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厚勇,王卫华
(1.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
习近平历史观初探
陶厚勇1,王卫华2
(1.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此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的历史观既继承前辈,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他强调强调学好、用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国史,对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历史观;内涵;价值
何为历史?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就是一切。党在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善于从前人的历史实践中深入挖掘治国理政的智慧,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从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学好、用好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功能及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精辟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精辟而又科学地阐述很鲜明地体现了他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
一、学好、用好历史具有极端重要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注重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不断开拓前进,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学好、用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国史,对于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是提高“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对既往历史的深刻总结,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来自于对未来道路的满怀信心。回顾党和国家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一部党史、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在艰难的革命和战争年代,党立足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创造性把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和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此同时,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初步奠定了当代中国制度的基本格局。尽管我们后来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探索道路上犯了严重错误,但同样我们也为纠正错误而作出了许多努力,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思想、观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逐步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也更加健全和完善。总而言之,历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2]4。
深刻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有助于全面把握现在,有助于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理论、方针、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
第二,是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积极应对执政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始终保持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根本的还在于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回顾党的建设的实践历程,一部党史、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始终不忘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范、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党确立了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制定了更加健全的制度,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也是很显著的。正因为如此,党才能够始终获得广泛的民心拥护与支持。这也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所在。尽管党的自身建设总体情况是健康向上的,但也要看到其中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有许多让人民群众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各种各样的诱惑,思想观念淡薄,党性动摇,进取心减退,脱离群众,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不良倾向滋长,甚至走上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歧途,等等。面对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的新变化,针对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他说,“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4]80。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坚决的措施狠抓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贯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离不开从既往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和智慧,同时吸取一些深刻的教训。近代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忧患中不断成长、发展起来的。学好、用好历史,可以更加增强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使我们能够在逆境中能不畏惧、矢志不渝,在顺境中更能保持清醒,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可以更加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强国富民强党为最高使命,不断进取,永不懈怠。系统总结党在各个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成功经验,认真汲取历史上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惨痛教训,有助于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断增强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
第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寻梦、追梦的奋斗史、前进史。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开始屡遭劫难。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代代仁人志士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计,不懈探索,无知无畏,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篇。在寻梦、追梦的道路上,尽管屡遭挫折,但从没有放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人民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建国后,党又继续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励精图治、不懈探索,并为开创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探索提供极为宝贵的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冷静观察世界大势,顺势而为,始终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愈加坚实。新世纪里,党居安思危,再接再励,又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顺利达成此目标,党中央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目标、新任务,充分展现了党带领人民致力于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总之,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两大任务而艰苦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党更加深化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党执政兴国规律的认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的思想遵循。在履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便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69-70
二、充分发挥历史的独特功能
一般而言, 历史教育和研究主要是承担着“察古知今”、“资政教化”、“育人铸魂”的功能,简言之,也就是认知、资政、育人这三大功能。党一直非常重视历史功能的发挥。在论及党史研究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6]5
第一,认知功能。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发展具有内在的承继关系,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全面细致地梳理,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正确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在,廓清理论和实践的各种误区,给行动以正确的方向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7]8。尤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如果不能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我们党成立以来的艰苦奋斗史,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很好继承和发扬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一切光荣传统,当然也就不能胜任领导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崇高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8]
第二,资政功能。历史研究,尤其是党史和国史研究,一定要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个大局,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资政,“就是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成果,用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9]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7]6,“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10]6。他在论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时,总是反复强调要从党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三,育人功能。相较于其他的教育形式而言,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得最为鲜明、直观,因而效果也更显著一些。尤其是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党史、国史教育,更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党纪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为生动、最为有效的素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6]5。首先,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是党史、国史教育的重点对象。“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总书记指出,“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6]5,也就是说,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以及领导能力状况直接关乎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既要靠实践锻炼,在干中去体验、感悟;也要通过学习,包括学习历史知识来加以提高。学好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底认清所处历史方位,更好运用历史经验,问政于史,寻策于史,从而也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另外外,广大青年人也是党史、国史教育的重点对象。这是因为,一方面,青年人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另一方面,青年人年轻,缺乏经验,理性思维能力相对不足,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所以,通过历史教育是加强青年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更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6]5
三、学好、用好历史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的一个总的、也是最为根本的指导原则。在学习、运用历史这个问题上,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我们党内,老一辈领导人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出很好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又作出了新的表率,他在论述党史、国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在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在观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等问题时,始终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
第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的起码要求。邓小平指出: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11]334这就是说,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时,无论是面对辉煌与成功,还是面对失误和教训,我们都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因个人主观好恶而刻意加以掩饰、歪曲。习近平也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12]6例如,在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问题上,在继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出的明确结论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相关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习近平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一些新概括。他首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并对毛泽东崇高的革命精神,人格品质和政治智慧作出精辟概括。[10]6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并且,对于错误,党“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0]6。又如,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习近平对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对于邓小平坚定理想信念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以及“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进行了高度概括,有史有据,令人信服。此外,在分析国际形势、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习近平也旗帜鲜明地强调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在论及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上,对于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否认、歪曲、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习近平从确凿的史实出发,予以义正词严地驳斥。他说:“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有利于日本早日卸下历史包袱。”[13]14-15
第二,历史主义的视角。历史主义的视角,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 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说过“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11]119新的历史形势下,习近平也强调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过程中,应该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0]6譬如:在论及党及其领袖人物在历史上曾经所走过的弯路和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将其放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下予以考察,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方面根源。他说“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10]6总之,对待历史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加以观察和评价,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点上, 而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作出具体分析和评判。
第三,辩证统一的方法。辩证统一的方法,就是指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要认清事物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动因;不仅要看到它的积极方面,更要看到它的消极方面,不仅要看到它的过去,也要看到它的。邓小平说过:“评价人物和历史, 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 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 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11]244
习近平在对历史和党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阐述时,也反复强调要既要充分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成就和经验,也要承认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失误和曲折。“我们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光荣伟大,不仅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而且要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7]10无论是成功和经验,还是失误和教训,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论及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时,习近平同样强调“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也有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10]6在论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问题时,习近平着重强调这两个历史阶段有着共同的本质主题,“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有着不可割裂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和准备;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发展。因此,绝不能把两者关系根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
当然,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主义的视角以及辩证统一的方法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内在的统一的。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真谛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何学习、研究历史问题上,既继承前辈的宝贵思想和观点,又与时俱进提出一些新的独到见解,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精辟而又科学地阐述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系统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加科学的历史观,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将习近平的历史观贯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2]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3]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 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1).
[6] 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8).
[7]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
[8] 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2,(1).
[9] 欧阳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开创党史资政工作新局面 [J].中共党史研究,2011,(12).
[10]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 党的文献,2014,(1).
[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12] 习近平出席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讲话[J].共产党人,2014,(14).
[13]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谢光前)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5)06-0019-05
[作者简介]陶厚勇(1975-),男,安徽滁州人,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 批准号14JD710059)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创新基金“资本视域下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视角”(CXJJ—2015—410)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09-20
【哲学·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