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立欣,尹慧,王玥,牛玉存,陈丽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教学管理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对隐性课程认知与认同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那立欣,尹慧,王玥,牛玉存,陈丽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241名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对隐性课程认知与认同状况。结果表明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程度较低,有76.35%的教师从未听说过隐性课程。男性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职称越高的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越高。93.78%的教师愿意了解并在教学中运用隐性课程。因此,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对隐性课程的认识与认知势在必行。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认知;认同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一定教育目的及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并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1]。近些年来,随着对隐性课程德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隐性课程开始进入高校德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领域。目前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将隐性课程纳入到课程设置当中[2-3]。笔者在医学院校教师中开展了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和认同状况的问卷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2013年9月-1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3个学院的241名在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第二部分为对隐性课程的认知情况,把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分为4个层次[4],Ⅰ:从未听说过隐性课程,对此一无所知;Ⅱ:听说过,但不知道其涵义;Ⅲ:对其涵义有所了解,但未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Ⅳ:了解其涵义,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第三部分为对隐性课程的认同情况,询问调查对象是否愿意了解隐性课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2.调查方法。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声明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仅作为研究资料使用,与调查对象的考核无关,要求其据实填写。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3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96.4%。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一)教师对隐性课程认知和认同的状况。
在参加调查的241名教师中,184人(76.35%)从未听说过隐性课程,对此一无所知;50人(20.75%)听说过隐性课程,但不知道其涵义;7人(2.9%)对其涵义有所了解,但未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0人了解其涵义,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226人(93.78%)愿意了解隐性课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对隐性课程认知和认同状况的影响。
分析各种因素与教师对隐性课程认知度的关系发现(见附表),教师的性别、年龄和职称是显著影响其对隐性课程认知度的因素。其中,男性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较高;年龄越大,职称越高,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就越高。超过90%的教师愿意了解隐性课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同情况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之间不存在关系。
近年来,隐性课程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隐性课程已经成为公认的教育术语。教师是隐性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主体和主导力量。教师充分了解和重视隐性课程是开展隐性课程的前提。但是目前隐性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中的普及情况还不清楚。陈士芳等人的研究发现[4],临床护理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983名调查对象中,有79.35%的临床护理教师从未听说过隐性课程,对此一无所知,只有1.32%的临床护理教师对隐性课程有较好的理解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与陈士芳等人的结果比较相近。上述结果提示,尽管隐性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但是其普及程度还亟待提高。
附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对教师隐性课程认知程度的影响
教师自身的一些客观因素会影响其对隐性课程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发现,男性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要高于女性教师,这可能与男性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决定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涉猎更广泛的知识有关。同时,职称越高的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越高。职称越高,往往标志着专业水平越高,对与教育、教学的认识、研究也就越深,其教学能力也就越强。年龄越大的教师,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也越高。尽管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对隐性课程的认知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存在教龄越高的教师,认知度越高的趋势。这些可能是由于年龄和教龄都与教师的职称和教学经验有关。职称较低的年轻教师更应该加强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要改变目前教师对隐性课程认知度低的现状,首先教育研究、管理工作者要重视教学改革,加强对隐性课程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给教师提供更多地了解隐性课程的环境和条件,为他们开展隐性课程提供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例如,定期举办相关学术活动,或者对教师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增加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设立专门教改项目等等。另外,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理论的学习,把握教育理论发展动态,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充分认识到隐性课程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隐性课程建设的方式和方法。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最终能够将隐性课程成功地融入到高等医学教育中,充分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1]刘亚伟,戴兵,姚定康,等.论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51-1052.
[2]纪广玉,刘洋,邹良建,等.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隐性课程的设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75-76.
[3]陈洁,姜柏生,刘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94-97.
[4]陈士芳,张会君,刘岩.临床护理老师对隐性课程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8):61-62.
An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s’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n hidden curriculum in medical university
Na Lixin,Yin Hui,Wang Yue,et a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Public Health College,Harbin 150081,Heilongjiang,China)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ers’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n hidden curriculum 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medical university.A total of241 teachers participated the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inmedicaluniversity had poor cognition on hidden curriculum.76.35 percent of them never heard of hidden curriculum.Male teachers had better cognition on hidden curriculum than female teachers.The teachers older orwith superior professional title cognized and understood hidden curriculum better.93.78 percentof the teacherswerewilling to learn and apply hidden curriculum in their teaching.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teachers’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n hidden curriculum.
medical university;hidden curriculum;cognition;acceptance
G420
A
1002-1701(2015)01-0066-02
2014-01
那立欣,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与管理。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12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2-XW-12)。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