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云,尹俊芳,王志中,王慧燕
(山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学探微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苏果云,尹俊芳,王志中,王慧燕
(山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教学理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常态,高校“概论”课教学也不例外。“概论”课网络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诉求。提高“概论”课网络教学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其中,加大经费投入是重要保障,健全管理机制是有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是关键环节,培养学习兴趣是内在途径。
大数据时代;网络教学;“概论”课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决策依据。正如哈佛大学加里·金(Gary King)所言:“这是一场革命,我们现在做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由于庞大的数据新来源而带来的定量化方法,将横扫学界、商界和政界,所有领域都将触及。”[1]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教学理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新常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对此,笔者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在探讨分析大数据时代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提高网络教学实效性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服务和参考价值。
当前中国的发展日趋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据统计,“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从职业结构来看,“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 23.8%”;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4%与11.0%[2]。互联网的普及,让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诸多行业和领域进入了一个变革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思维方式的新时代——大数据时代。近年来,“翻转课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和微课程是大数据变革教育流程的第一波浪潮……将促使中国式信息化教学发生深刻变革,对教育大数据的率先实现和深刻挖掘将抢占未来的发展先机”[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教学在大数据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网络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常,学术界用“4V”(volume,value,variety和velocity)[4]来概括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即大量化、高价值、多样化和快速化。成长于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日趋成为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在大数据时代,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面对汹涌如潮的大数据的深刻影响,网络已不仅仅是虚拟的世界,而是逐步成为了人们表达诉求的现实空间,网络也应该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换言之,网络教学是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概论”课作为宣传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干课程,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从“概论”课的特殊性质以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来看,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分委员会 2014 年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把网络的特点和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探索和研究新的技术平台。”[5]
(二)网络教学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创新教学方式。应当说,网络教学是大数据时代推动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网络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逐步从“教书匠”向“设计师”转变,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努力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困惑的疏导者。就“概论”课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从头到尾的满堂灌,枯燥的知识讲解,空洞的思想政治理论阐述,加之部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自明。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忽视了成长于大数据时代的“95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网络教学恰恰能够打破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
(三)网络教学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库,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助于自己教学或学习的资源。这就是说,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应辅之以兼容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以“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教学方式成为可能。众所周知,“概论”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接地气”,引导学生科学分析时政热点,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2013年修订的“概论”课新教材,在第六章第三节特别加写了一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八章在2010年版教材分章阐述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加上生态文明建设,整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然而,教材的篇幅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增减内容、修订教材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学恰恰可以弥补教材修订的相对滞后性这一不足,及时将一些新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上传,以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以深化对“中国梦”历史成因、时代内涵和实现途径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强化网络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推广,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诉求。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所强调的,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必须“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6]。
网络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空间,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不可否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传播先进思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也易于散布落后甚至反动的思想,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冲击。毋庸置疑,网络教学在高校“概论”课中的运用和推广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概论”课网络教学的基本现状,是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多元思潮削弱了信仰力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概论”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就是衡量“概论”课教学效果的一大标尺。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数据的大量化,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此平台之上,他们可以掌握来自各方面与自己课程相关的信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也会通过互联网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削弱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力。相关调查显示,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弱化趋势的直接原因”[7]。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网络教学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来自网络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消解着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力。
(二)网络教学的条件不完备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需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再加上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即可以顺利进行,对互联网等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教学,不仅需要基本的教学设备,而且需要进行软件开发,逐步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并培养专门管理和维护网络运行的技术人员。此外,还需要对授课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等等。这些环节的开展无疑都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只有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有充足的保证,才可以加速推进高校网络教学的进程,提高网络教学的实效性。然而,从目前国内包括“概论”课在内的诸多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备。高校网络教学条件的不完备是制约大数据时代“概论”课网络教学的一大掣肘。
(三)网络课程的质量不够高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增强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然而,当前诸多大学生认为,当前的“概论”课教学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枯燥无趣;网络课程的形式单一化,缺乏趣味性;网络课程的应用性不够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网络在线课程的导航功能不健全,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网络教学在“概论”课中的应用,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高校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创新和设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健全网络课程的导航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性。
