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根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刀刺激阿是穴加反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并设针刀单纯刺激阿是穴组32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按就诊序列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59岁;病程3d~2年。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 14例;年龄 17~56岁;病程 5d~1.5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89制定:(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1 治疗组 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半径为1cm范围内找寻最痛点,此压痛点为阿是穴;再在肱骨外上髁上下寻找反阿是穴,反阿是穴的特点是病灶以外的压痛点,按压此压痛点后可使肱骨外上髁处的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2]。其反阿是穴的寻找的范围非常广泛:伴随肘部旋转功能受限则查旋后肌;屈腕关节时疼痛加剧则查找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屈手指时症状加重则查指伸肌;屈伸肘关节时疼痛加重则查上臂屈伸肌群,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甩手时疼痛明显则查肩胛带肌,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伴颈痛和活动受限则在同侧颈椎4、5棘突旁寻找压痛点。标记、消毒正反阿是穴后,左手夹持 “乐灸牌”0.6mm×50mm针刀进针,将针刀刺到骨面后右手摆动针柄快速点切数次出针,按压针孔10秒后贴无菌创可贴。每14天治疗1次,治疗4次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用针刀单纯治疗阿是穴,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90制定。治愈:患者无疼痛感,查体无压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4次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肱骨外上髁炎(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又名网球肘。属于中医学“伤筋”、“肘劳”、“筋痹”等病范畴,是由于关节慢性劳损,引起局部气血循环不畅,或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而成痹。《内经》中对筋痹的描述为“在筋者屈伸不利”,《内经》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为“虚邪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留而不去为痹”。
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反复,常常形成顽固性病变[3]。肱骨外上髁的位置非常独特,它是上臂和前臂的连接枢纽,又是诸多肌肉,如前臂伸肌群等重要肌肉的附着点。伸腕、伸指为前臂伸肌群的最重要功能,该肌群在作前臂旋前、伸腕、伸指活动时,伸肌总腱起点,即肱骨外上髁处,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如果持续地保持该应力状态,则会出现各种损害,如伸肌总腱的显微撕裂,如果此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且停止伤害的继续,则撕裂会很快愈合,否则就会形成瘢痕和粘连。因此,本病的基本因素是局部的瘢痕粘连,基本病理变化是由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除直接起止于肱骨外上髁的肌肉会导致这一症状的出现外,跨越肱骨外上髁的肌肉,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也会导致肱骨外上髁疼痛。此外,远端的肌肉,如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肩胛带肌的损伤,同样会出现肘外附近的牵涉痛,这让本来就非常复杂的病症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可能与现代医学家在对神经卡压现象的观察中发现的 “双卡综合征”有关[4-6]。该理论认为,神经的任何一端受到卡压,将增加神经另一端受压风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共同受压,那么临床症状就在所难免了。所以临床上颈部病变与网球肘的发病常常会同时出现。章氏等[7]研究发现,对许多肌肉的斜刺会产生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通过对上臂部相关肌肉的斜刺,如上臂伸肌、上臂屈肌的斜刺,或者前臂部的肌肉的斜刺,如指伸肌群、腕伸肌群激痛点的斜刺,可以非常有效地治疗该病。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激痛点的分布区域有一定的规律性,换言之,阿是穴与反阿是穴之间存在如下的关联性:如检查发现肱骨外上髁后上方有压痛,仔细寻找可以发现在上臂的伸肌,即肱三头肌附近可找到反阿是穴;如果患者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前下方的疼痛,也须仔细查找肱三头肌,必要时检查旋后肌附近的反阿是穴;部分患者疼痛出现在肱桡关节间隙,须查找桡侧腕长伸肌及腕短伸肌激痛点;桡骨小头表面的疼痛则被认为来源于指伸肌激痛点。
笔者运用针刀刺激正反阿是穴法治疗该病,不仅可以松解局部的粘连(阿是穴),还可结合激痛点及“双卡综合征”的理论(反阿是穴)缓解疼痛,达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张文兵,霍则军.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75
[3] 龙智铨.顽固性网球肘的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5,17(6):57
[4] 张善东,梁建新,赵尔弘.顽固性网球肘从颈论治及临床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2):24
[5] 朱盛修.周围神经显微修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45
[6] 周游.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潜在性病因与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和预防.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6,4(4):30
[7] 章允刚,章允志,陈雷雷,等.斜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中医正骨,2013,2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