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鸿,潘家兴,吴 勇
(万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海南 万宁 571500)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观察
黄学鸿,潘家兴,吴 勇
(万宁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海南 万宁 57150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S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E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梗塞灶缩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依达拉奉;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尤其是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有研究资料表明[1],早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加快疾病的恢复,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进一步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将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102例,女性94例;年龄64~83岁,平均(71.2±4.5)岁;伴有高血压74例,高血脂56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均给予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且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脑梗死诊断标准[2];年龄≥64岁;属于首次发病,或既往虽存在发病但后遗症未对其神经功能造成影响的再次发病患者,其入院时间在发病后48 h内。(2)排除标准:年龄<64岁者;患有脑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痴呆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降颅内压、钙离子拮抗剂、降血脂、活血化瘀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若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则同时给予降糖、降压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30 mg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90)和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治疗,每日早晨给予75 mg氯吡格雷口服治疗,1次/d,每日晚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禁用其他类似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患者ESS评分减少91%~100%,并且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患者ESS评分减少46%~90%,并且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患者ES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患者ESS评分减少17%或增加18%以内;(5)恶化:经治疗,ESS评分增加>18%;(6)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ESS、ADL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203,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及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S及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E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S及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ADL 15.88±11.29 27.89±11.52a7.371<0.05 15.24±12.11 23.22±14.01 4.27<0.0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ESS 43.23±11.32 55.12±16.21a5.953<0.05 42.89±10.95 48.56±12.33 3.404 0.01
AIS患者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坏死、软化,进而导致语言、运动等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学者认为[4],导致脑损伤的主要机制是AIS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损伤神经细胞、损害细胞膜,从而造成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实践表明,自由基在脑缺血、缺氧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5]。
依达拉奉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清除剂,是一种强效的小分子羟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能透过血脑屏障,穿透率为60%[6],其作用是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脑水肿损伤和炎症介质损伤、延迟神经细胞死亡,改善血流变,清除氧自由基,增强记忆,提高智力。同时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脑细胞的过氧化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迟发型神经元死亡[7]。氯吡格雷是非竞争性翔安二磷酸(ADP)抑制剂,能够不可逆的结合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使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同时还能够扩张血管,使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提高脑细胞氧饱和度,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往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降脂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抗氧化、抗炎等,能够使因缺氧性再灌注损伤得以有效减轻。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AI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IL-6水平,使循环炎性反应迅速缓解,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对AIS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还能够调节血脂,使斑块稳定、内皮细胞功能得以改善,从而起到促进病情改善、有效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发展的作用[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ESS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梗塞灶缩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孔凡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101-10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3]侯宏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485-2486,2597.
[4]张淑琴.依达拉奉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457-458.
[5]陈红娟,王 云,梅小芬.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 72-74.
[6]Morimoto K,Hasegawa T,Tanaka A,et al.Free-radicaI scavenger edar avoneinhibits both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bdominaI aortic aneurysm in rats[J].J Vasc Surg,2012,55(6):1749-1758.
[7]曹 柱,吴立宽,林晰敏,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63-65.
[8]朱先坤,张桂友.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64-266.
R743.33
B
1003—6350(2015)18—273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8.0993
2015-01-05)
黄学鸿。E-mail:HXH4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