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磊,张绍和,王晓密,郝志斌
(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变权靶心贴近度在岩爆烈度预测中的应用
刘磊磊1,2,张绍和1,2,王晓密2,郝志斌1,2
(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针对岩爆烈度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影响岩爆发生的各单个指标间互不相容的问题,将变权理论和靶心贴近度相结合,进行岩爆烈度预测。首先,该方法在考虑评判者偏好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均衡函数,给出了一种变权模式,用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该方法构造了一种区间关联函数,将单指标关联函数的最大值作为靶心坐标,根据样本与靶心的贴近度来预测岩爆烈度,即靶心贴近度值越大,则岩爆烈度越接近该贴近度所对应的岩爆烈度等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灵宝东峪矿区、冬瓜山铜矿和秦岭隧道岩爆预测等实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合理地预测岩爆烈度,而且相比其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使用起来更直接、更方便。
爆炸力学;靶心贴近度;层次分析法;烈度预测;岩爆;关联函数;变权
岩爆是在高地应力地区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灾害现象,由于在发生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且其孕育过程缓慢不易察觉,因而极具灾难性和突发性,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不仅影响工期,而且对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岩爆预测能够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指导作用,为岩爆防治提供时间、地点以及危险程度等信息。岩爆发生机理是有效预测岩爆的理论基础。
自18世纪40年代以来,在岩爆的理论研究方面成果颇丰,提出了强度理论、能量理论、失稳理论、损失理论、岩爆倾向理论、微观破裂机制理论、分形理论以及突变理论等,可谓百家争鸣。但是,各个理论的出发点和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或者比较单一,导致对岩爆的作用机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岩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难题。
近年来,在岩爆预测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各种预测理论在其相应的适用条件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高玮等[1]基于工程类比的思想将改进的蚁群聚类算法应用于岩爆预测;刘晓辉等[2]提出了岩爆预测的微震监测法;张志龙等[3]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法和Russense判据法成功预测了雪峰山隧道岩爆;罗磊等[4]建立了岩爆烈度预测的加权距离判别模型;冯夏庭等[5]研究了岩爆孕育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深埋隧道的岩爆预测和动态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的来说,以上方法不外乎分为理论判据法、现场实测法和工程类比法。然而,理论法限于岩爆机理的复杂不确定性往往比较单一,现场实测法一般滞后实际岩爆发生状况,使得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同时,工程类比法虽能较综合地预测岩爆发生,但大多忽略了岩爆各因素的影响不同或者不能准确评价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如加权距离判别法也只是从常权评价的角度考虑了各因素的影响重要性,而并没有考虑到各因素重要性随岩爆状态而变化的情况。基于此,本文中在综合考虑岩爆各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变权靶心贴近度的方法引入岩爆预测中,以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岩爆烈度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岩爆发生与岩性有关
工程实践表明,发生岩爆的岩石新鲜完整、质地坚硬或者基本没有裂隙存在。一般情况下,当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岩质越坚硬,岩体越易存储能量,岩爆越易发生。陆家佑[6]考虑到与岩爆发生有关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以下判别准则:
(1)
式中:σθ为洞室围岩切向应力;Rc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Ks取值与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和单轴抗压强度比Rt/Rc有关,且当Rt/Rc取值分别为0.25、0.5、0.75和1.0时,Ks依次为0.3、0.4、0.45和0.5,中间值可采用插值法求得。
1.2 岩爆发生与地应力有关
岩爆的发生与地应力的量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爆发生地区地应力一般都较高。通常情况下,高地应力地区,岩石所具有的弹性模量越高,岩石越易聚集弹性能量,在岩体开挖过程中也容易形成破碎区,导致岩爆易发生。这是因为,在开挖卸荷过程中,改变了岩体赋存的空间环境,破坏了围岩的初始地应力,打破了洞室围岩的平衡状态,引起周围岩体应力重分布,导致局部地方应力集中,当应力聚集到一定程度达到岩爆临界应力时产生岩爆[7]。学者们以地应力为基础建立了许多相关的岩爆应力判据,而且在实际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Russenes判别法、Turchaninov判别法、Hook岩爆判别法、Barton判别法、陶振宇判别准则、徐林生二郎山公路隧道判别法等。
