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历史时期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再审视及对策

2015-04-14 12:00
关键词:历史学历史专业

刘 黎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后历史时期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的再审视及对策

刘 黎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历史教育是中国古来的传统,是维系中国人精神信仰和内聚力的“宗教”。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儒家文明受到西方自然科学文明的强烈震动,前期“救亡图存”,后期(延续至当下)“自强复兴”,物质型运动超越于“精神感化”启发,传统历史教育的人文终极关怀精神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渐衰退,当下已处于一种危机状态。此种背景下的高校历史教育举步维艰,如何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改革正在失效的传统教学体制及课程体系等,以承续传统的精华,并与时俱进,是当下高校历史教育的重中之重与亟待解决问题。

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人文精神;时代

历史教育迟滞或缺失的危机正在全社会漫延,其最具表现的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艰难为继”。从社会学角度看,现代高校的发展是社会集体意识的反映。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淀、凝聚与升华,在过去、当下、未来的三维立体时空中,历史给予人类以经验和教训,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源泉。历史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包袱,而是无数积累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资源,贯穿于其中的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永恒的精神价值资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此种思维方式都各具特点。近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再次抬头,否认歪曲“侵华”历史,国内国际社会舆论哗然。警钟再次响起,历史教育不可或缺。一个民族、国家历史教育的缺失,是一种文明尊严的亵渎;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极端困难,是全社会集体意识漠视的反映。由此高校历史教育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者角色。

一 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举步维艰

1.历史学专业招生困难。当下物质文明体系表现出的立竿见影效应为全社会所追逐,理工科应用技术体系类专业受到青睐,而人文科学则相对被“冷落”,尤其是历史学专业,被认为学习“陈年旧事”,无实际物质功用。报考各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不多,特别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更是无人问津,历史学专业往往达不到预定的招生计划人数,学校通过调剂才能勉强开班授课;学生学习不积极,甚至表现出反感情绪,要么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尽早转专业,要么另觅“出路”,主体的历史学专业反而成为了“副业”选修。接受四年本科历史教育,而对一些基本的历史问题或名词解释不知所云。笔者所在学校历史学专业的招生每届都差强人意,大部分属于调剂而“被迫”选择。

2.历史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笔者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件:笔者所在学校的某届历史学专业学生参加学校招生就业处组织的一次大型招聘交流会,他说招聘单位的面试考官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他,以一种近似“歧视”的口气询问他学习历史有何用,他无言以对,最后被招聘单位退回求职简历,悻悻地离开。后来他参加另一场招聘交流会,他说自己是学珠宝古董鉴定的,他说这样至少让招聘单位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这是笔者亲耳听讲的真实事件。很多用人单位都是用一种偏见的眼光看待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但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比其他的文科类专业素养差,国家、省级公务员屈指可数的招录文史类专业中,大部分要求都是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学生显得不知所措与倍感无奈。一些高校进行院系更名或者调整,如历史系或学院调整或更名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或者公共管理系或学院,但招生、就业依旧困难如故。“毕业生就业困难进而导致政府和学校将历史列为限制发展的学科”[1]63,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大众很少有人欣赏或者认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因为不能展现立竿见影的效应,被认为无前途,只能是茶余饭后“谈天”的一种业余消遣,何必开设“专业”?高校历史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设置亦发展迟滞,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僵化,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这也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高校历史学专业改革的对策

历史教育功能在于对人心的根本启发、触动与引导,使社会群体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体系里既有回望的“信息”依据,又对未来发展有规划,知晓当下的重要性。鉴于此,笔者对目前高校历史专业教育发展的困难,试作一些浅显的对策建议。

1.社会与政府应发挥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历史教育正在衰退的现象是全社会共有的现象,这是时代、环境与历史原因发展所致,每个国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是正常现象。经历了近代救亡图存与当下正在进行的复兴崛起路途,传统儒家文化的实体建构体系已被破坏,只留下精神体系,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物质需求的强烈冲击下,已处于一种消退境况,社会群体的精神思维散乱,无共同的核心文化认同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与扭转风气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文物资源丰富,政府积极介入对历史文物资源(包括有形与无形)的保护,遏制社会公共建设等对历史文物资源的的大肆破坏与侵夺。建议加大建设公共博物馆的广度与开展深度,让各个地方的历史文物资源得以展现,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并加上各种此类宣传与鼓励活动与行为,逐渐扭转对历史认识的偏差,这样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历史学专业的岗位,在一定程度与范围内解决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也能进行公益性惠民建设,可谓多管齐下。政府不应对高校历史学专业进行限制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条件,使传统文化的精粹得到发扬。特别是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我们这个有悠久历史教育的古老国度,更为重要。在社会发展演变之中,对历史的记述已经演变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生态基因,是一种内聚力、认同感的表现。家国同构的社会秩序安排,从修家谱、族谱到修国史,都是一种文化感召力的认同。政府应积极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投入,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文化建设亦不能当成一种可以“可有可无”的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发展的成功不能替代文化建设的功能。

2.高校历史学专业调整教学体制,增加课程横向联系的广度与深度。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课程仍以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为主要内容,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干线,五个社会分期为线索,这样局限了学生的认知层面。加快教学体制改革,编写适合时代发展的教材,增加与历史学专业横向联系的课程,拓展知识面与思维模式,同时发展相应的野外考察课程,让学生亲身实践,增强社会调查与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同时政府(教育部)与高校密切联系,高校的教育是经历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获得的,所以在此三个阶段的教材编写、教学体制等必须与高校相互联系,不能割裂对待,做好坚实的基础历史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认知底蕴。