(四)学生学习的自控力不强
构建网络教学体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网络的开放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时间的碎片化,要求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必须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自控力,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现实却不令人乐观,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新生代好奇心极强,自控力较弱,即使是在学校安排的网络学习时间内,也时常会浏览一些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网页,或者开启一些聊天软件,这样就会导致宝贵的学习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降低学习效率,与开设网络课程的初衷相违背。因此,高校“概论”课网络教学的开设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是一项复杂、艰难而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协同共振效应,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
(一)加大经费投入是重要保障
网络教学在“概论”课中的成功应用,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到网络教学设施的增加,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以经费为保障重点扶持网络教学全面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不断加大对“概论”课网络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研究网络教学的基本内容、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等,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专项经费投入低、教学效果不乐观的现状。其次,要改善高校“概论”课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大对“概论”课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经费支出,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网络教学水平。近年来,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就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力举措。最后,要建立网络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加大对优秀教师及其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研究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健全管理机制是有力措施
推进“概论”课网络教学绝不是“心血来潮”之事,而必须将之科学化、常态化,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我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在高校内部健全网络教学管理机制。一是宣传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高校师生及早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凝聚网络教学共识、推动网络教学实施。二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其在具备较强的网络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意识,让网络教学真正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三是监督、检查网络教学主体的网络行为,实事求是地评判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加强对网络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四是要建立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对网络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共同推进网络教学的有效实施。当然,管理人员还应该借鉴国外使用“教育大数据服务系统”的有益经验,研发和管理适合“概论”课教学的数据系统,使教师能全面、持续、系统地分析学生学习的数据,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高教学水平是关键环节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网络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教学能力,这是影响网络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错综复杂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运用高科技手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概论”课的特殊性质要求教师授课必须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感染力和透彻的说服力,但是从目前的网络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较大的距离。诸多网上“概论”课程仅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再现”,也就是简单地将授课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而已,以致于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枯燥无味”、低效的教学现状。提升“概论”课网络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实现形式的转变,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激活”,这就内在地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
(四)培养学习兴趣是内在途径
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兴趣这一内驱力,网络教学的推广也必须优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往的“概论”课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被动的聆听者,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课程学习也无需从头听到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跳跃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深入学习难以理解的部分,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互动。网络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然而,从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爱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来看,全国只有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和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等四所院校的“概论”课在线课程上线。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2015年6月16日,全国只有867人在网上注册学习该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不大,需要亟待提高。当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要通过完善网络课程、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形象生动的网络教学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升华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寻网络教学实效性的路径选择迫在眉睫。作为集传授知识和思想引导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概论”课网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成效,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所以,研究和阐释大数据时代的“概论”课网络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3] 陈 潭.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67.
[4] 王 星.大数据分析:方法运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5] 阮晓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分委员会 2014年工作会议召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39.
[6]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01).
[7] 张长虹,马福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96.
A Probe into Network Teaching in the Age of Big Data——AcasestudyofthecourseIntroductionofBasicPrinciplesofMarxism
Su Guoyun,Yin Junfang,Wang Zhizhong,Wang Huiyan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In the age of big data,network teaching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teaching reform,so is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ofBasicPrinciplesofMarxism.Network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our adapting to era development,and the only way to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It'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and the current deman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result,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and it calls for various measures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among which increasing inpu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means,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is the key link,and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the intrinsic way.
the age of big data;network teaching;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ofBasicPrinciplesofMarxism
*2014年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政专项)“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概论’课为例”(JS2014008)的阶段性成果。
2015-07-08
苏果云(1962-),女,山西原平人,山西医科大学副教授。 尹俊芳(1976-),女,山西襄汾人,山西医科大学讲师。 王志中(1965-),男,山西原平人,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王慧燕(1988-),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医科大学教师。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0.010
G642
A
1008-6285(2015)10-0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