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PLC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

2015-04-14 03:15周媛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学

周媛珍

摘 要: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PLC教学在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笔者在中职PLC课堂中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PLC    工学一体化   教学

可编程控制器(PLC)因其能很好地解决工业领域中普遍关心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被公认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可编程控制器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之一,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导控制产品。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PLC教学在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下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统筹安排课程项目,并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本次工学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配套的教材,学校内也没有一样的课程可以做参考,因此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其实都是由教师自己编写的,并且一颗项目除了需要编写教案外,还需要编写配套的学生工作页,这对教师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对老师的要求不可谓不高。往往上课10课时,备课要备一周甚至更长时间。PLC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其实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甚至下厂实践,以适应教学需要。

通过对现有教材的分析,我把本学期的PLC课程分成了以下几个项目: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自动送料小车控制、抢答器控制、花式喷泉控制系统、流水灯控制系统、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带式运输机控制系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机械手物料传送和分拣装置控制系统等。把指令的学习、软件的使用等知识要求蕴含在各个项目中。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PLC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底子薄,基础差”,且普遍存在厌学思想,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刚开始讲授PLC课程时,首先列举PLC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如:汽车生产流水线,学校的机械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机械手的控制、电梯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控制、货物的存取、运输、检测、大型造纸厂中PLC的应用,甚至是机器人的控制等等都有PLC的功劳,还有广场、小区的人工喷泉……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觉得PLC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科技的高速发展,说明PLC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PLC的学习欲望。

三、注重学生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PLC是一门入门比较简单的课程,也有很多实验指导书,有的老师为了教学的方便,往往让学生将实验指导书中的程序输入到PLC中进行验证。这种模仿性的训练在学习之初是可以的,但随着PLC学习的深入,其弊端就显露出来:无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也无法形成系统的操作技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编程思维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一开始能够在学生PLC的路上学的比较快,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编程思路,一旦环境或编程参数变化,往往就编写出合适的程序。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给学生灌输“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思想:一个目标的实现道路是多样的,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编制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但一定要达到项目的预期要求。同时也高速学生,虽然程序的编制方法多种多样,选择的元器件也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实际设计电路和编程一定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注重经济行和可拓展性。在期中和期末考试试卷中,我没有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而是指令的应用和程序的编制,程序的编制难易程度遵循阶梯状。结果是学生的试卷百花齐放,各种编程思路都有。虽然批改试卷费时间,但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设计评价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PLC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中,评价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并能起到总结回顾、温故知新的作用。中职学生的特点使得他们或许不能在理论考试中可能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能在其他地方获得好成绩。

在这次PLC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评价考核方式采用“3+1”评价考核模式,即“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其中“企业专家评价”这个环节不可能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实现,所以此评价环节只是视情况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实现。这种考核模式能够全方位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针对于上述“3+1”评价考核模式和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学生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任务评价两个部分。过程评价即在每一个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都结合该教学活动的特点,由教师组织(活动小组成熟之后,也可由组长组织评价考核活动,教师只需辅助)对活动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从信息检索、感知工作、参与状态、学习方法、工作过程、思维状态、自评反馈七个方面来测评,比重分别占10%、10%、20%、10%、15%、10%、25%。过程评价主要探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评价指的是学生在一个学习任务(即一门课程)结束后,再对学生在本次学习任务中的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任务评价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测评,比重分别占20%、70%、10%。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等。专业技能主要考核工作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等。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在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思维。

“工学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就获取了相应的知识,使理论与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应用人。一个学期的PLC工学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进步非常大,而且他们还利用在一体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反馈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来,整体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项目教学在PLC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素质教育,2013.11

[2]谢新涛.中职PLC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08

[3]姚洪军,PLC”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4]刘浩.PLC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2012.08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工学一体化教学设计在汽修实训课的应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应用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议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