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隐性顽疾
——对熟视无睹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2015-04-11 11:30范聪聪李汶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民众现象

范聪聪,李汶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隐性顽疾
——对熟视无睹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范聪聪,李汶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熟视无睹意即经常看到某事物或某现象却像没看到一样,不关心、不过问。它是人们在一系列社会背景下有意或无意的自我选择。目前在我国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全民所蔓延的熟视无睹之症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大顽疾,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于掌握公权力的公务员群体和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熟视无睹症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其背后也有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分别对两大群体的熟视无睹现象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消除这一大顽疾的建议。

熟视无睹现象;和谐社会建设;公权力

“熟视无睹”出自唐韩愈的《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1]按照其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对某种事物、某种现象经常看到,却像没有看到一样,对事物不关心、不过问。探究熟视无睹现象的缘由,一方面是无意为之,因为太过熟悉而出现注意力的盲区;另一方面是有意回避,虽然知道某事物或现象是不正常的,道德舆论也不认可,但却放任该事物或现象的存在而不去力争改变。在我国的社会治理过程中,熟视无睹已经成为上至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的通病,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已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顽症。

一、掌握公权力部门的熟视无睹现象

在不同领域,熟视无睹带来的后果是不同的。对于掌握公权力的政府部门群体来说,他们对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以及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的熟视无睹就可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一)政府相关群体熟视无睹的表现

1.对官场腐败习以为常,甚至从众效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官员频频落马,他们贪污受贿,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权钱色交易的行径令人们触目惊心。但这些事情的存在并不是没有预兆的,在他们接受惩处之前也并不是没有什么蛛丝马迹的。然而上级领导的熟视无睹,不作为;下级的不敢言,甚至竞相效仿,为这些群体的腐败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也给整个官场带来不良的风气。

2.对社会安全隐患视若无睹,不及时应对。相关政府部门明知道安全隐患存在,却因为并未发生流血事件,就选择熟视无睹、不作为,直至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才采取紧急措施。2012年四川省发生的“什邡事件”就与政府部门的熟视无睹有莫大关系。最开始群众只是要求政府对将要落户本地钼铜项目的污染问题作出解释,但政府却并未对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求作出回应,地方官员对问题采取粗暴的处理方式,因而最终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3.对公众需求置之不理,“民不告,官不睬”。有些政府部门人员工作闲散,工作的内容似乎就是喝茶看报,整日若无其事地坐在办公室,等着举报电话来,等着领导吩咐来,等着上级领导督办来,等着群众上访来。[2]而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悲剧,人们求助无门,然而相关政府部门却是熟视无睹,唯恐惹事上身,搅乱自己的清闲,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官场有条潜规则:民不告,官不理。有时即使告了,官也不当回事,能拖延就拖延,直到老百姓自认倒霉为止。

(二)政府相关群体熟视无睹的原因

其一,有些政府公务人员头脑中深印着“官本位”的思想,秉持着贪图享受的错误价值观,平日里过着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生活,不下基层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情况,脱离群众。当在其所管辖的区域出现问题和隐患时,他们根本不甚知晓,更谈不上及

时处理和解决。

其二,我国行政领导班子任命制度并非从候选人的专业角度出发,领导干部对职能下的任务不熟悉也屡见不鲜。所谓隔行如隔山,有些领导干部对出现的重大“隐患”,不知或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也只有听之任之。

其三,一些公务员群体信奉“保命哲学”,遇到事情总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态度,对所闻所见的问题轻描淡写,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考虑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其四,某些领导与不法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甚者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深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因而对种种违法乱纪行为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袒护,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二、普通民众的熟视无睹现象

(一)公众熟视无睹的表现

1.对社会的不良习气习以为常,麻木不仁

大量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充斥于当前社会,民众明知是错误的,但却抱着看客的心情不予置评,更有甚者找各种理由来迎合他们,抱着“一切与我无关”态度的不在少数。“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国际上引起一片唏嘘,然而我们国人却不自知,反而怡然自得,依旧我行我素。

2.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不予争取

凤凰网自由谈专栏第693期标题为《比雾霾更可怕的是我们正变得麻木》,很好地诠释了我国民众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国民众最初知晓雾霾是在2011年秋冬季节,那年美国驻华使馆实时监测北京大气污染数据并发布到社交媒体“推特”上。也就是在那年开始,公众时常感受到空气的严重污染。刚开始碰到雾霾,大家集体恐慌、愤怒、媒体呼吁,再次碰到雾霾,一部分人继续敏感和排斥着,而另一部分人可能就得过且过了;再后来碰到雾霾,不少人开始知其不可胜而淡然处之。在与雾霾的不断交锋后,大部分人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甚至连吐槽的兴趣都消失了,于是痛感和愤怒,渐渐被麻木和无视所代替。麻木与沉默正是雾霾继续肆虐的最好的“群众基础”。[3]

