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茜 史文宗 王秀琴 杨晓春 何芳兰
作者单位: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眼科(吕茜),信息科(史文宗),门诊(王秀琴),麻醉科(杨晓春),行政(何芳兰)
血流变指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系
吕茜史文宗王秀琴杨晓春何芳兰
作者单位: 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眼科(吕茜),信息科(史文宗),门诊(王秀琴),麻醉科(杨晓春),行政(何芳兰)
【摘要】目的分析血流变指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确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病例组,与115例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对照组的血流切变率及血浆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流切变率(VS) 1.00、血流切变率(VS) 5.00和血浆粘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切变率(VS) 1.00、血流切变率(VS) 5.00和血浆浓度指标升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性增大。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流变学;相互关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亦称作老年性黄斑变性,为局限于黄斑区的视网膜变性。我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率随着老龄化也随之增长[1]。本研究对血流变指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及健康体检确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45岁以上患者120例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确定未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45岁以上的查体者1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全国眼底疾病组指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断标准[2]。
1.2病例诊断程序因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眼部症状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眼部检查确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一步行眼压、眼底、眼OCT及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确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
1.3方法采用5 m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性眼压计为CT-80A株式会社拓普康(中国),正常眼压值10~21 mm Hg;苏州六六视觉公司YF6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裂隙灯为SL-IE型株式会社拓普康(中国),多功能裂隙灯,检查结膜、角膜、虹膜、晶体等眼前节情况;眼OCT详细检查眼黄斑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为TRC-50EX株式会社拓普康(中国)。阿母斯勒表格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表格中的线条不直或中断变形等现象。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检验判断因素与疾病有无联系,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其CI,判断联系的强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比较本研究病例组120例,对照组115例。2组身高、体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s
表1 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s
组别 岁数(岁) 身高(cm) 体重(kg)病例组(n=120)61±5 167±9 73±12对照组(n=115) 54±6 164±8 66±12 t值2.04 0.30 0.37 P值 <0.05 >0.05 >0.05
2.2血流变指标水平比较血流切变率(VS) 30.00 mPa·s和VS 200.00 mPa·s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VS 1.00 mPa·s、VS 5.00 mPa·s和血浆粘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流变值比较±s
表2 2组血流变值比较±s
组别VS(mPa·s) 1.00 5.00 30.00 200.00 血浆粘度(mPa·s)病例组(n=120) 20.17±1.90 9.18±0.99 5.21±0.42 4.12±0.32 1.41±0.13对照组(n=115) 19.52±1.17 9.01±0.53 5.19±0.35 4.09±0.39 1.35±0.11 t值1.98 2.04 1.02 1.81 31.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血流变指标水平与AMD的关系VS 1.00、VS 5.00和血浆浓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3项指标升高,则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危险性增大。见表3。
表3 血流变指标水平与AMD的关系 例
AMD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吸烟、血压增高、肥胖等[3],在家族聚集双胞胎研究和分析中得出的结果都表明基因在AM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AMD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AMD的发病可以说是基因和环境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5]。
血流切变率主要检测血液中的有形细胞变形性和无形血浆的流动值对血液流通动力的影响。血流切变率对医学临床地指导意义在于血流切变值的变化,包括全血流黏切度和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
本研究采集晨起空腹7点至10点血液;因采血时的血液黏度结果多体现为立位高于坐位且坐位高于卧位,本研究均采坐位;为避免因采血方式不恰当而引起血液黏度的误差,均取肘前静脉血,且静脉不宜压迫过紧,容易造成血小板和红细胞聚积并可引起凝血因子的激活;采血后轻轻摇晃采血试管,让血样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均匀;不宜剧烈摇动采血试管,避免发生溶血现象等。
目前血液血流便检验已经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在眼科的眼底病检查方面亦越来越受到关注[6]。本调查结果显示VS 30.00和VS 200.00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 1.00、VS 5.00和血浆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指标水平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中,VS 1.00、VS 5.00和血浆浓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关联,其数值增高,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风险亦增大,VS 30和VS 200 与AMD无关联。血液粘度增高与否主要与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及大分子物质数量细胞的聚集变形能力有关。低切黏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相关,高切黏度体现红细胞的变性程度相关,血浆黏度多与纤维蛋白原的数量有关[7]。如果血流切变率值、全血黏度值增高,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血液中的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而产生炎性反应,刺激细胞释放能收缩血管的细胞因子以及减少舒张血管的细胞因子的释放[8],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下,血液在血液微循环中的流通减慢,这样容易引起全身组织的缺氧,对眼组织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并引起区域性血管灌注量减少,例如黄斑区灌注量减少,从而引起黄斑部病变。因此,降低血液黏度对预防或延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夏群,张伟,杜洪,等.老年人盲与低视力的病因分析.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4,23: 96-98.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老年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中华眼科杂志,1987,23:封3.
3Jayakrishna A,Balamurali KA.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he repeutic strategies.Sur of Opthalmol,2003,48: 257-293.
4Hammond CJ,Webster AR,Suieder H,et al.Geuetic influence on early age-related maculopathy: atmin study.Ophthalmology,2002,109: 730-736.
5Klein RJ,Zeiss C,Chen EY,et al.Comple ment factor H polymorphism in age-re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Science,2005,303: 385-387.
6史传良.眼科领域内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成果.眼科新进展,1992,4: 54-56.
7甄君,林子玲.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干预作用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69-70.
8陈国春,马春明.重度肝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85例临床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12: 736.
(收稿日期:2014-10-09)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7.032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07-105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