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ICU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15-04-13 07:53:28刘丹平宋飞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习生基础教学法

刘丹平,宋飞珍

(嵊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嵊州 312400)

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ICU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刘丹平,宋飞珍

(嵊州市人民医院,浙江 嵊州 312400)

目的:探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ICU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观察组采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临床思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本组教学过程和方法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ICU实习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重症医学;临床带教

ICU是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科室,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临床素质。因此对临床实习医生的教学要求较高,目前对ICU实习教学规范化研究仍在进行,我科在临床带教中引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科轮科医学生60人,男生34人,女生26人,年龄22-24岁,均为本科学历并完成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学习,按入科单双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性别、年龄、年级、课堂教学考核成绩、轮科时间、师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两组临床带教老师均为5年以上年资ICU专业医生,由带教组长负责,依据临床实习教学规范及内容执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以带教老师为主的一对一教学方法,由带教老师指导临床实习内容,实习生从观摩逐渐参与实际操作并达到独立完成操作。观察组采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1)依据取长补短原则将同期入科学生分为2-3人的两个学习小组,保证组间学习能力及进度的均衡,以均衡原则配备带教老师。(2)团队协同性学习,带教老师在重要知识点实操之前进行理论讲解,在此之前提供学习要点和相应问题,让学习小组协同完成课前预习、寻找解答,理论讲解时进行组间讨论,培养实习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实操观摩及联系阶段,小组配合,如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保证每位实习生获得均衡的操作机会,并进行互评。(3)团队竞争性学习,在组内问题讨论和组内实操配合、互评之后,进行组间讨论和互评,由教学组长或带教老师进行总评,每阶段教学后进行理论和实操小测试,两组进行评比。(4)团队管理,组内协同和组间竞争需要由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进行宏观管理,保持组内的团结和竞争的良性互动,保护每一位实习生的学习权利和自信。

3.评价方法。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操作、学习能力评价,理论和操作各占100分,学习能力由带教老师和教学组长评价,包括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临床思维,各占10分[1]。两组实习生对各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2.两组学习能力评价比较。观察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临床思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学习能力评价比较(分)

3.两组实习生对各组教学过程和方法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实习生对本组教学过程和方法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对各组教学过程和方法满意度评价

三、讨 论

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于2002年提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队环境中获得归属感,锻炼合作能力,适当的竞争以促进学习动力,从而形成合作、竞争的良性互动环境,在多方面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2]。我科应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将观察组分为有竞争关系小组,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促进组内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互助学习,锻炼团队能力,交流能力,并相互促进监督有利于实习生在ICU获得归属感,从而激发自信和动力。两个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关系是一种鞭策,每个阶段均进行阶段性评价比较,有利于实习生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改善,带教老师也应适时有针对性进行均衡教学,查缺补漏,对实习生和带教老师都是一种督促反馈。结果显示,观察组不仅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临床思维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满意度更高。说明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不仅提高教学质量也更受实习生欢迎。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1)分组均衡,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2)师资均衡,分组带教老师水平应相当并接受过相关教学培训;(3)教学均衡,在每个阶段评价比较后,应对分组成绩进行分析,及时对存在的教学不足进行改善,有利于实习生获得均衡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ICU实习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1]何征宇,王祥瑞.重症医学优秀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急救医学,2014,23(1):91-92.

[2]王锦鸿,邹和群.PBL和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32(9):1563-1564.

G426

A

1002-1701(2015)06-0107-02

2015-03

刘丹平,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ICU临床带教。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56

猜你喜欢
实习生基础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最牛实习生
探索财富(2013年11期)2013-12-27 0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