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与宝鸡社会变迁(1937—1949)

2015-04-11 13:36张雨新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宝鸡民国城区

张雨新

(西安医学院思政部,陕西西安710021)

陇海铁路与宝鸡社会变迁(1937—1949)

张雨新

(西安医学院思政部,陕西西安710021)

近代以来,由于交通闭塞,位于关中西部的宝鸡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抗战时期,宝鸡工商业日臻兴盛,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健全,现代市政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开始出现。抗战时期宝鸡城市化、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陇海铁路通车宝鸡是其重要的推动力,它对现代宝鸡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陇海铁路;宝鸡;工商业;人口;城市功能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通往中国西北、西南铁路交通的咽喉通道,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交汇于此。但在陇海铁路通达宝鸡之前,由于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几近停滞。1937年3月,陇海铁路贯通宝鸡,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对当代宝鸡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路而兴”是宝鸡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一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近代宝鸡交通建设和工商业发展的研究不断出现。但关于近代宝鸡城市化和现代城市功能的完善还鲜有涉及。因此,本文拟就陇海铁路通车对抗战时期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探讨现代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近代工商业突飞猛进

1937年陇海铁路通达宝鸡以前,当地毫无近代工业可言。1937年1月,修理铁路机车的长安机械厂宝鸡分厂建成,开创了宝鸡近代机器工业的先河。1937年3月,陇海铁路通车宝鸡后不久全面抗战就爆发了,沦陷区工厂一部分内迁宝鸡,在十里铺一带陇海铁路沿线纷纷建厂,重新投入生产,很快宝鸡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国统区11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据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记载:“自陇海铁路通达后,商业云集,市面顿改旧观,尤其东关一带进展最速,及至抗战开始,后方生产事业蓬勃发展,该县城郊各区,工厂之设立,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新兴工业区域。”[1]内迁宝鸡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荣氏家族汉口申新四厂在武汉沦陷前迁来宝鸡建设的申新四厂宝鸡分厂。其他比较重要的企业还有洪顺机器厂、大新面粉厂、秦昌火柴厂等。到1949年7月解放时,宝鸡有工业企业74个,职工8 900人,主要行业有纺织、面粉、机械、烟草等数十个行业。由此可以看到,陇海铁路通达对宝鸡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铁路通达前,宝鸡虽具有区位优势,但因为交通不便,地方经济发展迟缓,人口稀少,市面冷清,商业萧条。据调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宝鸡“城内商号仅百数十家”[1]。陇海铁路修通后,交通便利,沦陷区工厂和难民大量涌入,给宝鸡当地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到1941年的时候,宝鸡城内商号“增至六百余家,其工商业发展之速,殊足重视”[2]。商业的快速发展使原本冷冷清清的山城顿时热闹了起来,一时商贾云集。1941年茅盾先生路过宝鸡,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宝鸡的田野上,耸立了新式工厂的烟囱;宝鸡城外,新的市区迅速的发展,追求利润的商人、投机家,充满在这新市区的旅馆和酒楼;银行、仓库,水一样流转的山货,山一样堆积的商品和原料”[3]。

宝鸡县城长期以来只是全县的行政中心,而商业中心则在县城以西的虢镇,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县城。据方志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各商行税款、捐款数额,虢镇占82%,县城仅占18%。陇海铁路西通宝鸡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宝鸡逐渐取代虢镇成为全县商贸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虢镇商行税捐数额由82%降为23%,县城则上升为77%。民国三十四年(1945),虢镇再降至18%,县城升为82%,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宝鸡解放[4]。伴随着关中西部陇海铁路沿线城镇工商业的繁荣,处于渭北传统陕西商路的“关西重镇”——凤翔因远离交通干线而衰落。1941年2月,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凤翔迁至宝鸡,宝鸡城市功能由原来单一的县域行政中心发展成为关中西部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陇海铁路贯通陕西关中东西部,宝鸡成为进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宝鸡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东、中部沦陷区工业内迁的理想城市。伴随着企业内迁,沦陷区党政机关、学校、企业和难民亦沿着陇海铁路迁入,宝鸡城区人口迅速增加。

抗战爆发前,宝鸡只是县城所在地,只有人口六七千人。全面抗战爆发当年,外来人口蜂拥而至,城区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民国二十六年(1937),宝鸡城区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70%,民国三十四年(1945),宝鸡迁入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六分之一[5]303。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宝鸡城区人口已达91 872人。其中“本籍人口13 810户,46 344人,外籍或流动人口12 469户,45 228人。这些迁入或流动的人口,绝大多数系抗日战争期间来宝,8年间其数量接近当地人口,尤其在城区,大大超过了本籍人口。”[5]300

