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的《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改革

2015-04-13 20:28:40齐艳红王兰霞张守忠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改革

齐艳红 王兰霞 张守忠等

摘 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土地管理学》课程开设情况,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进而从《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及优化分析,并指出了改革的策略与途径,为同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40-02

土地管理学是我国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土地管理工作环节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管理学是一门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制度影响较大的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不断进行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研究显得尤其必要。国内学者在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做了一些研究,如刘志玲等阐述了土地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总结了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庆等探讨了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柯燕燕探讨了土地管理学中项目教学法模式的运用研究。笔者结合现实的社会需求,对土地管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

1 土地管理类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土地制度深入改革和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规范化的推进以及国家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管理类的专门高级人才。而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的加强,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土资源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土地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将推动城市化、工业化战略,人地关系更为突出,加强土地管理、培养土地管理人才、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土地管理人才。

规划机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每年都会接收一部分新人。根据调查统计经验,一般而言,每家规划机构每年接收2~4名土地类毕业生,则黑龙江省8家甲级规划机构和53家乙级规划机构可以提供122~244个就业岗位,此外还有一些丙级资质的土地规划机构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高校中有东北农业大学真正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他院校如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是从事与土地相关的研究,且每年招生多为1个自然班,初步统计这些院校每年从事土地资源方面工作的毕业生约200人。可见目前社会上的大量需求可以接纳这些毕业生。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必将增设更多领域,如中国土地学会第21个世界土地日会议主题内容突出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加强土地复垦工作;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的认识;三是农村土地整治的经验交流;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的设计与评价;五是积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六是加强与改善土地管理有关工作。这不仅指出了国家的土地管理研究领域,也昭示着对上述6个方面人才的需求,这势必给毕业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进而为高校土地类人才的培养及土地管理学课程设置与改革指明了方向。

2 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改革

2.1 土地管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在第6学期开设土地管理学课程,54学时,均为理论学时,未设实践教学。先修课程有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评价等课程。结合我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土地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已经调整为整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先导课。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合理优化设计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革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国同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 《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改革

2.2.1 建立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 以社会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拟定土地管理学课程知识模块,构建“原理-内容-实践”的教学体系。原理部分涉及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土地管理的原理,管理组织及管理职能。内容方面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增加土地信息管理教学内容。实践方面是以国内外土地管理简介为基础,以具体城市如武汉进行案例研究,增加城镇土地定级案例及农用地分等案例研究。

2.2.2 优化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市场和土地信息管理。对各部分内容需要不同的调整与改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地籍管理部分结合社会需求,在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方面深入剖析。目前社会上土地流转普遍、土地纠纷增多,因此土地权属管理是重点。这部分教学内容应先明晰土地制度及土地产权,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研究土地权属的确认及流转管理,依法进行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面对蓬勃发展的土地市场行业,明确土地市场的需要,如社会对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等需求较多,而且有相应的资格考试,那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载入资格考试的部分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化土地市场管理的教学内容,加强地价管理的教学改革。土地利用管理部分增加耕地保护,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等备受关注的时效内容。针对企业对土地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的需求分析,强化土地信息管理的教学内容,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教学改革。

2.2.3 实践教学与专业岗位衔接 据人才市场不完全统计,社会上招聘的职位大致有4类:一是土地评价类,如房地产、土地估价,二是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类,三是土地信息系统类,四是土地权属管理类。以上这些职位大多数需要技术能力较强或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在土地管理学教学中就应设置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而且要贴近工作岗位直接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3 《土地管理学》教学改革策略及途径 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依托于社会需求,掌握企业用人挈领,结合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更好的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具体要做到如下3点;

2.3.1 细化企业对土地管理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需求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与整理国内外有关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走访省内院校如东北农业大学等,与专业教师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经验。通过网络调查省外高校同专业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状况。与相关企业合作,寻找教学知识应用的切入点。

2.3.2 深化土地管理学教学知识 对原有教学大纲中应用性强,社会需求的且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大的内容,要强化、细化,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部分,结合社会现状要深化教学内容。对应用少的知识要适当删减,如各地出台城镇基准地价和征地区片价等文件后,征地补偿按照新文件进行,那么原有的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只作为参考,因此这部分知识需要加以调整,引入最新文件内容。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社会需求,跟进时代步伐,加强基础部分的课堂教学,适时引入最新的研究热点。

2.3.3 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和培养 专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金钥匙,因此在课程学习中要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实现学生技能训练。一是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选取市场价格研究的案例分析或农用地分等实务操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校企合作,引领学生到企业实习,接受工作任务,在企业人员指导下完成工作,既提前适应了企业工作,也完成了实习内容,更提高了实践技能。黑龙江省土地规划甲级机构拥有8家,乙级资质单位,共53家,哈尔滨40家,集中了黑龙江省土地规划公司的75.5%,为我专业校企合作提供了极大的地缘优势,为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供极大的保障。

3 结论

综上,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需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角度进行《土地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而言,理论教学需建立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实践教学需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通过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等途径来强化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玲,李江风,方世明.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7-88.

[2]刘庆,张坤,何长元.关于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53.

[3]柯燕燕.土地管理学“项目教学法模式”运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170-171.

[4]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朱雪欣,郭平,汤青惠.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22):130-13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改革创新(二)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