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妮,支晨,宋秀杰,李自先,闫丽霞
(海军总医院干部呼吸科北京100048)
·护理·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静脉曲张预防认知能力中的应用
吴妮,支晨,宋秀杰,李自先,闫丽霞
(海军总医院干部呼吸科北京100048)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工作者下肢静脉曲张预防能力,减少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曲张认知状况问卷,随机抽取30名我院临床护士,调查其静脉曲张预防能力。调查后使用鱼骨分析法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1年后再次发放问卷,比较护士下肢静脉曲张认知能力。结果干预后静脉曲张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考核预防静脉曲张的动作得分、新型设备使用人数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使护士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相互促进,提高对静脉曲张预防的认知,有利于降低护士静脉曲张发生率。
护士;品管圈;下肢静脉曲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5.12.0671
静脉曲张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及重体力劳动者,以中壮年多见,欧美国家的患病率高达20%~40%[1]。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2]。护士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与行走,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患病率可较常人高出60%[3],不仅影响护士腿部的美观,更重要的是严重损害了护士的健康[4]。品管圈护理模式是通过成立护理小组的方式来制定和监控护理措施的模式,对于每个护理步骤及细节均通过所有护理人员共同评估制定的方式来实现[5],因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护士预防静脉曲张的认知力,降低静脉曲张发生率十分必要。
1.1 一般资料采用编号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科室护士共30名,其中大专18名,本科12名;年龄22~41岁,平均(28.73±1.03)岁;护士18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6名;临床工作时间1~19年,平均(5.36±1.28)年。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建立预防静脉曲张的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名:美腿小护,圈长1名(由科室总务护士担任),指导员1名(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员4名(由科室责任护士担任)。
1.2.2 问卷调查采用滚雪球法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护士静脉曲张现状及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运用专家咨询法,对问卷进行修改后,问卷信度0.73,内容效度比0.79。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生活习惯、每日站立工作时间、每周工作天数、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下肢静脉曲张预防知识等。收回问卷29份,回收率为96.67%,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6.55%。
1.2.3 护士发生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采用柏拉图鱼骨法从人、方法、环境、工具四个方面分析护士发生静脉曲张的主要因素,见图1。
1.3 相关干预针对以上几个因素,“美腿小护”品管圈成员进行以下相关干预。
1.3.1 组织健康教育由圈员组织,每月进行下肢静脉曲张预防知识讲座,发放授课内容由圈员搜集、整理,咨询专家进行调整,包括:静脉曲张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配套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每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计入绩效考评。使护士从思想上、心理上重视静脉曲张的预防,落实在实践工作中。
1.3.2 科学管理、弹性排班医院管理者根据科室病人数、护理工作量等安排相应的护士人数,进行弹性排班,以尽可能减少护士连续工作的时间,是解决护士下肢静脉曲张高发病率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采取老带青,青助老的方式,进行排班,且采取“上两(三)休一”方式,即上两(三)天班之后排一天休息,减少连续工作时间,已达到充足休息的目的。
1.3.3 配套设备的使用
1.3.3.1 PDA的使用使用远卓护理办公软件系统,使用PDA将护理数据传送至护士站,减少了护士来回走动,减少护士工作强度。
1.3.3.2 多功能输液车的使用多动能输液车上物品齐全,包括了临床工作中的对大多数用品,不仅有效缩短了护士奔波的路程,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1.3.3.3 护理工具袋的使用[6]自行研发设计护理工具袋,护士随身携带临床换液、拔针时需要的用物,减少护士的步行时间。
1.4 疗效评价干预后,发放静脉曲张预防知识问卷、考核预防静脉曲张的动作(包括上下摆腿及蹬夹练习、站立姿势、弹力袜的选择与使用等),同时观察统计新设备使用人数,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对静脉曲张认知能力及静脉曲张发生率。
图1 护士发生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入组护士的静脉曲张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考核预防静脉曲张的动作得分均高于干预前,新型设备使用人数多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护士的静脉曲张认知能力比较(x-±s,分)
静脉曲张是临床护理人员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认为,科学管理是护士静脉曲张预防的基础、相关健康教育是护士预防静脉曲张的内在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护士静脉曲张预防的支柱。在制定预防静脉曲张的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品管圈护理模式是通过成立护理小组的方式来制定和监控护理措施的模式,对于每个护理步骤及细节均通过所有护理人员共同评估制定的方式来实现,能够兼顾科学管理、相关健康教育以及科学技术。
科学管理能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整合后,合理利用与科室区域的每个角落,减少护理工作量,从而减少护士走动、站立时间。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爱护护士,增强护士工作热情,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达到良性循环。健康教育是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的主要手段,使护士了解静脉曲张,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静脉曲张,将静脉曲张的预防工作落实在实处,避免因静脉曲张引起高年资护士离岗,造成护理人力资源流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高,通过使用高科技新型设备,有效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同时防护措施越来越完善,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了更便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增进了护士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本文通过分析干预前后的情况可知,干预后,入组护士的静脉曲张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考核预防静脉曲张的动作得分均高于干预前,新型设备使用人数也多于干预前。
总之,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使护士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相互促进,可提高其对静脉曲张预防的认知,有利于降低护士静脉曲张发生率。
[1]赖巧蓉,朱娓,帕提曼·阿布拉.临床护士下肢发生静脉曲张症状的现状及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2012,12(中旬刊)∶109-110.
[2]洪彪,田卓平,张培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理研究近况[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9(4)∶196~197.
[3]吴庆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J].心肺血管杂志,2002, 21(4)∶247-248.
[4]吕素君.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1,4∶415-416.
[5]李希玲.Qcc模式在控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22)∶144-145.
[6]支晨,黄叶莉,欧敏,等.便携式工具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2)∶239.
R472.9
B
1003—6350(2015)12—1865—02
2014-12-16)
全军医药卫生科技基金(编号:11BJZ204)
吴妮。E-mail:7926602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