这些外来人口大多选择在陇海铁路边居住、谋生,致使这些地区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位于铁路沿线新增设的新市镇和河滩镇基本上成为外来人口的天下,据《宝鸡市志》数据统计,1946年河滩镇当年有人口3 270人,其中本籍人口407人,外籍人口2 682人,流动人口181人,外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占该镇人口总数的87.56%。新市镇共有人口19 700人,其中本籍人口1 438人,外籍人口有17 841人,流动人口421人,外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竟占了该镇人口总数的92.7%。县城镇虽然曾是本籍人口聚集之地,但在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后,外来人口也大大超过了本地人口,当年该镇共有人口11 448人,其中本籍人口3 341人,外籍人口5 389人,流动人口2 718人,其中外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占该镇人口总数的70.82%。

抗战时期来到宝鸡的外来人口以河南人居多,这种现象源于抗战时期河南人的两次难民逃亡:第一次是1938年6月,为阻滞日寇西进,国民党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堤,中原大地顿成一片泽国,成千上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了流亡之路。第二次大规模逃亡是在1942年夏至1943年春,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眼看1942年秋收无望,人民只好举家逃荒。电影《一九四二》源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这部调查体小说基本呈现了真实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当年逃荒的河南人有200万之众。“大体逃往四个方向,一批人南下湖北,一批向东,进入日本占领区,还有一批人向北奔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但大部分灾民辗转洛阳,准备去往陕西的大后方。”[6]两次逃荒的河南人都是沿着陇海铁路西行经潼关进入陕西,在铁路沿线城镇落脚。宝鸡之所以成为河南人聚集之地,与陇海铁路建设进度有关系,当时陇海铁路的西部终点就在宝鸡,因此宝鸡也成了河南难民逃荒的终点。

经过这两次大移民后,当时的宝鸡城区,河南人的数量与当地人相比,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申新工厂主要依靠河南省源源不断的难民来补充。”[7]139“那时起,宝鸡开始被称为‘小河南’,当地河南籍人占70%以上。”[8]由于河南人已经超过了宝鸡本地人,为交流方便,当地人也开始学习河南话,从此河南话成为宝鸡城区居民交流的官方语言。大量涌入的河南难民为当地内迁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河南人也成为当地企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据李东华回忆,“他到宝鸡没多久,就赶上荣氏家族的申新纱厂招人,他和很多老乡一起进厂上班,80%的工人是河南逃荒过去的灾民。”[8]这个比例和申新四厂管理人员萧德勤的回忆完全一致——“宝鸡申新纺织厂的工人中河南籍的占80%”[9]375。

三、城市面貌的改变:功能渐趋完善

(一)新市区的拓展

陇海铁路通车前,宝鸡城区位于渭河北岸,仅1平方公里,城内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大马路”(1924年改称“中山路”)。陇海铁路通车后,由于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加之人口剧增和工商业的繁荣使老城区中山路一带更加繁荣,城区规模也日渐扩大。渭河以南、铁道沿线的十里铺地区原来都是农田,没有公路和汽车可以通到县城,此后渐次开发,形成新的市区,并逐渐发展成为工厂林立的“秦宝工业区”。一两年间,十里铺出现了一百多家小织布工场,菜市街和西闸口有了商业和服务业。“海味斋”“京沪饭庄”等大小饭馆开了八九家之多;“明星”“白玫瑰”等理发馆陆续开张。十里铺有了五家“成衣局”,还有一家“振兴西服社”。1942年8月,十里铺有了邮局,主要为当地工厂服务。“5年以后,以申新为主的十里铺工厂在1年(1944年)内生产棉纱1.4万件、棉布16万匹、面粉50万袋、纸张5.3万多令、铸铁170吨……其价值是农业产品难以相比的。申新在宝鸡建厂,带动了这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进程。”[7]35

(二)现代市政设施的出现

随着工业的繁荣,工业文明的成果也开始惠及城市建设,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电灯的应用。此前,宝鸡城区夜间照明使用气灯,居民多用煤油灯、蜡烛。1938年西京电厂宝鸡分厂以33.6千瓦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应宝鸡县城中山大街及火车站一带几家机关和路灯照明用电,每天晚上供电6-8小时,宝鸡城区开始出现电灯照明,山城有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新气象。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对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1939年夏天,申新四厂宝鸡分厂给斗鸡台火车站装上电灯的那天晚上,“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车站窗外扒满了好奇的赤膊壮汉”[7]39。

