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论贾平凹散文的社会美
张戈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作为审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贾平凹用旁观者的姿态展现了其眼中的社会美。其散文中的社会真实、有趣且发人深省,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他对社会人情世故、历史变迁的感悟,让我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找寻到一丝宁静与祥和。
社会美;审美;真实;趣味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贯穿性作家,一个复杂的独特存在,发表出版作品一千多万字,获国内外大奖一百多次,有着无可争议的文坛地位与影响。其小说创作成就突出,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深广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赢得读者的广泛喜爱和赞誉。他的散文走向成功的因素很多,其蕴涵在作品里的社会美无疑是个重要方面。
人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人生活的主要领域就是社会。在社会生活和生产领域存在着一种美,我们称之为社会美。所谓的社会美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体现人们的理想愿望,给人以精神愉悦的事物[1]。社会美的审美对象是社会集体活动中那些具有审美属性的社会产品。它的美感来源于人们在创造或者在欣赏时带来的一种情感体验。
社会美是一个美学范畴,是上世纪40年代由蔡仪首次定义的。这之前,中西方美学界对于社会美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关于美与生活的讨论却很多,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美。海德格尔提出人要诗意的栖居。在中国古代庄子所提倡的返璞归真、游与万物、庖丁解牛等观念,其中包涵的重要观念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还有儒家的天人合一,就规定了人要符合天道建立一个人伦天道合一、秩序井然的社会,只有这个社会才是最美好的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才可以幸福生活。不仅是在理论方面提到社会美,更在艺术实践上得以体现。抛开事物的工具性,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修筑了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不仅仅体现了工匠的技术娴熟,更体现了一种以素为美、质朴无华的淡雅之美,虽在闹市也可与自然为伴,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贾平凹,是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影响的文学大家,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了一种温婉如水、清新淡雅的社会美。贾平凹的散文,既记述了商州的乡土人情,又描绘了西京的千般世态。丰富的生活题材所展现出的是作者的审美取向、人生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中的感思,和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美。
贾平凹的散文个性独具,影响深远,对其作品进行评论的文章非常多,涉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成就影响、审美取向。就其散文社会美的论述,笔者目前尚未见到,而这却是一个重要话题,是破解贾平凹散文秘诀的一把钥匙。笔者以为贾平凹散文的社会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物美
贾平凹笔下的人物美,可以用“真”来概括。第一个是叙事情节的真实,简洁的描写,平淡的语言,在真实环境烘托下的人物个性鲜明,极具特色。第二个是人物的真实。无论是唱歌的村妇还是孤独的朝拜者,我们看到其性情的真,或是认真生活的姿态,或是坚持不懈的追逐,都体现了人性中的纯真。
“这是极俏的人,一头淡黄色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2]这是《在米脂》中作者对一个陕北村姑的描写,温柔恬静,窈窕的身段、白皙的皮肤、韵味十足的歌声,在浑圆的像一个馒头的山、一孔孔贴着花鸟剪纸的窑洞、一条飘着柳叶的河的映衬下,听歌人的魂被摄了去。一个体态柔美的陕北姑娘在边远贫瘠的小山沟中用情歌诉说着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对美好感情的赞美,让倾听者明白这依然是纯朴爱情的乐土。这里的这个姑娘,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她用歌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质朴、纯洁而美丽的审美意象,让我们感受到她心中对美的追求,对爱的渴望。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审美的生存。在这篇散文中,这个倾听者说,姑娘唱的这首情歌他在碟片中听过带有京味的洋腔,在大剧院里听过专业的水准,然而最让他有感觉的还是这位无名姑娘的声音。在平凡的生活中有些东西在特定的场合下才能唤起其灵魂中的精髓。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景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是不一样的。《编辑逸事》中的编辑陈偶然间看到一部优秀作品。在联系作者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竟然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将死之人。这位作者“终身未取,身长不足五尺,体重不过六十,出气多,呼气少,卧床不能起坐”,在等待作品发表的过程中,病情急剧恶化,疼痛难忍,在医疗无效的情况下坚持了十几天,在拿到自己的作品后,倚床而坐,神情安定,气色盈和,一一校对后,“我无愧矣”,随声气绝。这位作者身残志坚,对自己梦想的坚持,对苦难的忍耐,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人性的美,以及生命的坚强与旷达。
