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译为"China",而在英文里,"china"即瓷器。据说,这个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可见景德镇瓷器对中国、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瓷器是一种用高岭土等矿物在窑内以高温(约1280℃—1400℃)烧制,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器皿。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差异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据考古发现,在商代殷墟以及更多的商周遗址中,出土了一些青釉器皿的碎片,这些碎片胎体坚硬,烧成温度高,吸水率低,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上,已完全不同于陶器,专家将其定名为“原始瓷器”。因此,商代可称为瓷器的初创时代。
冯先铭等学者在《中国陶瓷史》中认为成熟瓷器出现在东汉,“把瓷器出现的时间定在东汉,有大量考古资料作为依据。在浙江上虞、宁波……都曾出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特别是浙江发现的更多”。因为浙江上虞、宁波一带古属越州,故名越窑。晚唐五代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晚唐诗人陆龟蒙以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赞扬越窑所产的瓷。越窑青瓷因此被誉为“千峰翠色”。唐代的江西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如银似雪,有“假玉器”之称;河南巩窑生产青花瓷,青色较浓艳,胎体较粗糙。唐代也是中国瓷器最早大量输出的时期,今天的日本、朝鲜、菲律宾、伊拉克、埃及、肯尼亚等地区都出土过唐代瓷器。
宋代以来,江西景德镇瓷器声名鹊起。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烧制宫廷用瓷,被赐名“景德镇”。景德镇瓷器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地位提高,发展迅猛。景德镇瓷器品种齐全,明净素雅的青花瓷、富丽堂皇的彩瓷等应有尽有。尤其是青花瓷,可称为瓷中“奇葩”。到了元代,青花瓷更加扬名于世,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有“瓷都明珠”“人间瑰宝”等美誉。元代青花瓷以优良的品质、极佳的口碑大量外销。据统计,存世的元青花瓷完整器大约300多件,土耳其博物馆就藏有80余件。
明清以来,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制造中心,在数量、品种、质量、销路上全面发展,从而迎来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这种器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精良品质蜚声海内外。
瓷器的世界影响力,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作用于精神层面。日本人曾赞明代的青花瓷为“素肌玉骨”,欧洲皇室成员和贵族痴迷地订制、收藏中国瓷器,中国瓷器成为他们名望和声誉的象征。除了审美与收藏价值之外,在有些国家或地区,瓷器甚至具有货币的职能,与贵金属等值。作为日用品的瓷器,改变了各大洲普通民众的日常餐饮乃至生活方式,瓷器不止是美观的陈设装饰,也是珍贵的祭葬用品,更是优良的餐饮器皿。
中国瓷器从唐代以来,一直是大宗出口商品。瓷器贸易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陆路销往中亚细亚、波斯、地中海沿岸地区;另一条则从海路自广州绕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波斯湾,远到地中海及非洲的埃及,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也叫“海上陶瓷之路”。“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瓷器和丝绸一样,不仅代表着中国物质文明的成就,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古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