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初探

2015-04-12 10:25宾晓芸银联飞李朝敢王金花黄秀峰韦建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评价能力

宾晓芸,银联飞,李朝敢,王金花,黄秀峰,韦建琨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形成性评价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初探

宾晓芸,银联飞,李朝敢,王金花,黄秀峰*,韦建琨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目的:构建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小组学习、多阶段测试和设计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与对照班进行对比,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效果。结果:形成性评价观察班在掌握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P<0.05),在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观察班的优势特别显著(P<0.01)。结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改革,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的水平和综合素质。

形成性评价;生物化学;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注重学科原理与生命活动相结合的医学基础课,该课程内容繁多、概念生涩、代谢复杂,被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基础课。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好坏和学生学习优劣的惟一依据的终结性评价由来已久,忽略了学生知识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落实。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评价方式[1-2],重视学习过程和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等。形成性评价已应用于许多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基础医学教育特别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报道较少。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研究构建了临床医学生的生物化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2级临床本科学生60人作为对照班,其中女37人、男23人,年龄(20.87±0.58)岁;以2012级临床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学生58人作为观察班,女30人、男28人,年龄(20.98±0.51)岁。两班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师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一)开展问题为中心教学。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章节设置1-2个问题,分学习小组对问题展开小组学习和讨论,然后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各组小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展示情况予以评价,组员进行组内互评,占总成绩10%。

(二)基于小组学习的自我授课。

针对学习难度不大的内容,采取学生自主授课、老师点评总结的方式。比如,维生素一章,提前告知该章节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各学习小组自行组织授课内容,编写教案,制作授课课件等。汇报课上,各小组分别进行讲授,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疑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教师根据各小组自主授课、教案编写、材料准备等情况记录该小组成绩,组员进行组内互评,占总成绩10%。

(三)随堂测试和阶段性测试。

每章节紧扣教学内容,设计测试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根据测试结果给予评定等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此外,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每个板块授课结束后,进行闭卷的阶段性小考。每阶段测试后,分析测试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手段与教学进程,同时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各阶段测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0%,三个阶段测试成绩共占30%。

(四)平时成绩。

根据课程内容,拓展相关临床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如根据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知识制作健康饮食的宣传手册;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撰写DNA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综述等,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完成,以文档、幻灯片、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上交。对优秀作业,教师会予以重点推介,占总成绩10%。

(五)期末考试。

以全年级同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记录,占总成绩40%。

(六)效果评估。

1.期末成绩对比。对比对照班和观察班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2.授课效果对比。编制调查问卷,内容以临床所需的核心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观测点进行设计。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5分表示非常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对照班和观察班分别发放问卷60份、58份,两组各回收有效问卷60份、58份(有效回收率100%)。

(七)数据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 18.0软件行t检验。

三、结果与讨论

(一)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比。

相对于对照班,观察班的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略高,但两者并不具备显著性的差异(P>0.05)(见表1)。本研究引入形成性评价,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小组讨论时间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上与对照班级相比并没有减少,提示本研究实施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表1 对照班与观察班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比(±s)

表1 对照班与观察班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比(±s)

组别 人数 期考卷面分对照组60 72.66±2.59观察组 58 75.85±3.21 t 2.131 P 0.053

(二)授课效果对比。

调查问卷反馈的学生学习效果显示(见表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方面比对照班级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在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方面的提高特别显著(P<0.01)。根据教师平时授课观察和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投入感较强,在小组发言、成果展示、回答问题等各方面也逐渐表现得放松和踊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往刻板、枯燥、难熬的生物化学课堂有了很大改观,授课反应较好。

表2 对照班与观察班的对两种评价模式的评分(±s)

表2 对照班与观察班的对两种评价模式的评分(±s)

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照组 60 3.07±0.42 2.87±0.57 3.10±0.71 2.98±0.69 2组别 人数 掌握专业知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92±0.72 3.13±0.58 3.20±0.64观察组 58 3.42±0.65 3.62±0.54 3.52±0.67 3.34±0.47 3.41±0.74 3.68±0.56 3.74±0.68 t 2.654 6.785 2.723 2.689 2.712 5.648 5.082 P 0.021 0 0.018 0.019 0.008 0 0

四、结 论

形成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及档案记录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从而促进教学双方的调整和改善的教学评价方法[3]。本研究开展基于小组学习的教学改革,设置课堂提问、自主授课、随堂测试、分阶段小考,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把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多角度的较为科学合理、客观全面和人性化的评价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明显增强。

在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自主授课、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完成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任务。因此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吸取知识、深入思考问题,分享观点、充分交换意见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深入思考,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而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反馈,受到鼓励和指导,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就动机逐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大大增强。

(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完成小组学习、自主授课、课后作业等各种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在课后查阅各种文献和学习资料,这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思维,了解到专业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引导学生学会了利用众多学习资源去寻求解决学科问题的方法。此外,经过多次反复的小组学习的分工与合作,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敢于表达观点也懂得交换意见,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为今后处理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学生们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促进教学双赢。

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学生收获颇丰,教师亦受益匪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更科学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在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的情况下,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需要不断地加强知识储备与更新,提高对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21世纪的医学人才应该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医学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阶段,而形成性评价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在国外,形成性评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包括医学教育[5]。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应用还刚刚起步。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能够改变过去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不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而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学生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推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课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1]B.S.Bloom.Evaluation Comment[M].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of Instrctional Programs,1968:320-341.

[2]B.S.Bloom.Education to Improve Leaning[M].New York:McGraw-Hill,1981:98.

[3]罗宪芬.形成性评价模式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238-239.

[4]陈咸川,石冬梅,赵 琛,等.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0):369-371.

[5]李金清,李跃军,李学拥.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402-404.

Us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Bin Xiaoyun,Yin Lianfei,Li Chaogan,et al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Guangxi,China)

Objective To use 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assess its effectiveness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Methods We developed a formative assessment network which consisted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self-involvement teaching,multi-phase quiz and assignment exhibition.After the course,the teaching effect of experimental clas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class.Results The ability of obtaining knowledge,critical thinking of experimental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class(P<0.05),other index,such as ability of communicate,creative thinking,self-leaning and information obtaining were extrem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class(P<0.01).Conclusi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arried out as formative assessment that based on team based learning,was proved effective at improv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formative assessment;biochemistry;teaching

G642.0

A

1002-1701(2015)07-0051-03

2014-09

宾晓芸,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2JGZ135);2014年度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ZA2014-03);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GA317)。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7.026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评价能力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