(二)公众熟视无睹的缘由

1.公众的无奈选择

面临社会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民众也试图改变现状,满怀期待地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报告,然而收效甚微。很多时候,公众已经习惯听到地方政府的各种响亮口号,却看不到身边切实的变化,忍着忍着也就默然了。习以为常的背后是无奈,更是对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的一种绝望。

2.中庸、苟且的民族性格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奉行隐忍的哲学,能忍则忍,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留下教诲子孙后代的金玉良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遇到的是具有危险但却不是立即显现的事情就会存在一些侥幸、盲目乐观的心态,觉得忍忍就会过去。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不愿出头的,害怕出头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祸端,并在这种不断的隐忍与退让中形成了苟且的性格。

3.大众媒体的过度宣传

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不断抛出一颗颗爆炸性的消息,然而爆炸性的新闻听一次,人们会震惊、惶恐,而多次狂轰乱炸之后,人们就会逐渐形成免疫,兴趣逐渐消失,变得麻木,有时甚至会怀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媒体是群众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但“窗口”太多也许就会让人们对外面的世界越发茫然,判断出现障碍,不明真相的结果可能就会是熟视无睹。新闻媒体对于负面新闻的大肆宣传也使得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下降,以至于当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时熟视无睹,甚至赶紧逃离,唯恐掉入别人的陷阱。

三、熟视无睹现象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社会的动荡、不稳定

近年来,我国群体事件的频发与政府部门的熟视无睹、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熟视无睹的背后意味着地方政府对于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忽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多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是民众对地方政府部门忽视其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不满。群体性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可能会引起事件的二次发酵,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加重已有的社会不满情绪,诱发类似事件;再次是造成不可预测的不良国际影响。

(二)政府失去公信力

政府部门对公务员群体的腐败堕落行为的熟视无睹,使得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失去对其政策、命令服从的决心。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人民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熟视无睹,容易引起官民群体的分离、对立,时间一长必定造成不可调和的抵牾,引发社会混

乱,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制内群体中存在的“苍蝇”、“老虎”虽属小部分群体,然而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

(三)社会体制无法创新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民的事情,不是只靠政府部门或是普通民众任何一方所能够完成的,需要群策群力、万众一心,携手共同完成。然而整个社会蔓延的熟视无睹现象,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民众的沉默,会使得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体制无法与时俱进,无法创新,最终将失去活力,导致整个社会停滞不前。

(四)社会人际关系荒漠化

关于群体性熟视无睹的现象可以说不胜枚举。2011年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即为非常典型的一例。年仅两岁的小悦悦相继遭两辆车碾压,然而令人不可相信的是,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事件引发全民热议,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哗然。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社会人情关系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渐渐缺失,人际关系出现荒漠化的状态,社会温情不再。

四、消弭熟视无睹现象的建议

(一)消除政府相关群体熟视无睹现象的对策

1.加强职能分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很多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对社会问题的熟视无睹与社会分工的不明确有直接关系,因为不明确自身的职责所以就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社会问题的存在。只有权责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存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党性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2.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惩处不作为部门、人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突出,矛盾频发。少数政府部门或领导群体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故意不作为,有意忽视发生在其管辖领域内的问题。为此,应不断完善对地方政府部门的考核机制,尤其要加强对其施政过程的考核;其次,不仅要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还要对一些无作为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予以开除公职处分。[4]

3.健全群众对公权力的监督体系

首先,要把权力的运用限定在制度的框架内,依法依规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防止出现权力寻租的情况。其次,推行阳光政务,在群众的监督下行使公权力。此外,还需不断加强有关反腐败方面的立法,把权力“关”得更紧、“管”得更好。

(二)针对普通民众熟视无睹的对策

1.关注民众诉求并及时妥善解决

政府部门要积极化解矛盾,敢于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以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减少社会摩擦。[5]

2.发挥舆论正面导向作用

首先要及时掌握舆论主动权,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其次要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沟通民情,引导受众,协助和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要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如果负面报道过于集中将引起民众的认知偏差,此时就需要平衡舆论;四是要融入关怀,以情动人,以情引人,提高舆论的引导能力。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

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素质,提高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公民建设美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风气。再次,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同时还要降低公民做好事的成本和利益损失。

[1]张占斌,蒋建农,张民,孙启泰.毛泽东选集大辞典[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289-290.

[2]仲启新.你为何就熟视无睹、擦肩而过[J].杂文月坛,2009,(7):43.

[3]魏巍.比雾霾更可怕的,是我们正变得麻木[EB/OL].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umai2014/, 2014-02-27.

[4]张天喜.中国民众对待腐败问题的心态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05.

[5]沈成宏.构建和谐社会巩固执政基础[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5):62.

(责任编辑:王友才)

C911

A

2095—7416(2015)03—0087—03

2015-04-24

范聪聪(1989-),女,山东枣庄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2013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汶(1989-),女,河南许昌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2013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民众现象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