1.3 岩爆发生与能量有关
A.Kidybinski[8]根据对煤的实验提出了弹性应变能指数判据,即岩爆和弹性应变能与损耗应变能之比有关;赵本钓[9]通过岩石变形曲线将岩爆与峰值前岩石的变形能的积累和峰值后岩石破坏所需的能量密切联系起来,提出了岩爆的冲击能量指数指标;在A.Kidybinski和赵本钓的基础上,唐礼忠等[10]通过分析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提出以岩石在峰值强度前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和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差(即剩余能量)与峰值强度后稳定破坏所需的能量耗散之比作为剩余能量指数,以反映岩石在峰值强度后区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的岩爆倾向。因此,岩爆的发生与能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1.4 岩爆烈度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对岩爆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考虑岩爆发生的内外条件,王元汉等[11]建立了一种岩爆烈度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综合指标评价标准(表1),将岩爆烈度分为4个等级:无岩爆(Ⅰ级)、轻微岩爆(Ⅱ级)、中等岩爆(Ⅲ级)和强岩爆(Ⅳ级)。表中:σθ/σc为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σc/σt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单轴抗拉强度比,wet为弹性能量指数。
表1 岩爆烈度与各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
2.1 区间关联函数
设有m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n个评价指标,记第i个样本在第j个指标下的属性值为xij。根据一定的规律或者法则,可以将所有样本分成p个评价类(如上述岩爆烈度可以分为4个等级),则在第j个指标的取值区间内插入p-1个分点,将其分为以下p个子区间:[aj0,aj1],…,[ajk-1,ajk],…,[ajp-1,ajp]。则第i个对象在第j个指标下关于第k个评价类(区间)[ajk-1,ajk]的关联函数为:
(2)
关联函数值越大,说明属性值越接近分类区间的中点。当μijk>0时,表示属性值在分类区间内;当μijk<0时,表示属性值在分类区间外;当μijk=0时,表示属性值在分类区间临界值上[12]。
2.2 靶心贴近度
根据文献[12],将上述单个指标对各区间关联函数值的最大值作为评价对象的靶心坐标,表示为:
(3)
式中:μij表示单指标关联函数的最大值;i∈[1,m],j∈[1,n],k∈[1,p]。则第i个样本的靶心可以表示为:(μi1,μi2,…,μin)。因此,设第i个评价样本关于第k个评价类的靶心贴近度为:
(4)
式中:wij表示第i个评价样本关于第j个指标的权重。
2.3 变权的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2.3.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13]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因素,并按照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各因素组合成不同的层次,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实际中能有效解决难以定性或定量解决的复杂问题。其主要求解步骤如下:
(1)构建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需要以相应的信息作为基础,而信息来源于人们对不同层次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所作出的判断,为了将这种判断量化,引入了适当的判断标度,将判断以数字的形式体现,从而构成判断矩阵,标度方法见表2,其中bij表示因子i与j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标度值,且满足bij=1/bij。
表2 标度意义表
(2)一致性检验。根据以上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作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向量W,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值对应着相应因子的权重。一致性判断标准用指标C表示,当C=0.1时,一致性较好,较合理;当C<0.1时,一致性很好,很合理;当C>0.1时,一致性差,不合理,判断不合理则需要重新调整元素取值。其计算公式为:
(5)
(6)
式中:Ci表示一致性指标,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标准按表3选择,n表示因子的个数。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3.2 均衡函数与变权模式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在满足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虽能体现各因素之间的不同重要性,但是往往具有过度的主观色彩。另外,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体系一般固定不变,而不会随着样本或者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不能反映复杂样本的系统非线性等特征。考虑到这些缺陷,本文中建立了一种均衡函数,通过获取样本中的信息,对层次分析法求得的权重进行自动调整,用已体现出决策者在对象评价过程中的偏好,最后得出一种变权模式。
设层次分析法所求得的指标权重为:
采用文献[14]中提供的均衡函数
则可以得到的变权公式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