其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的损害,可出现妄想、幻觉并逐渐产生慢性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障碍,这一系列症状会导致患者家庭、生活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受到严重不良影响[2]。有研究资料显示[2]即便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其临床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方面的损害以及日常生活的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显著改善,而绝大多数此病的患者依然难以获得日常工作能力,尤其是社会功能的全面改善,也就是说,患者依然很难独立的在社会中生活及工作。氨磺必利(Amisulpride)是一种苯甲酰胺衍生物,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作为一种选择性多巴胺能D2、D3受体阻断剂,有其特有的治疗优势,即低剂量时改善阴性症状,高剂量时改善阳性症状,目前已有国外研究证明了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其在国内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6]。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利培酮对照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等。
1.1对象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18~59岁; (2)临床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3)性别不限; (4)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5)PANSS总分>60分; (6)能够理解和遵守研究要求。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2)入选标准中未列出的其他精神障碍(包括共病); (3)根据研究者判断,已知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药物过敏者; (4)随机前一个剂量间期内使用过长效抗精神病药; (5)随机分组时存在符合ICD-10标准的物质或酒精依赖(除了完全缓解的患者和咖啡因、烟草依赖的患者); (6)随机分组前4周内存在符合ICD-10标准的阿片类、安非他明、巴比妥类、可卡因、大麻类物质或致幻剂滥用者; (7)伴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的医疗状况; (8)根据研究者判断,患者的躯体状况不稳定或治疗不充分(如糖尿病、心绞痛、高血压),或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 (9)筛选或随机前已开始应用研究药物。
共有88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本研究中。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入组44例,均全部完成研究。男23例,女21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5.5±13.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3±1.7)年;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8±6.4)年;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偏执型20例,青春型2例,单纯型3例,未分化型19例。对照组入组44例,均全部完成研究。男22例,女22例;年龄21~51岁,平均年龄(36.2±14.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8±2.1)年;受教育年限5~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9±6.9)年;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偏执型21例,青春型1例,单纯型4例,未分化型18例。经统计学分析,入组时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平均病程、平均受教育年限、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及最终研究的完成情况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停用原有抗精神病药7 d后开始本研究,研究时间均为8周。研究组患者服用氨磺必利(规格200 mg/片)系统治疗,初始剂量为200 mg/d,1周内根据病情酌情增加剂量至400~1 200 mg/d,平均(581.8±113.7)mg/d。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培酮(规格1 mg/片)系统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d,1周内根据病情酌情增加剂量至4~6 mg/d,平均(5.3±0.7)mg/d。在本研究过程中,患者不允许服用其他类别的精神科药物,如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心境稳定剂等。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酌情临时合并使用阿普唑仑、盐酸苯海索、普萘洛尔、维生素B6等对症处理患者出现的失眠、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或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1.2.2量表评定方法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生完成,经一致性试验Kappa值结果为0.86。量表评定的时间点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评定的量表包括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s,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根据相应量表的评分以判断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1.2.3实验室检查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泌乳素水平、心电图、尿常规、血生化、血常规等项目检查。
1.2.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7.0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协方差分析等;计数资料和分类变量的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标准均为P<0.05。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PANSS中阴性症状、一般病理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第2、8周末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一般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研究组(n=44)对照组(n=44)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总分治疗前 21.09±4.04 25.36±5.37 41.09±5.41 87.55±9.26 21.00±4.53 25.42±4.56 40.92±3.63 87.33±7.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总分77 第2周末 18.82±3.76 19.00±5.44*△ 35.55±4.91* 73.36±9.88*△ 20.50±4.44 24.42±3.94 39.17±3.61 84.08±7.59 第4周末 15.00±3.29* 16.82±3.55* 29.10±3.35*△ 60.82±5.53*△ 16.00±2.76*20.17±3.38*32.55±3.97*68.73±4.82*第8周末 10.64±3.08* 10.73±2.24*△ 21.82±3.31* 43.18±4.58*△ 11.25±2.80*14.17±3.90*24.25±3.36*49.67±6.80*
2.2两组治疗前后CG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CG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4、8周末CGI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安全性比较TESS量表评定显示研究组有28例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6%;对照组30例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05)。其他检查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均较轻微,患者基本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嗜睡、静坐不能、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便秘、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转氨酶升高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增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氨磺必利在精神类药物中,属于一种新型的苯胺替代物类的精神抑制药,这种新型药物可以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D2、D3受体进行选择性的结合,而与其他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无法结合,药物剂量的高低会出现受体结合、阻断的效果不同,高剂量应用氨磺必利时药物在体内主要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针对阳性症状有效,此种亲和力的原因可能是氨磺必利精神抑制作用大于其锥体外系作用;而低剂量应用氨磺必利时药物在体内主要阻断突触前D2/D3多巴胺能受体,可以解释其对阴性症状的作用[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效,但氨磺必利治疗后第2周末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PNASS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且阴性症状及PNASS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显著,这可能与氨磺必利的特殊药理作用机制有关。低剂量(100~300 mg/d)即可显效,因为氨磺必利更易通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高,这一点与以往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疗效欠佳或起效时间较晚、症状改善较慢相比,更能突显氨磺必利的这一临床优势。在治疗后第8周末时,服用氨磺必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总分以及CGI评分均低于服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说明氨磺必利可以更为明显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精神病性症状。这些结果均说明,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氨磺必利拥有起效快、疗效较好、治疗有效率随用药剂量的增加及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等优势。这与既往其他研究结果基本相似[11~14]。由于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对氨磺必利的治疗剂量加以限制,研究者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来选择氨磺必利的剂量高低,所以更加突显出氨磺必利不同治疗剂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精神症状良好疗效的优势。
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增加等方面,服用氨磺必利的患者发生率低于服用利培酮的患者,说明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治疗的安全性略高,尤其是患者长期服药及治疗依从性方面。这可能与氨磺必利对D2、D3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对D1、D4、D5亚型却无任何识别能力,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和药物作用位点也缺乏显著亲和力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尤其对阴性症状改善明显,且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增高发生率较服用利培酮更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开达.精神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6
[2]王旸,曹昱,张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 415-419
[3]Peuskens J,Bech P,Muller HJ,et al.Amisulpride vs.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schizophrenia[J].Psychiatry Res,1999,88: 107-117
[4]沈一峰,李华芳,顾牛范.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2):123-126
[5]邝云航,李小芳,钟潇琦,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 180-181
[6]林涌超,欧文前,李凌恩,等.氨磺必利与氯氮平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8): 705-708
[7]Xiberas X,Martinot JL,Mallet L,et al.In vivo exatratriatal and striatal D2dopamine receptor blockade by amisulpride in schizophrenia[J].J Clin Psychophramacol,2001,21: 207-214
[8]Riccardo T,Carlotta B,Luca B,et al.Amisulpride in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and phsical symptoms in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thrapies[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07,15(5): 579-581
[9]Sparshatt A,Taylor D,Patel MX.Amisulpride-dose,plasmaconcentration,occupancy and response: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J].Acta Psychiatr Scand,2009,120(6): 416
[10]Miguel HE,Rogelio A,Ana F,et al.The effects of amisulpride on five dimensions of psycho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study[J].J BMC Psychiatry,2005,5(3): 22-24
[11]田胜硕.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303-304
[12]胡亚兰.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 136-137
[13]戴梅竹,张新风,刘长成,等.氨磺必利和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3):197-200
[14]王晓枫,韦有芳.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对比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3): 220-221
(收稿日期:2014-11-24)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5.02.018
【文章编号】2095-9346(2015)-02-0141-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