3.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如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关于封建社会的论断,实际上中西社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从经济生产、政治结构及文化传统上都不能一概而论。而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仍以“封建社会“来概括讲授中西的中古社会,存在削足适履的负面影响。这需要加强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些新建时间不长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一流高校历史学专业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优秀教学成果和经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不能脱节。

4.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行多媒体教学,比之常规的教学法,能使学习速度提高30%~50%,节约经费30%。”[2]12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与渠道,教师酌情有甄别的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如中国知网的搜索与应用。另外,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不能使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成为象牙塔,严重与时代发展脱节,而制约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如有意培养一些对文学、影视等感兴趣的学生,使之与历史学相结合,创作历史小说、影视剧等都是社会发展的大众精神需求,未尝不可一试。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 “一对多”和“工厂流水线作业”的状况,社会发展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这种教学培养模式显得较为“粗泛”。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本科师范类的历史教育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在教学模式的制定上就应该营造一种与学生多接触的氛围,而不是关起门来教学,这样即使是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也很难向中小学生进行传播教学。况且认知层次的不同,讲授者要学会酌情处理。如笔者作为评委参加过一次所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堂技能比赛,一位学生讲授高中历史关于宋朝建立的章节,完全以一种大学教师的口气与大学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要求进行讲解。他在讲授中却浑然不知。评委做讲评的时候,我问他你针对的讲授人群是什么?他才恍然明白。这就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忽视了这种教育意识,造成千篇一律的认知状况,缺乏自觉的角色转换。这在社会实践、就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5.改革现行历史学专业单一的考核方式,制定多元的评价考核指标与体系,使之与社会发展相挂钩。现行的高校历史学专业考核方式基本都是以书面考试为主,而且考题单一,客观考核内容占多数。书面考核的弊端在于学期末只需要在短期内通过强记,即可获得高分。而没有对其内容形成一个深刻的理解,考完即抛之脑后。制定一个多元的考核体系,历史学包罗万象,可学可考察之内容可谓汗牛充栋,除了书面考核之外,还可以采用答辩、论文、自述某一感兴趣问题等方式进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增强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书面考核内容增加主观题的数量,发挥学生的思考意识。形成以书面考核为主,多种灵活考核方式为辅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的制定中,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办学条件、辐射范围、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社会对口需求的情况进行自主的制定,使之在各方面尽量与社会发展接轨。这样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就业问题的解决,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课程考核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成果检验和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学生与教师双方从单纯的学习、教学到对社会适应的复杂情况,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参照。面对越来越多元扁平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现行较为单一的考核体系已不同程度的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学生通过此种考核方式已不能完成进入社会,并接受社会检验的任务。

6.发展面向全社会的大众史学,提高全社会的史学意识修养。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易中天品三国”,在全社会形成了不小的反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是在史学危机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史学传播,把“刻板”的史学内容用一种形似文学幽默的口气传播给社会大众,其内容都是真实的史实,历史的真实性没有丧失。这种创作应给予提倡,让社会群体“乐意”接受这种传播方式,营造一种热爱史学的气氛。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史学危机也是一个漫长时间演变而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在发展“学术”史学的同时,大力发展“大众”史学,因为我们的世界发展越来越来开放,面对的人群是全社会,而不是某个群体。

总之,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迫在眉睫的改革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是高校、政府、社会或者学生一方可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外部政府与社会联动,内部高校自觉在教学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整体改革的工程。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境况才能得到改善,并长期形成合理的发展路径,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对高校传统历史专业教育的反思,不单单是为了扭转高校历史专业的“窘境”,这关系到从社会到国家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与传承的重大问题,历史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文化的传统,民族内聚力、认同感的建设。当下物质气息的严重漫延,实际上已不同程度的形成了一种文化危机状况,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人的精神灵魂却不知皈依何处,社会问题不断丛生,如现在每个城市最多的怕是那些放纵人欲望的娱乐场所,如KTV,人们在那里大声的吼唱,实质是一种精神贫乏的象征。高校历史专业教育“窘境“的扭转,继而带动整个高校历史教育氛围与风气的改变,再而把这种思维意识慢慢的传播向社会,通过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历史思维是中国传统精粹文化的重要来源和载体。

[1]苏苑.新时期高校历史教育如何如何走出新路子[J].历史教学,2007(1):62-64.

[2]庄华峰.改革高师历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118-121.

(责任编辑:孙永泰)

Re-examine the histor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historical period

LIU Li

(College of the Humanities,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655011,China)

Educatio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is to maintain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spiritual beliefs and “religious”.But in modern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ivilization strong vibration western science of civilization, pre-“salvation”, the latter(continue until the moment)“self-revival” material type movement beyond the “spirit of the probation”, inspired by humanistic ultimate traditional history education caring spirit influence on society is gradually decline, the moment has been in a state of crisis. Under this background history education colleges difficult, ho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change and reform is the failur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 etc., to the essence of inherited tradition and the time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moment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history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humanistic spirit; era

2014-10-21

曲靖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优质课程项目(YZKC201403)

刘黎(1981— ),女,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

G 623.4

1671-6493(2015)02-0047-04

猜你喜欢
历史学历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新历史
历史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