在《孤独的走向未来》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孤独者,这个孤独的人“声名流布全国,对他的诽谤也铺天盖地,他总是默默,宠辱不惊,过着日子和进行着写作”。作为大众嘴里的谈资,他在“我”的眼中是孤独的,然而在做了交谈之后,他的一句“我并不孤独”,让“我”觉得自己是他的知音。事实却非如此,最后“我”才领会到:神圣是真正的孤独。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这位孤独者就像是一个跪拜朝圣的僧人,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的执着,他就是荷塘中静静开放的荷花,孤傲,洁白,倔强。与我们的距离感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一种对他的向往,一种美感。
(二)日常生活之美
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普通、最大量、最基础的部分,日常生活在大家眼中是单调的、平淡、毫无意趣的。然而在贾平凹笔下,这是一个涵盖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一个“趣”可以总结日常生活之美。这个“趣”,除了是说生活中的乐趣,还包括人与社会的人之间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关系,或近或远,或亲或疏,其中包含着人之所以是社会人的奥妙。
“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的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作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山峁上,路瘦而白,有人下来,蹑手蹑脚地走那河边的一片泥沼地,泥起了盖儿,恰好负起脚,稀而并不沾鞋底。一头小毛驴,快活地跑着。突然一个腾跃,身子扭得像一张弓……”
作者对延安街市一天的描述,用质朴无华的语言,不需要太刻意的构思,不运用过多的写作技巧,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场,在他的笔下,原本吵杂、拥挤的市场变得可爱起来。这个市场在有灵气的山谷中随着道路的走势延展开来,街市上的拥挤在作者眼里也是一种趣味,蔬菜摊上“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小饭店里“一口小锅,既烧粉丝汤,也煮羊肉面,现吃现下”,卖菜的小贩“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秤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闲逛的老汉“收拾得壅壅肿肿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乍起来”,栏杆上的毛驴“在地上打个滚儿,叫了一声,整个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的颤了”。这一个个鲜活现实的人物形象组成了最普通、最常见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作者以一个画外人的视角描绘着现实人物、动物、事物的本身,而且这个画外人也没有用比较世俗、功利的心态做以描述,刻画出了延安人民的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朴素、富足、自由的生活世界。作者原原本本地将现实的场景展现于笔下,因为真实,所以美丽,因为了解现实,所以单凭本色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从中得到一种和谐之美。
贾平凹在《生活的一种》中写道,院子再小也是要栽柳树,柳必垂;喝酒只用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能行乐,能嘿嘿笑;出门踏无名山水;与人交,淡,淡至无味;门前冷落,能植竹看风行,能养菊赏瘦,能识雀爪文;要写日记,就记下梦;出门挂锁,锁宜旧,旧锁能避蟊贼破损门。作者描述的这种清贫、简单的生活,因为他的心态而丰富了起来。抛开些许的功利,看淡世俗纠纷,放下多余的欲望,在尘世中随心所欲自由地活着。在日常生活中用简单明快的生活节奏弹出了一曲清新淡雅的旋律。作者希望过着一种平淡却又不平庸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一种审美的生存[3]。
总之,贾平凹散文所记录的世俗风貌、人情往来以及个人对生活的领悟,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让我们在这纷繁嘈杂的社会中沉淀下来,拿下功利世俗的眼罩,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和简单的心享受那最放松、最自在的社会美。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2.
[3]宁嘉瑜.社会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李继高)
Analysis on the Social Beauty Within Jia Pingwa's Prose
ZHANG Ge
(Faculty of Liberal Art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00,Shaanxi)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social beauty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people's daily life.Jia Pingwa discovered the social beauty from his own perspective by posing as an outsider.A real,interes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society is reflected in Jia's prose,his inspiration to the social folkways and the history change is showed in the insipid life scene.As a result,making the reader find a quiet and peaceful moment in the encroaching social life.
social beauty;aesthetics;reality;interest
I206.7
A
1674-0033(2015)01-0022-03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1.005
2014-11-05
张戈,女,陕西佛坪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