(三)交通管理体现的现代因素

随着宝鸡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骤然增加,行驶在宝鸡城区街头的汽车、胶轮大车、人力车、畜力车日渐增多。“民国二十八年(1939),有私人汽车120辆,胶轮马车、铁(木)轮大车、轿车、人力车710多辆,驼畜800多头。”[5]1523当时宝鸡街道以土石铺路,街道狭窄,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加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互不相让,无人指挥,中山大街一带繁华地段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加强街道交通管理,宝鸡县政府于民国三十年(1941)成立了交通警察队,城区车辆与行人开始有人指挥、疏导与管理。

(四)西医医院(诊所)和新式医疗的萌生

由于陇海铁路通车宝鸡后,城区人口骤增,为满足居民医疗卫生需要,一批西医医院和诊所应运而生。“仅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宝鸡就有21家私立医院和30家诊所。”[5]2014内、外、妇、儿等科以及传染病都可得到诊治,也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西北工合宝鸡办事处医院(初设于宝鸡凤县双十铺,后迁来县城东南城巷)“配有X光机,显微镜1台,可开展下腹部手术。除治疗多发病外,对当地流行的黑热病、脑炎等传染病亦能有效治疗……每周星期二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疗”[5]2014。由于宝鸡申新四厂有工人三千多人,其中女工众多,宝鸡城区医院和诊所还普遍开展新式方法接生和进行产前产后检查。如“宝鸡实验卫生院、宝鸡工合医院等还建立妇产(妇婴)科室,开展准产接生、孕妇检查、产后访视等业务。民国二十九年(1940),民国三十一年(1942),累计接生623起,产前产后检查2 534人次,家庭访视2 490人次”[5]2003。为了普及新式接生方法,当地医院还开展了接生员训练班,培养新式接生员。“民国三十二年(1943)、民国三十四年(1945)、民国三十五年(1946),宝鸡县曾3次训练接生员331人,分布全县推广新发接生。”[5]2003

(五)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陇海铁路西通宝鸡,商业日臻繁盛,人口日渐增多,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店业由开始的几家小店发展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30多户,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发展到了44户。此时,还出现了照相馆和电影院,浴池业、洗染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餐馆由原来只经营本地小吃,后来由于外入人口增多,川、湘、豫、鲁、晋、淮扬等各种风味餐馆纷至沓来,宝鸡县餐馆发展到了728户[5]1144,分布在火车站、龙泉巷、马道巷、姜城堡、十里铺一带。

四、结语

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后,改善了宝鸡交通环境,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沦区工厂、难民迁入奠定了条件。近代工商业的兴盛、人口的迅速增加,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市政设施逐渐出现。电灯照亮了城市的街道,也为宝鸡市民带来了现代文明和观念的改变。生活在城市的宝鸡人在享受现代服务业便利的同时,开始接受交通规则,了解并接受现代医学。正是陇海铁路的修通加速了宝鸡城市的近代化,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开始出现在关中平原的西部。

[1]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陇海铁路潼宝段沿线经济调查[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42.

[2]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宝鸡办事处营业概况[J].陕行汇刊,1941,5(2):76.

[3]茅盾.茅盾全集: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9.

[4]宝鸡县志编纂委员会.宝鸡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247.

[5]宝鸡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宝鸡市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6]吴影.1942年河南大旱纪实[N].华商晨报,2012-11-30.

[7]萧尹.宝鸡申新纺织厂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8]郝萌.被称为“小河南”的宝鸡[N].河南商报,2012-12-1.

[9]萧德勤.宝鸡申新纺织厂建厂经过[M]//《西北近代工业》编写组.西北近代工业.兰州:甘肃人民出版,1989.

(责任编辑:彭治民)

Longhai Railwa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Baoji(1937—1949)

ZHANG Yu-x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Xi'an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21,Shaanxi)

Since modern times,due to the inconvenient traffic,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aoji,a city in the Midwest of Guanzhong area,were stagnated for a long time.However,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Baoji's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 flourished,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d,city scale expanded,urban functions improved gradually,modern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modern services also began to appear.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opening of the Longhai Railway to Baoji w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the urbanization,social structure chan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at district,meanwhile,i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its development to be a moder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ty.

Longhai Railway;Baoji;industry and commerce;traffice;popularity;public facilities

K265

A

1674-0033(2015)01-0057-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1.014

2014-11-2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2JK0189)

张雨新,男,陕西咸阳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宝鸡民国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