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37)
当前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女性跨入大学的校门,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她们成长的环境更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选取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院”)转专业女大学生人
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心理问题及调适进行研究。经管类专业因其专业特性,女生人数占全院学生数量的比重较大,转专业女大学生是经管院女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虽然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一部分学生能够如愿转入心仪的专业,但在转入新专业后,因受到性别和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转专业的女大学生在适应新环境、专业学习、学生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常出现困扰,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我们向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各年级139名转专业女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访谈了部分女生。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访谈发现,转专业的女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1.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有56名受访女生(约占40.2%)因为不能正确面对新环境、难以融入新集体而产生恋旧心理。
2.调查访谈对象中有31 名女生(约占22.3%)觉得转入经管院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丰富多彩,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其产生失落心理。
3.19名受访女生(约占13.7%)感到经管院里人才济济,不能适当定位自己而产生困惑心理。
由于对所转入的新专业了解还不够深入,许多转专业女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宏微观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所转入班级原来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有62名受访女生(约占44.6%)觉得转专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学起来较吃力;有35名受访女生(约占25.2%)觉得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点难,多下点功夫基本能赶上;有33名受访女生(约占23.7%)觉得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怎么难,和转专业前的知识难度差不多,基本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仅有9 名受访女生(约占6.5%)觉得转专业后所学知识容易,老师讲什么内容都能跟得上。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很多转专业的女生由于对学习成绩、考试结果过于担忧而产生了焦虑心理;有些转专业的女生因觉得自己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一定不如别的同学而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转专业女生很难立刻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在一些班集体活动中总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因此,人际关系问题也是转专业女生所面临的一大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1.抑郁心理。女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往往由于不善交际、缺少朋友而产生。这种心理使她们遇事总往坏处想,不愉快的事情常在心头萦绕,学习、做事心不在焉,严重者还会产生失眠、厌食等症状。受访女生中,有15人(约占10.8%)坦言自己曾有过类似的心理问题。
2.胆怯害羞心理。通过对转专业女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约有一半的转专业女生在班级活动中或在与新同学及舍友的相处中总是小心翼翼、敏感拘束,喜欢回避矛盾,害怕当众出丑,严重影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
3.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女生在回答“你对待新同学或舍友提出的意见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时,统计结果显示:有16名女生(约占11.5%)选择“不接受”;有49名女生(约占35.2%)选择“视情况而定”;有74 名女生(约占53.3%)选择“虚心接受并改正”。
4.自负心理。自负是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一种心理表现。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与部分女生的交谈中发现:转专业女生大一时在自己原来的院系、班级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这使得部分女生在转专业后仍然抱有自我优越感,在与新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心理使她们很难与新班级同学相处,与班级同学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1.面向全校女生开设女性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系列课程或讲座,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2.经管院可以结合本院女生较多的实际情况,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这也可以帮助解答转专业女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
3.其他形式的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音像资料、办心理卫生宣传栏等方法对转专业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使她们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心理素质。
4.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转专业女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她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树立生活的自信,成才成人,培养健康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的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反之,过分地低估或者高估自我,就会在实践中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或狂妄自大等不良心理状态[1]。因此,要解决转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引导她们学会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1.自我反思。针对自己在转专业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冷静、理智的思考,做出客观评价,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早解决。
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学习中,转专业女大学生往往通过与他人尤其是与自己条件相仿、情况类似人的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要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做出类似的自我判断,帮助自己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
3.心理测验。转专业女大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标准化心理量表进行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明确自我定位,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由于转专业女生各自原来的学习背景不同,她们转入新的专业后,其专业知识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多女生在面对“财务会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时,往往有很大的学习压力。这时,任课老师利用丰富的知识、出色的才能、优秀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的行为、情感向积极方面转化[2]。针对经管院转专业女大学生的特殊情况,学校要选择经管院较为优秀的相关专业课老师为转专业后学习上有困难的女生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任课老师要多鼓励,多疏导,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不适应性,增强她们学习的自信心,使她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各种因学习上的不适应而引发的心理问题。
转专业的女大学生进入新的班集体、新的宿舍,相互之间尤其要加强沟通、交流,处理好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1.在新的班集体和宿舍,应倡导学生之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不搞“小团体”,使同学之间尽量处在一种“求同存异”的和谐融洽状态。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好奇心。对于同学的隐私,要教育学生不要想方设法去打探。即使知道同学或者舍友的某些隐私,也要守口如瓶。将同学或者舍友的隐私告诉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这种做法也会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3.鼓励转专业女生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班集体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同学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鼓励转专业女生积极参与、配合新的班集体的活动,让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4.班主任及辅导员平时应多鼓励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转专业女生发现同学有困难也应主动帮助,自己遇到困难也要主动求助,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加深同学间感情。
5.班主任及辅导员可以经常对转专业女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指导她们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引导转专业女生和其他同学之间本着真诚、尊重、平等、相容的态度相互交往,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转型逐步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进而深刻影响到各界人才战略能否得以实现。因此,各高校不仅应做好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工作,而且也应广泛关注各种类型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工作。转专业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人群,由于其学习环境、学习强度、职业要求、职业期望等的特殊性,其心理状况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一些特点。学校应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很好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转专业女大学生及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李积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28-30
[2]张寒.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