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宏 苗梦露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17)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积极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是防治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实践,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自拟加味丹参饮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心血管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43±8.26)岁;平均病程(5.67±2.81)年。 对照组 36例:男 19例,女 17例;平均年龄(68.33±7.45)岁;平均病程(6.19±3.27)年。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制定。中医胸痹心血瘀阻证候诊断参照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制定,症见:胸痛(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唇舌紫暗,脉细涩。
1.3 排除标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失代偿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未控制的高血压及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等。
2.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栓、抗心肌缺血、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0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口服。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加味丹参饮穴位贴敷膻中、阴郗、内关穴位。药物组成:丹参30g,檀香 10g,砂仁 5g,降香 5g,三七 10g,桃仁 10g,川芎 10g,赤芍 10g,当归 10g,生地 10g,丹皮 10g,延胡索 10g,枳壳 10g,葶苈子 10g,甘草 3g,冰片 5g,薄荷5g,白芥子3g。上述诸药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稠膏,密封备用。操作方法:取3g涂于纱布上,涂药直径3cm,厚3mm,以胶布固定。每次取膻中穴和双侧阴郗、内关穴,每穴1帖,每日1次,每次穴位贴敷3h。
2组患者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心绞痛症状疗效: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价[2]。SAQ分为5大项19个条目: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问题1),心绞痛稳定状态(AS,问题 2),心绞痛发作情况(AF,问题 3~4),治疗满意程度(TS,问题 5~8),疾病认知程度(DP,问题9~11)。对5大项19个条目逐项评分,并对每一评分进行正向化处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100,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一次,由患者独立完成。(2)心肌缺血事件改善情况:应用美国产GE MARS HOLET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依据ST段改变评价心肌缺血,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1min,间隔时间≥1min为1次心肌缺血事件,即“1×1×1”法则[3],符合 1 次心肌缺血,记1个事件。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记录治疗组不良反应症状、处理方法及效果。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3 治疗结果
3.3.1 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s)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PL AS 56.42±14.05 45.83±14.02 68.21±9.98**▲ 70.83±19.36**▲54.44±12.22 46.53±8.77 62.72±10.11**60.42±16.23**例数 时间36 治疗前治疗后36 治疗前治疗后AF TS DP 40.00±16.90 62.25±15.87 49.31±22.57 60.00±13.73** 69.12±9.26* 55.32±18.06 42.22±17.09 63.24±17.07 54.86±20.74 61.94±17.54** 69.93±13.62 59.72±19.36
3.3.2 心肌缺血事件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事件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事件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对照组36 36 1.78±1.07 1.57±1.11 0.75±0.81* 1.03±0.77▲0.92±0.81* 0.64±0.68
3.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36例中有2例出现皮肤过敏,予局部对症处理,未中断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基础是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西医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抗栓、抗心肌缺血、调脂、稳定斑块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冠心病患者和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全血黏度升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而诱发心绞痛。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的评估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冠心病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对疾病认知的程度等方面均有较满意的信度[4]。
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称之为 “胸痹心痛病”,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治疗上当以芳香行气、化瘀止痛为主。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由丹参、檀香、砂仁3味中药组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主治心痛诸症。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饮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细胞,保护心脏超微结构,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影响冠脉血流量及阻力等作用[5]。加味丹参饮于丹参饮基础上加入降香、三七、桃仁、川芎、赤芍、当归、生地、丹皮、延胡索、枳壳等诸味中药,具有芳香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应用穴位贴敷疗法,乃是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在穴位选用上,以膻中配阴郗、内关三穴。膻中穴经属任脉,为心包经募穴,任脉之会,主治胸痹心痛、心悸等;阴郗穴、内关穴分属手少阴心包经要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同为治疗痛证、胸痹主穴。3穴配伍共治胸痛心悸、胸闷憋喘诸证。
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味丹参饮穴位贴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及主观感受,亦能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证实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后期临床实践中,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的外治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1] 陈灏珠.内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3
[2] 刘同想,孔素平,廖忠友,等.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对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27
[3] 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50
[4] 荆鲁,王阶,王停.西雅图量表评价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18
[5] 陈惠,孙朦朦,安然,等.丹参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吉林中医药,2013,3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