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3月1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就安全生产工作举行记者会,当被问及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回答,新常态下,海量的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行政审批下放和取消以后,我们一定要跟上过程的监管,不能形成事故多发、易发。
如何跟上过程监管,如何控制事故多发、易发?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被实践证明是过程监管的有效手段。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坚持防患于未然。新《安全生产法》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法律,明确提出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同时规定了相应的罚则。201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六项重大改革专题之一,制定改革方案,已经开展试点。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为依据,以建立专业信息化系统为平台,以开展企业自查自改自报、部门指导监督考核为核心的动态、实时管理安全生产隐患的工作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之后,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相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常态性,隐患排查治理实现了日常化、经常化、制度化;实时性,随时随地排查、报告和监管隐患;闭合性,从隐患排查到治理结束,从企业到监管部门,从行业管理到综合监管都形成了完整的链条;过程性,信息化系统真实记录了每个环节、每条隐患的上报、整改的全部过程,提高了监管实效;应用性,既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又推动了安全监管方式创新,为预防为主、源头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排查隐患的转变。
据安委会办公室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指出,2014年,全国各地区上报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信息的生产经营单位647.1万家。排查出一般事故隐患1 513万项,整改率99.3%;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1万691项,整改率95.3%。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信息的企业和单位平均覆盖率为93.9%;有30个查处重大事故隐患,有28个对部分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了挂牌督办。从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展情况看,一般事故隐患排查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实践证明,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预防体系上,超前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大量小微企业的事故,最终实现安全生产。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于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