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 娜
(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改革开放35年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及深化改革阶段,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改革及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正如卫兴华教授所言:“《资本论》不仅是革命的破坏旧世界的理论,也是科学的建设新制度的理论;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基础理论乃至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由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经济学的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界的地位令人堪忧。因此,若要继续发挥政治经济学对我国改革的指导作用、扭转其在经济学界的不利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迫切需要改革。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献相对不足。刘华(2006)以实践性特征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认为其实践性主要为学科内容的实践性、研究方法的实践性、研究结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上三方面入手,从而充分发挥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特征。[2]何爱平、任保平(2010)梳理了新中国60年来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关键性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展望,认为应该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定性与数理分析,提高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3]张桂文(2011)认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关键在于改革教学内容,形成有利于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4]刘树成(2012)研究了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基础—教材编写,认为其教材编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实践,增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剖析。[5]陈伯庚、陈承明(2015)也重点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体系改革,认为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建设需要提高教程编写和师资水平。[6]刘冲宇(2015)认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需要拓宽授课教师知识面,使政治经济学课程紧密联系实践,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7]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即未能以多维视角分析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及改革路径。本文将分析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不足及改革的现实路径。
教科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载体,但当前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编写较为落后,其主要内容陈旧,未能紧密联系实践,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脱节,因而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厌恶政治经济学的现象,认为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未能通过实践的检验。而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经济学原理,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未能推陈出新,因此,严重影响了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未能从历史的高度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演化与发展,从而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政治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存在过多的死记硬背式考核方式,未能有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行考查,使得学生未能真正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真谛,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也是其吸引学生的所在,政治经济学同样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是较为隐晦,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需要使得学生感受到其内在逻辑的严密及内在的逻辑美。
由于西方经济学在高校经济学科中的广泛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已有所衰落,而年轻一代的高校教师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已较为罕见,已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同时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研究经费削减、课时减少等问题,体现了各高校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存在重视不足问题。这与对政治经济学的忽视及对西方经济学的过分重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各大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问题,为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目前,各大高校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热情不高。现有研究表明,众多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性,但主要原因在于其与其他专业课(例如西方经济学)相比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用性不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目前学生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今后走向社会及学术研究不能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忽视对此课程的学习。
政治经济学教材作为授课的重要工具,对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政治经济学教材必须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总结其规律,使其上升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纳入其学科内容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新的生命力。同时需要自觉运用中国的优秀文化与语言阐述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需要从历史入手创造性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与发展,做到逻辑清晰、语言流畅。政治经济学的教材改革还需要与时俱进,与西方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例如调节学派、社会结构学派、以及《21世纪资本论》)相结合,联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界共同推进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创新与发展。
教师的理论功底与教学方法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改善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及科研水平。一方面,各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与水平,建立激励机制,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动力。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的考核方式需要跳离死记硬背的考核模式,应偏重于考核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课程,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理论体系。更主要的是需要进行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型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是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引力。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授课教师需要提高课堂互动的频次,理论联系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我国各大高校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视无疑会推动政治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引导授课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大投入研发资金,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建设与研发积极性,增加、改进与完善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同时需要邀请知名教授进行访问讲学,从而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图1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四个视角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见图1)。如图1所示,教学方式、教材改革、学生学习热情、学校重视都有利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同时,通过教材改革也可以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依教材而改变,而教学方式中的创新同样有利于教材的改革;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热情,反之,高涨的学习热情会使授课教师更加认真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必然会引起学校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视,反之,学校的重视也同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各大高校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重视可以推动高校携手合作组织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创新性编写,而教材的改革将会重新引起学校对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重视。因此,以上四个视角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进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本文从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生学习热情、学校的重视等四个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现实路径,从而构建了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模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需要从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生学习热情、学校的重视等四个维度入手,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政治经济学在我国35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调整,国内各阶层利益迫切需要调和,在此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推进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从而继续发挥其在未来改革中的重大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卫兴华.怎样准确研读和把握马克思的经济学原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纵横,2014(6):1-10.
[2]刘华.从实践性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81-83.
[3]何爱平,任保平.新中国60年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特征总结与展望[J].经济纵横,2010(2):9-12.
[4]张桂文.政治经济学创新应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J].经济纵横,2011(5):6-10.
[5]刘树成.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原则和特点[J].经济研究,2012(10):150-155.
[6]陈伯庚,陈承明.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20-26.
[7]刘冲宇.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