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陈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中心卫生院皮肤科 浙江 宁波 315000)
笔者在临床上以中药五苓散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丘疹性荨麻疹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9 岁,平均6 岁;病程1-10 天,平均5 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10 岁,平均5 岁;病程2-8天,平均4 天。其中四肢伸侧皮疹32例,躯干和四肢均有皮疹者25例,面颈部3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未接受其它的治疗,亦无其它系统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皮肤病学》[1]中关于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⑴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⑵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⑶瘙痒剧烈,一般无全身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颗粒(海南新世通制药有限公司)5mg 每日1 次口服,体重大于30KG 者,10mg 每日1 次口服;炉甘石洗剂适量,每日3 次外用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予以五苓散方加减,主要药物组成:猪苓10g,泽泻15g,白术10g,茯苓10g,桂枝6g,白鲜皮30g,地肤子10g。上述中药为成人分量儿童酌减,每日1 剂,煎汤分2次内服。
两组均连续用药七天,分别于治疗第三天和第七天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尽量防止昆虫的再次叮咬,避免食用辛辣荤腥等易过敏刺激的食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出现,瘙痒消失,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皮疹数消退>70%,无新疹出现,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数消退>50%,瘙痒有所减轻;或皮疹数虽消退>70%,但仍有少许新的皮疹出现,瘙痒有所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50%,瘙痒无减轻,新疹仍成批出现。痊愈率加显效率计为有效率。
见表1.治疗第3 天及第七天后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丘疹性荨麻疹又名荨麻疹样苔藓,婴儿苔藓。春秋季多发,多见于幼儿及儿童。西医目前均认为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子、螨虫、蚊、狗疥虫、蠓虫类昆虫等叮咬所致的。节肢动物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儿童产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该疾病在农村基层医院皮肤门诊非常多见,由于伴发剧痒常影响睡眠父母就医也比较心切。中医也认为本病是由于幼儿先天禀赋不耐脏腑娇嫩,外加昆虫叮咬虫毒聚结于皮肤所致,《诸病源候论》称之为"水疥"[3]。中医认为但凡皮肤诸疾有水疱,渗液,肿胀,风团者,均可认为水液失衡所致,而五苓散 乃《伤寒论》经方,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和解表里,调节升降,通畅内外上下各处之气机,为专司水液代谢的和剂。其中泽泻性寒泄热,甘淡渗湿,猪苓、茯苓渗湿利水,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加上白鲜皮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利湿止痒,全方共奏利湿止痒之功,再配合西药抗过敏治疗,契合中西医病因及症状。正如本文结果所示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医生的斟酌应用。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61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5.
[3] 范瑞强,廖元兴.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