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有遗篇

2015-04-13 01:48:52文图初国卿TextandphotobyChuGuoqing
今日辽宁 2015年2期
关键词:绥中碣石柳城

◎文图/初国卿 Text and photo by Chu Guoqing

如今,站在曹操当年临风瞩目的秦皇宫遗址上,南望碣石和洪波涌浪,胸襟在海风的鼓荡下,自然心神腾越,颇有超然物外之感。这一刻,时空似乎都可以忽略,大海就是一切。

在辽西走廊东端的绥中止锚湾“东临碣石”

到止锚湾,循着当年曹操从柳城得胜回鞭的路线,于此观沧海,望碣石,想象曹公包蕴星汉、吞吐日月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已成为我多年来追溯辽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脚下就是绥中东戴河海滨胜地秦皇宫遗址,自然景色依然如曹操《观沧海》所述:水天苍茫中,碣石如擎天一柱,跃出海平面,激起波光四溅。海潮鼓荡,一浪接一浪地拍打着沙岸;海湾东西两侧的红石砬子和黑石砬子临海高竦,像山岛一样护峙着碣石皇宫。岸边,草树葱茏,苍郁繁茂;秋风掠过,木叶萧萧,苍凉之声与洪波涌浪遥相呼应。

早年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其中最感兴趣的就是曹操北征乌桓,攻占柳城(今辽宁朝阳),曾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然而不知为什么,后世提起曹操,津津乐道的却不是这次改变中国北方历史的决定性战役,而是什么官渡、赤壁之战,铜雀台、华容道等等,就连以描写战事为主的《三国演义》也仅仅用了一页多的篇幅来描写这场历时四个多月的宏伟大战,其中关于乌桓的败亡,只用了“奋力急攻,蹋顿大乱。(张)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等21个字。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曹操北征乌桓都该大书特书,临危弄险,出奇制胜,那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场征战。

历史记述和现实考古证明,绥中止锚湾毫无疑义为曹操当年“东临碣石”之地。

大约曹操自己也认为此役不同以往,所以在回程的路上特地傍海经辽西走廊西端,到秦皇宫前“东临碣石”,以抒发心中激情。他来时,这里还应该有秦皇宫殿的影子,还能见到那殿檐上比咸阳阿房宫还大的夔纹瓦。望碣石,听洪波,想到中原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获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的大业即将实现,他心情该是何等激奋,于是写下了《步出夏门行》这组诗。其中在序曲“艳”和《观沧海》中两次提到“碣石”:“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当时一定会感到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样,充满生命活力,日月运行其中,星汉灿烂其里。同时他又在同组的《龟虽寿》中发出壮怀激烈的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大海,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曹操之后,碣石名声愈振,并成为各地争夺对象。尽管在《观沧海》之前,从《尚书•禹贡》开始,碣石已有沉沦于海和未沉于海之说,但曹操之后,却说法更多。如《晋太康地志》说在乐浪郡遂城县,《北齐书》说在曹操曾占领过的柳城,元初金履祥《书经注》说在沙门岛对岸铁山,元王充耘《读书管见》说在谷口御河入海处,明刘世伟《锥指》说在海丰马谷山,明郑晓《禹贡图说》甚至认为在广东南海口,等等,不一而足。

难道曹操所“东临”的“碣石”真会有这多地方吗?当然不可能。一是从曹诗看,碣石肯定在海滨。二是当年曹操从柳城回邺城,不会绕道山东海滨,更不可能走到广东南海口,他所“东临”的“碣石”一定是在渤海北岸。而从柳城到渤海北岸“观沧海”,在当时辽西走廊东段还未通行的时候,最近点就是经建昌到绥中海滨,因为当时他不会不知道在这里有秦皇宫,有碣石。曹操当年所“东临”的“碣石”最合理的所在就是绥中止锚湾秦皇宫对面。

比如,绥中碣石完全符合《汉书·武帝纪》说碣石在辽西郡絫县“著海旁”的记载。提出此说的是曹操同代人甘陵府丞文颖,他注《汉书》时说:“碣石在辽西絫县。絫县今罢,属临榆(渝)。此石著海旁。”汉代的临渝县县治在今天的建昌县东南,绥中东北;絫县的县治在绥中境内,且靠海。这说明绥中止锚湾碣石在汉代就得到了认同。

又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道:“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尔雅·释名》也说:“碣石者,碣然而立在海旁也。”这说明碣石的形状是如碑如柱,高高耸立的,恰如绥中碣石一样。考古发现,绥中碣石现为五块,其中一块高耸如柱,另四块散落其旁,本来散落者亦为一柱,不知何时断开。中央电视台曾用三维动画恢复散落的四块,与高耸者成两柱如门阙形。想来秦皇之时,绥中碣石当两柱并立如门,因为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正是因为碣石当时为门柱两立之状,所以才有“碣石门”之说。

