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 宁,贝 筝,王 英,龙登毅,吴亚丹,符秀梅,梁培日,李乐雯△
(1.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海口 571100;2.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贝 宁1,贝 筝1,王 英2,龙登毅1,吴亚丹1,符秀梅1,梁培日1,李乐雯1△
(1.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海口 571100;2.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黄芪注射液组)和C(灯盏细辛联合黄芪注射液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以及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脑血管疾病就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多发的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安全,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半以上,对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研究的不断深入[2],采用中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得到广泛应用[3]。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2 ±7.26)岁,其中男111例,女84例。根据患者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65例。其中A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2.3±8.21)岁;B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0.5± 6.38);C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0.8±6.18)。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患者65例,A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缺血性脑卒中,B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C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0 mL+250 mL生理盐水输注,再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的治疗方案,治疗1个疗程为15 d。
1.3 指标与标准
1.3.1 指标 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
1.3.2 指标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60%~90%,症状大幅度好转,患者的正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20%~60%,症状有所减轻,生活有小部分可以自理;无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在20%以下,症状基本无改善或者出现加重,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比较采用F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指标比较
表1显示,3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指标变化
2.2 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比较
表2显示,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比较
2.3 3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表3显示,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 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脑部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同时也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脑部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脑卒中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包括缺血性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它主要是由脑部的血液循环供应出现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4-5]。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对脑中风早已有相关记载,从中医的角度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为血行不畅、瘀血闭塞形成中风。血瘀、痰热是脑卒中急性期常见的症状,气虚血瘀型患者约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半以上。由于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治疗效果确切等优势,因此应用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有一定的历史[6]。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中药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缺血性脑卒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7],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药物的不同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65例,A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B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C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方案。观察患者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主要流变学的指标相比于A、B组而言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来看,C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且C组并发症情况也要远远低于A、B组发病率。我国中医学早有记载黄芪治疗脑卒中的应用,黄芪具有“通调血脉”、“流行经络”的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也证实,在黄芪的提取物中存在着黄芪多糖和叶酸等具有扩张脑部血管以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多种物质。脑部血液循环的恢复有利于脑部缺氧组织及时得到充足给养,从而及时恢复脑部神经功能。此外,黄芪还具有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通过及时清除自由基来减少脑部神经元的损伤[8-9]。灯盏细辛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素[10]是一种黄酮类的物质,具有扩张动脉以及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能够保持脑部血液循环的正常供应,改善脑部正常血液循环的供应,同时灯盏花素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的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葛少斌.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7:56-57.
[2]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6: 3825-3827.
[3]李雪雁,范晓燕,宁忠茹.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1,3: 197-198.
[4]王义章.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3:281-283.
[5]史盼.浅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0-221.
[6]贺思霞,李妍怡.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8:57-59.
[7]黄莉,周新民.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微循环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4:76-79.
[8]冯崇廉,林素贞,傅智丽,等.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924-926.
[9]金志元,罗玉寅.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对患者血清hs-CRP和UA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6:1390-1392.
R285.6
:A
:1006-3250(2015)09-1123-02
2015-02-24
海南省科技厅课题(813246)
贝 宁(1980-),男,广东汕头人,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李乐雯(1956-),女,海南万宁人,医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