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 吴 婷 杨春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园地,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关键。教师职业的内涵决定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出现了一系列引发社会关注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以德修身、廉洁执教,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时代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型,学生规模日益增多,教师队伍日益扩大且整体趋向年轻化,部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未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部分年长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影响到知识的更新,十年如一日使用同样的教材,按照同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以某大学电子商务教师为例,在教本科学生上课的时候用的电子课件,竟与四年后教硕士研究生时候用的电子课件完全一样;在讲到电子商务发展案例的时候,也是用四年前的案例,完全未作任何改进,部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时期都选修这位老师所担课程的学生对此老师印象深刻,此事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此老师的评价。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尤其缺乏创新,照本宣科,枯燥单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讲课时对着课本或电子课件宣读。有学生戏称晚上熬夜玩游戏,白天上课好好睡觉,一觉醒来老师已经讲完一章内容了。可见,未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大大影响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一味追求科研成果。科研一直被看作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教师而言,科研是其职称职务晋升、聘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这也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科研压力。对于已经具备高级职称的老同志而言,深入科研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奖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深入科研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更多的论文,有助于其职称职务晋升。然而,教师们片面追求科研,却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现象,如论文数量增多了,但论文的质量却鲜见提升;学校的科研成果表面上不断增长,但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日渐下滑,课堂中出现了自由散漫现象;教师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追求发表论文和申请项目课题方面,出现严重的攀比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可见,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紧抓教书育人,提高科研质量。
3.师生缺乏沟通互动。“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和职责。教师既要传播科学理论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更要传授为人处世、做人之道。有的院校,教师上课时候自顾自讲课,不理会学生在下面干什么,也不会给学生提问或关心学生有无听懂,更不会给学生考勤,下课即刻走人,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不清楚自己带的是哪个班级,学生不知道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是谁;有的院校,特别是其分校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远离城市中心,教师上下班需要借助学校的通勤车接送,大部分教师上课则来,下课即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有的院校,一名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和多节课程,以某高校某专业教师为例,该教师同时承担了同一班级的三门专业课程,学生戏称:“我们班有一半的课程都是这个老师负责,这个老师真厉害”,结果导致该班学生对此教师产生审美疲劳,上课缺勤率高,该教师也因工作压力无心与学生沟通,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欠佳。诸如此类的现象,使得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课程交流和思想教育,导致授业与解惑相脱离、教书与育人相脱离。
4.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名言强调了一名教师需要有崇高的道德才能身为示范。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逐渐出现下滑的迹象。2015年1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部分教师上课疏于对课堂的管理,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不负责任,把大学课堂当做情绪宣泄、发牢骚、泄怨气的舞台,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毫无理由根据地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随意散布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课堂的神圣和权威,大学教师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政治思想上要过硬,从教学、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把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当前,应将“热爱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将“关爱学生”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育人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作用。必须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使教师对高校三尺讲台产生敬畏感,不敢违、不能违,并不断强化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加强引导教师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激励机制,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的双重奖励并大力宣传。再其次,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将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存入个人档案,实现师德师风考核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树立正确的教育职业观念。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一,教师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尊重党,热爱教师职业,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热爱、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需要。第二,教师应充分认清教书育人的职责,鞠躬尽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结合各类高校的特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第三,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既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应该做学生的益友。
3.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高校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不断获取科技前沿资讯,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系统;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精神,给学生传播正面信息和正能量;养成反思慎独的习惯,反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有助于使教师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孔子主张的“君子独处而慎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高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制度并落到实处,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让教师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做到以德修身、廉洁执教,真正成为学生“传业授道解惑”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