再如,“碣石门”当为秦皇宫之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称为“姜女坟”的碣石对面海滨高台处发现了气势恢宏的秦皇宫遗址。遗址上的宫殿正门与碣石恰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个柱形碣石恰如皇宫外的龙门天阙。更神奇的是,在秦皇宫与碣石之间的海中,还有一条与中轴线重叠,在特定天文条件下才能现身的古代石砌甬道,将皇宫与碣石连接起来。正因为有了“碣石门”,有了秦皇宫,有了海中甬道,《人民日报》才于1986年9月6日特地刊文,向世界宣布曹操“东临碣石”的“千古之谜终于揭开”。

还有,曹操之后,绥中碣石多有记述。如《晋书》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曹操的老部下司马懿,沿着他当年北征乌桓的回军路线,“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东征公孙渊。“孤竹”古为冀东、辽西之地,司马懿“经孤竹,越碣石”,可见碣石在孤竹东部,与绥中碣石之地望相合。隋唐以后,绥中碣石不断出现在诗人笔下,如杨素《出塞》:“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唐太宗《辽城望月》:“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高适《别冯判官》:“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这些诗都明确指出碣石在辽地或辽西之地。高适还在《燕歌行》中说:“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榆关”即今天的山海关,东距绥中碣石15公里,过了榆关即碣石,两者已成为不可或分的诗中意象。如明朝徐学古《秋日边报有警》:“碣石雕戈拥,榆关铁骑雄。”清乾隆《山海关》:“长塞沧瀛倚,雄关碣石边。”这说明魏晋以后,出榆关见碣石,已是一个众人所知的自然景观。

碣石对面的秦皇宫遗址

历史记述和现实考古证明,绥中止锚湾毫无疑义为曹操当年“东临碣石”之地。

如今,站在曹操当年临风瞩目的秦皇宫遗址上,南望碣石和洪波涌浪,胸襟在海风的鼓荡下,自然心神腾越,颇有超然物外之感。这一刻,时空似乎都可以忽略,大海就是一切。它在有限中寓无限和永恒,它有至刚至柔的意志,它是至大至厚的品格。它客体生命的磅礴气势,给了主体人格以雄壮之力和远大抱负,从而达成一种审美追求所期望的自由境界。于是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有多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光顾。曹操之前,有秦皇汉武;曹操之后,有唐太宗和毛泽东。而且后两位还效法曹操,分别留有碣石之作。唐太宗有《碣石望海》:“洪涛经变野,翠岛屡出桑。”毛泽东有《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可谓英雄相惜,心气相通。

“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些作品将政治家的胸怀与文学家的气质,在碣石处获得了高度契合,从而使“碣石”彻底地摆脱了苍凉原始的地域局限,成为一个纵贯历史长河的审美观照,同时也体现了他们那种“横槊赋诗”的奔腾情志和巨人价值观。而且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由山河分离走向山河统一。他们在患难和困厄的逆境中,通过“东临碣石”激活了深层审美心理中勇于创造一个新世界的意志和品格。这是我站在碣石面前最突出的感受,也是我们后世承续碣石遗篇最应汲取的审美价值。

今天,距曹操“东临碣石”已过去了1800多年,碣石遗篇仍在续写,这就是碣石之地和整个辽西走廊的巨大变化。出榆关到柳城,再也不用跃马挥鞭,两条铁路、三条公路从东西四百里的辽西走廊穿过。碣石所在地已成为海上辽宁的西起点,从这里出发,滨海大道一直沿伸到鸭绿江口。以碣石为中心,已开发建设成160平方公里的环渤海最美、最活跃、最有前景的东戴河海滨胜地。如果曹公旧地重游,再观沧海,看到东戴河海滨胜景,他一定会惊叹:碣石此处,真乃遗篇续写之大手笔也!

猜你喜欢
绥中碣石柳城
碣石山下歌声起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0:55:53
刘海静水墨作品
大众文艺(2022年10期)2022-06-08 02:33:28
绥中地区常用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新农业(2021年13期)2021-08-23 23:06:49
绥中SBS改性沥青结构与性能影响
石油沥青(2019年4期)2019-09-02 01:41:52
碣石在秦汉时期历史中的地位
山西青年(2019年4期)2019-01-15 12:21:00
县级微信公众号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初探
西部论丛(2018年9期)2018-09-04 14:08:52
依托柳城宋元古窑提升柳州文化软实力
浅析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服务区用地规模的确定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大禹治水曾到碣石山
乡音(2016年4期)2016-05-28 07:26:22
几个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龙州的种植表现
中国糖料(2015年3期)2015-11-25 06: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