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翻译理论在德国出现,并日益兴盛起来。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交际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目的理论。[1]该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赖斯、汉斯·维米尔、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看作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翻译的新视角,同时该理论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语言的翻译实践之中。本文将通过分析功能翻译理论三位代表人物的各自理论与主张,探究功能翻译理论对于日汉翻译的指导作用。
功能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学者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赖斯在她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把文本功能看作是翻译批评的标准,认为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是翻译批评的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从原文和译作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的质量。在20世纪70年代以对等这个概念为基础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但是,赖斯所说的对等并非单词和句子层面的交际和对等,而是文本层面的交际和对等,是基于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方法之间关系的对等来实现的。
根据赖斯的分类,文本类型分为以“单纯事实的交流”为特征的信息型文本、以“创造性”为特征的表情型文本、以“引起行为反应”为特征的操作型文本以及视听类语篇。切斯特曼对赖斯的文本类型及其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2]
表1语篇类型的功能性特征及其相应的翻译方法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不同,翻译的方法就要作相应的调整,因此,译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实现[3]。如果原文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译文就要完整地传达信息内容;如果原文的作者要表达包含艺术形式的内容,译文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艺术形式与原文一致;如果原文的目的是要实现感召功能,译文的任务即是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例文1:
ダイオキシン類は常温では白色で、融点は196℃~485℃と広範囲です。水に難溶で、有機溶媒や脂肪には良く溶けるが酸
やアルカリでも分解されず、環境ではほとんど
分解しません。
译文:二恶英在常温下呈白色,熔点范围很大,在摄氏196到485度之间,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液或脂肪,但是不能被酸或碱分解,在自然环境中几乎难以分解[4]。
根据赖斯的理论,我们在翻译前,首先应确定原文的文本类型。例文1属于科技论文范畴,是信息类文本类型,翻译时其目的是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内容。译文避免了华丽的辞藻和形式,采用通顺平实的语言,严谨客观地传达了例文中的内容。
例文2:
朝夕がいくらか涼しく楽になったかと思うと共に大変日が短くなって来た。朝顔の花が日ごとに小さくなり、西日が燃える焔のように狭い家中へ差込んで来る時分になると鳴きしきる蝉の声が一際耳立って急しく聞える。八月もいつか半過ぎてしまったのである。家の後の玉蜀黍の畠に吹き渡る風の響が夜なぞは折々雨かと誤たれた。
译文:早晚感到有些凉快的时候,日头也就短了起来,牵牛花越开越小。当西晒的太阳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照进狭窄的屋内时,知了的叫声便更急促地传人耳中。不知怎的八月已经过了一半,夜间,阵风从屋子后面的玉米地刮过时发出的声响常使人误认为在下雨[5]。
例文2摘自永井荷风的《隅田川》,属于表情类文本类型。在翻译时应该采用原语作者的观点,传递审美性。谭晶华的译作满足了读者对小说的审美需求,让译文读者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写作的预期目的。
例文3:新技術時代はTOYOTA。译文1:新技术时代就是丰田汽车。
译文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例文3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广告,属于操作类文本类型。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效果,通过推销商品扩大经济利益,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呼起所需反应。相对于译文1的按照原文直译,译文2借用中国古语“山重水复疑无路”发挥,使得广告语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使日汉翻译更加顺利地进行,在翻译前首先确定原文的文本类型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原文的文本类型,灵活地选择选择翻译方法,可使译文更加符合主题,翻译效果更加完美。
20世纪70年代,汉斯·维米尔将希腊语Skopos一词引入翻译理论,该词的意思是“目的”,在翻译理论中表示译作或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维米尔和赖斯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一书是目的论的代表性著作。正如该书书名所提示的那样,目的论旨在提出一套适用于所有文本的通用翻译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则,其中,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原则。
根据翻译的目的论,为什么要翻译原文、译语文本要实现什么功能,是译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翻译是为一定的受众服务的,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1]。除了目的规则之外,翻译还要遵守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连贯规则指译文必须可解释为跟译文接受者的处境具有连贯性,也就是说译文必须符合译文接受者的处境和知识水平,即语内连贯。忠实规则是指译文和原文之间必须有连贯性,即语际连贯。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
此外,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不应该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而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功能[7]。因为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有意图的跨文化行为,翻译的意图性不一定体现在原作和原作者的意图,而是体现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所要达到的意图。
围绕目的论的三个原则,现举例说明如下:例文4:
時下秋冷の候ますます御健勝のことと拝察します。
さて、平成26年10月15日付文書にて貴社よりご注文いただいた商品は、すべて、本日にて、お送りいたしましたので、ご通知申し上げます。
まずは、出荷のお知らせまで。ご不明な点などございましたら、ご遠慮なくお問い合わせ下さい。
译文:
在平成26年10月15日的文件中贵公司所定的商品已全部在今天邮寄,特此通知。
谨此通知发货。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尽请询问。
例文4摘自一封关于发货通知的电子邮件,通过比对译文和例文可以发现,在翻译成汉语时,该例文的第一段,也就是问候语没有在汉语译文中得以体现。根据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由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来看,发货通知的目的就是为了告知对方本公司已成功发货,希望对方注意接收,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省略形式化的问候语,直击发货通知这一目的。另外,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并没有在邮件开头部分根据季节变换来变化问候语的习惯,因而该例文在译成汉语时,省去第一段的问候语,也符合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但是,如果该例文被用在日语学习的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则应该在译文开头补充上对于例文第一段问候语的翻译,即“时值秋凉,想必贵体安康”,此时,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得以体现。
诺德提出了一个包括原文文本分析更详细的功能模式。该模式吸收了文本分析理论中那些在句子或句子以上层面描述文本结构的成分。诺德首先区分了两种基本的翻译产品,即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此外,诺德还针对议员培训,突出强调了功能派理论中三个方面:翻译委托书的重要性、原文文本分析的作用和翻译问题的功能排序问题。
诺德总结并补充了维米尔目的论不足的地方,提出“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更加关注原文特色,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加全面以及合理的理论。译者对源语和目标语的双边语境,对原文的发出者和译文接受者都要负责[6]。如果根据“功能加忠诚”的原则分析本文上一部分中出现的例文4,翻译时则应该在满足目的原则的同时,更加重视原文,尽可能地传达出原文中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翻译例文4时,还是增加上对开头一段问候语的翻译比较合适。
本文通过对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以及面向译文的文本分析模式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功能翻译理论对于日汉翻译整体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译者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原文本类型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又要准确地把握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文做出适当调整,才能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得出更加理想的译作。
[1]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述[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祝朝伟,李萍.文本类型与诗歌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报,2002(3):6-11.
[3]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 oriesand Application[M].李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邱鸣.日语口译实务3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5]永井荷风.濹东绮谭:永井荷风小说精选[M].谭晶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6]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