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国宝,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杰作。画上人物众多,大小不一,一般人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然而,江苏省扬州市的汤先生却做出了精确的统计。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在画面的每一个人上放一粒米,摆好后,再数一数共有多少粒米。他反复数了好几遍,总数完全相同,答案是《清明上河图》中共画有3851人。
小朋友,你读了这个故事受到启发了吗?故事中汤先生数人的方法真是奇妙!妙在哪里?妙就妙在他建立了米粒与人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你能够利用这种对应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也是非常好的。
小涛和小芳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规格的英语练习本。买后,小涛比小芳多拿了4本,因此小涛给了小芳6元钱。每本英语练习本多少钱?
我是这样解的。
“小涛比小芳多拿了4本,因此小涛给了小芳6元钱”,这里的钱数和本数并不对应,因为小涛和小芳拿出同样的钱合买同样规格的英语练习本,买后应该平均分。小涛多拿的这4本如果平均分,每人应分得4÷2=2(本),小芳虽然再没有分到练习本,但是她得到了6元钱,所以这6元钱实际上是2本练习本的钱数,“6元”与“2本”相对应,每本练习本就应该是6÷2=3(元)。
小朋友,看了这道利用“对应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你是不是也想尝试着做道题来巩固一下呢?
小试身手
张叔叔和杨叔叔各拿出一样多的钱去买一批良种小猪,分配时张叔叔拿了65头,杨叔叔拿了47头,张叔叔找给杨叔叔468元钱。请问:每头小猪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