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光国,吴 红,王玉琨,杨铁虹,赵 燕,范 黎,乔友备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陕西 西安 710032)
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谭光国,吴 红*,王玉琨,杨铁虹,赵 燕,范 黎,乔友备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陕西 西安 710032)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Seminar教学模式;药物分析;教学改革;药学教育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流通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目前我国大学课程教育普遍采用单向“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侧重书本知识而忽视其它综合教育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在2010级、2011级药学本科生的药物分析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程度,为本科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使其不但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Seminar教学模式是兼具教学与研究双重职能的教学模式[1]。具体而言,Seminar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以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为进步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从而深化某一主题的理解,实现最佳交流效果,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2]。在我国,Seminar教学近年来多用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汇报总结,而在本科生学习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3-4]。
药物分析课程Seminar教学既可在理论课上讨论,也可在实验课中进行。考虑到教学中将药物分析课程设计为“总论—各论”两大模块,我们一般在各模块中后期进行Seminar教学,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形成对该课程的独特见解,做到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双向互动,实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
典型的Seminar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5]:(1)课前教学准备。由教师协助学生选定讨论题目,推荐大量相关阅读材料和文献数据库,建议学生用2-3周的时间准备讲演材料。(2)教学实施。(老师先概要介绍主题,但不做评论(约1-2min)。(报告人(主讲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文献资料,以PPT形式做主题报告(20-25min)。报告人与其他参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辩论、交流和探讨(10-15min)。教师就主题内容、PPT制作的规范性与否、报告人的言语与仪态等方面进行点评,总结讨论(3-5min)。(3)成绩评估。根据评分标准(内容与结构,20分;PPT制作技术性和艺术性,20分;语言表达,20分;创新点,20分;团体整体表现,20分),Seminar成绩由学生互相评分(占50%)和老师评分(占50%)两部分组成,同时Seminar成绩并占课程总成绩的15%。
实例:如何建立和验证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针对“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章节的设计讨论的主题为“如何建立和验证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1)药物含量测定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2)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分析前的样品处理的目的?(4)样品前处理有哪些方法?(5)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的步骤有哪些?(6)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什么?(7)分析方法验证应用的对象有哪些?(8)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哪些?(9)如何进行药物制剂准确度验证?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参与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的认同情况。调查分析(见附表)发现Seminar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
目前药物分析教学普遍采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单向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激发其积极主动性。而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具体讨论如下。
(一)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互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附表 Seminar教学模式问卷调查结果(n=40)
调查表明97.5%的学生认同Seminar教学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Seminar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参与度,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性,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讨论准备、课中的辩论研讨、课后总结,学会了综合运用药物分析知识解决药品质量控制中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共同学习,实现了教学相长。
Seminar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实现教学模式由“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向“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转变[6],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再学习。对教师来讲,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大量资料也能给教师诸多启迪,教师的知识水平及教学经验也在不断积淀和提高,真正促进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合作性,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及参与意识。
调查表明95.0%的学生对能提高团队协作认同,92.5%的学生对能增强学习的参与意识认同。Seminar主题研讨的问题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完成。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查询资料,提出研究方案,进行课堂宣讲、辩论,完成书面报告,创造了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启发、互补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查表明95.0%的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示认同。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组织讨论等等,提高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能够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引导了学生对药物分析新知识的关注,拓宽学术视野。也更深入了解“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学而后思”和“思而后学”,真正的变“学会”为“会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Seminar教学模式强调民主性,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Seminar教学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教学平台上,围绕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表达权。调查表明95.0%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他们能够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学术讨论,寻求真理、质疑权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为此构建了宽松、积极的学习空间。
(六)Seminar教学法在药物分析课程具体实施中的不足及展望。
Seminar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技能出色,并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等很难在短期内把握。当发现一些小组成员搭配不恰当时,已来不及重新分组,将造成组间成绩差异。另外,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对Seminar教学不适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和讨论,负担加重。个别小组将课前准备任务仅交给某一成员负责,其他学生成为旁观者,这也影响Seminar教学效果。
虽然Seminar教学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但Seminar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调查表明97.5%的学生赞同在今后教学中继续使用Seminar教学法。
[1]丁 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48-49.
[2]林文珍,蔡丹昭,吴耀生,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8-9.
[3]沈文捷.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8):43-47.
[4]朱郁闻.论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46-47.
[5]陈建真.Seminar教学法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85-87.
[6]毕玉水,赵晓红,巩学勇,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23-124.
G642.4
A
1002-1701(2015)07-0094-02
2014-07
谭光国,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内药物分析。
2014年第四军医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ZL201406)。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