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娅
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是胆红素积聚在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1-3],在出生后一周好发,约为50%~75%[4-5],轻度者可能不伴有胆红素升高,但严重者则会引发胆红素脑病[6],需加强重视。随着近几年母乳喂养增加,新生儿母乳性黄疸(BMJ)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临床治疗,本院针对接诊的50例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研究对象50例,全部为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确诊符合BMJ诊断标准,而且均有胆红素升高症状,母乳喂养或以母乳为主,发育正常、精神食欲良好,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黄疸,停哺母乳及3 d后黄疸迅速减退或减轻患儿[7]。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儿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36 d,平均(15.4±5.9)d;黄疸时间1~18 d,平均(8.4±2.1)d。研究组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35 d,平均(15.7±5.5)d;黄疸时间1~17 d,平均(8.1±2.3)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黄疸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治疗,及时纠正酸中毒,静注人血白蛋白,抗感染治疗,以及纠正缺氧、贫血、心衰及低血糖与低体温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选用GYP-90B(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实施单面蓝光疗法,功率控制在500 W,而光强设定在0.42~0.47 μm,按照间歇照射处理,8 h/d,间歇16 h,连续治疗不超过72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1)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睡觉与吃奶均正常;(2)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病程缩短,血清胆红素有所下降;(3)无效:未能达到前述标准,甚至恶化[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8780,P=0.0272),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x-±s)μ mol/L
2.3 两组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x-±s) d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而且病因复杂,按照病因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母乳性黄疸,其中母乳性黄疸十分复杂,病因与机制至今无确切统一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胆红素肠原肝循环增加所致,临床特点在于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发生黄疸,一般在出生后1周发生[9]。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5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且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这与文献[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常规治疗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有多年历史,但效果一般。光疗则是近几年逐渐广泛应用开来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其中蓝光照射可为“游离胆红素的光反应”提供最佳的光波长度,在照射患儿皮肤时,可使得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与异构化后产生无毒性水溶性产物,这些物质经尿或胆汁作用后迅速排除[11-12],从而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黄疸加重或胆红素脑病发生。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联合蓝光照射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同时能够更好地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齐晓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综合征8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10):20.
[2]王洁翡.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62-63.
[3]江栋昌.新生儿母乳性黄疸68例治疗及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378-379.
[4]李武军.蒙脱石散剂与妈咪爱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12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66.
[5]刘虎.自拟茵陈茯苓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1,24(2):30-31.
[6]安文莉.茵栀黄颗粒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50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95-96.
[7]张翠肖,翟娜,郭彦雪,等.妈咪爱、鲁米那钠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1(14):559.
[8]李群.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202.
[9]丁金福.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51.
[10]苏晓谦,蒋晓梅.4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8):58-59.
[11]王霞.24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55-56.
[12]柳瑞春.活菌制剂和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