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及实验干预研究

2015-04-13 07:53商庆龙嵩钰佳苑立军董裕翠谷鸿喜张凤民钟照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原体哈尔滨医务人员

商庆龙,嵩钰佳,苑立军*,李 迪,董裕翠,谷鸿喜,张凤民,钟照华

(1.哈尔滨医科大学;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院校管理

医学生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的调查及实验干预研究

商庆龙1,嵩钰佳2,苑立军1*,李 迪1,董裕翠1,谷鸿喜1,张凤民1,钟照华1

(1.哈尔滨医科大学;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正确的病原体认知和态度是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对医疗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教育干预,了解现阶段医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并探讨教育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教育干预显著提高了医学生对病原体的部分正确认知和态度,说明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对病原体危险性的认知和态度。

病原体;认知;干预

正确的病原体认知和态度是医务人员的必备能力。在临床工作中,频发的医务人员暴露感染和医疗纠纷常常由病原体认知失误和应对失当引发[1-4]。有研究发现医学生存在恐惧心理,不能正确对待病原体感染者[5]。因此,改善医务人员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是当代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医学生第一次接触病原体,是形成正确认知和态度的最佳时期。现有课程体系内却没有涵盖这一内容。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医学教育干预,来调查目前医学生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并探讨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选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某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系学生141人。实验干预组70人,对照组71人。

2.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开始前进行第一次调查。在实验课中对实验干预组进行教育干预,在实验课结束时对两组进行第二次调查。

采用自编调查表:该问卷由12个条目组成,内容包括: (1)病原体种类;(2)病原体的危险性;(3)病原体的危险程度;(4)病原体应该按其危害程度区别对待吗;(5)所有病原体都可以被消灭吗;(6)病原体感染可以被彻底消灭吗;(7)病原体的感染风险可以控制吗;(8)对病原体感染的态度; (9)有足够的方法和措施降低被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吗;(10)诊疗中接待疑似感染者(如艾滋病)的应对方式;(11)今后是否愿意从事病原体相关的工作;(12)病原认知教育是否应该加入课程中。

实施教育干预措施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向学生提供如下指导原则,包括:①生活和临床工作中的感染风险随处都在;②对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是职业风险,不能完全避免,只能通过正规的防控措施降低。需要克服轻视、恐惧和逃避心理;③认识病原体的差异性;④加强生物安全观念和操作。(2)第二阶段,进行小型讨论与案例模拟。将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出1名选手参与模拟场景[6]。包括三个场景:①未来的某一天,作为一名医生,出诊遇到高热的疑似突发传染病患者,你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控制恐慌情绪的蔓延?如何避免传染可能的传播?②作为医生,你在手术中遇到了针刺损伤,你如何评价该损伤的危险程度?如果该患者是可疑艾滋病患者,你需要如何应对?③面对慢性乙型肝炎或艾滋病等慢性传染病患者时,你会如何应对?如果你是一名疑似感染者,你又会如何做?模拟完成后,每组派1名选手参与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全程需要大约20分钟。

应用统计方法:以双录入核对的方法确保数据质量。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x2方法分析。

二、结 果

1.研究对象数量分析。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得有效问卷 141分,有效问卷回收率94.0%,其中对照组71份,实验组70份。

2.教学干预前两组学生比较差异(见附表)。开展干预之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医学生对病原体认知和态度的12个条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再个条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示两组学生没有差异,具有可比性。

3.对照组前后的病原体认知、态度的差异(见附表)。第1、2、3、4、5、7、9、10、11和12题差异显著(P<0.05)。说明通过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学生对病原体的认识和态度发生改变。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有改善,如对HIV感染者的态度、病原体的危险性的认识、未来不从事病原相关工作的态度等;除第8存在差异,实验组前后对比数据也支持对照组前后比较的结果。

4.两组在教学干预后的比较分析(见附表)。运用方法对教学干预后的学生认知和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医学生在第2和3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说明,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对病原体的危险性的过度反应下降。也就是说,教学干预对医学生对病原体认知和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附表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教育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病原体认知和态度比较

三、讨 论

本研究初步调查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前后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情况,并进行了分组教育干预。结果显示,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对病原体危险性的认知。

近年来,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的必要性逐渐增加。我们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错误认知和态度,尤其对挫折和压力承受力弱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病原体感染和烈性传染病带来的心理冲击带来了恐慌,如实验课中不愿意接触感染性材料。这为将来的医务工作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医务人员提高病原体相关防护的必要性增加。医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防控病原体感染风险是职业特点。随着患者隐私权诉求的增加,入院前彻底检查患者是否感染危险病原体越来越难。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中被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就诊患者对就医环境的病原安全性的要求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不断增加,现阶段医院感染也是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如何改善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对病原体的认知和态度。本研究尝试对调查表与教育干预措施结合的方案进行初步探索。教育干预措施的设计原则包括:正视病原体的危险性;将病原体具体对待;掌握代表性的应对方法和常用技术。我们认为,医学生在校期间是进行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本研究也为制定正确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第8、10和11题,教育干预改善了认知和态度,但是,统计学没有差异。考虑有可能是选项指标的敏感度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研究中,计划提高教育干预的针对性、标准化和系列化以及调查表的量化。

总之,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医学生对病原体危险性的认知,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这种干预方法在未来应该在医学课程体系里推广,与现有教学体系相结合,共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以更好地探索适合我国教育体系的医学培养模式。

[1]李太生,焦 洋.重视艾滋病恐惧症[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12):705-707.

[2]王桂明,孟光源.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17-4319.

[3]李 桃,龚光明.临床医师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56-4057.

[4]邵巧云,王兰芝.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感染性医疗事件的心理素质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08,12:150.

[5]刘志娟,黄 晓,贺莉萍,等.高年级护理学生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恐惧心理与护理意愿[J].职业与健康,2011,27(l8): 2115-2116.

[6]曹 红,陈禄彪,刘 静,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887-889.

G465

A

1002-1701(2015)06-0029-02

2014-04

商庆龙,男,博士,副教授,从事医学专业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工作。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I20120117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BC1211076);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428);哈尔滨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XJG2013016)。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6.015

猜你喜欢
病原体哈尔滨医务人员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具时滞扩散效应的病原体-免疫模型的稳定性及分支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刘派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