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分析

2015-04-11 10:47:34田铁杰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田铁杰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分析

田铁杰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对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影响现状做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来探讨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合理诉求,做到从根本上把握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作用。

校园文化;大学生;组织;教育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社会亚文化范畴,具有文化的质的规定性、继承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既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熏陶,也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文化的熏染,使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性,又由于校园文化构成要素和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它必然表现出许多有别于其他亚文化的特定含义,这种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的判别与描述,基本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社区说,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在大学的延伸,属于社会文化的亚种,具备校园特色,在分类上属于社区文化的范畴;氛围说,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依托校园这种小环境、小气候这样特定的范围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强调的是这样的氛围对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产生的微妙影响。此外,校园中的主体——大学生也会不断通过学习创造反过来丰富并完善校园文化;综合说,校园文化是办学以来通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沉淀下来的,这些文化得到了全体校园人的认同,是包括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处事方式、校训校风、发展目标、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等元素的集合。

以上所述观点都从不用的角度对校园文化的内在特点进行了阐述,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其中的特点和基本属性。在研究校园文化特质的过程中,这些观点能够窥见一斑,但是并未完整地勾勒出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属性,对大学校园文化可做如下界定:大学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范畴,不仅具有文化质的规定性和内涵,还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大学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所有参与个体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以校训校风为灵魂,在高等学校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共同开拓积淀,并通过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处事方式、生活态度、价值标准、舆论方向、校园设施等所承载、展现或表达出来的,得到了高校师生校友的广

泛认同、拥有趋同性的心理特征的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影响现状分析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有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是每个大学都有的一种文化,从大学的创建之初到发展壮大、每一次的兴衰与起伏都与特定的校园文化存在关系。生活于不同的大学校园,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们会对自己的大学产生高度认同感,在这样的认同感影响下而成立的大学学生组织又会增强成员的自信心以及价值观。大学文化经过发展、浓缩与沉淀,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大学学生组织的目标功能,同时也对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知识得以成倍地增长,社会科学文化和自然科学文化的增多,使人类认识到开发智慧与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而校园作为传播文明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文化、科学研究、培养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同时,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还担负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传统道德规范等社会化教育,以跟紧社会科学文化进步与发展的脚步。可见,对知识与文化的整理、研究、传播、继承和创新是校园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对知识的渴望、坚持真理的信念、对探索研究的热爱是校园人共有的价值观;对学校前途的关心、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人类发展方向的探索都是校园人共同的历史使命。以上这些都是校园精神的精髓之所在,这一校园精神存在两种基本特征:即科学精神特征和人文精神特征,前者表现出尊重真理、实事求是的特性,而后者则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般元素。

随着校园与社会交流的日益紧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与不同类型的社会文化得以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校园文化在发展与积淀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和时代的高度影响。而且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的文化与价值体系渗透到我国,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校园文化的发展受其影响也变得未知而迷茫,这样,校园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得以审视并重新构建,但难免的出现步履维艰、亦步亦趋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着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体现。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叛意识和独立精神。受到社会或其他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有时会对当前的校园文化存在不满,但校园文化的继承属性则使得他们难以摆脱原有的文化模式,不得不接受现有文化的影响。这就加重了大学生的不满,甚至对现存校园文化表示怀疑和否定,对这种继承性进行探讨和批判。思想的碰撞引起社会思潮,校园文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声音而实现更替。当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替代旧的思潮,校园文化就可能失去示范的作用,而这种失范就很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有效释放。一旦社会思潮趋于稳定,校园文化又尚未构建完整,世俗文化就会得以渗透,出现校园文化被世俗文化挟持而难以自拔的窘境。校园文化示范作用的缺失,使原有特质的校园文化受到冷落,学校因此缺乏将校园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难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愿望。在受到世俗文化的影响以及理想主义无法满足主观需求的情况下,享乐主义在校园中就有了生根发芽的机会,这种情况也影响了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发挥。这样,校园人就从潜心研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作风渐渐发展成在理想与现实间互相妥协,以享乐的手段去填补因文化示范作用缺失而出现的空白。这种微妙的变化很容易从大学学生组织的属性转变上反映出来,从热衷于学术、政治、艺术转变为乐于享受、富于经营价值,这些都会导致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甚至导致发展方向出现偏颇。

校园文化示范作用的缺失,为社会上各种负面的思想以及世俗文化在校园中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负面文化对校园文化创造主体的影响之严重也是始料未及的,这种被侵袭了的校园文化势必会影响到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释放。在世俗文化对校园生活方式进行渗透的同时,迂腐的学院气息和世俗的观念横行于校园,一改以前清新、严谨的氛围。更严重的是抛弃了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和乐

于挑战的基本校园精神,充斥于校园的是急功近利、利益所驱、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这些都影响着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不管是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还是行为文化,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尊崇对真理、科学、知识的无限追求与崇尚的原则,对不同文化内容的吸收都要基于这种原则。一旦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摒弃了这一原则,校园文化就难以保证以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可能走向衰落甚至倒退。校园文化的自身调节与组织功能遭到破坏,其所承担的各组成职能也因缺乏联系而毁灭,校园文化结构中的所有或部分相互支配、相互依赖的原则也必将受到破坏。此外,摒弃了这一原则,校园文化的重塑标准就发生了偏移,价值观也将发生扭曲,指导行为的精神文化准则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标准和规范的监督机制缺失,制度文化难以发挥其功能。于是,异质文化就有更大的空间去侵袭甚至吞噬校园文化,最终将导致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异化。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诉求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的诉求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大学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文化是人类社会在探索未知、培养人才、教育人才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的软实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则等通常会受到熏陶,更能激发大学生对学校的好感与认同感并为之感染而付诸行动,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热情。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诉求具体有如下:

(一)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引领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引领是指大学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学校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要素以及依此所形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塑造、行为准则的确立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在学校这样文化元素更为集中的“小社会”中更为容易地汲取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真谛,长期就能形成滴水穿石的效果。对于校园主体来说,校园文化先于其存在。同时校园主体的观念前卫、思想开放,也使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学生,他们一方面需要寻找建立思想的方向,需要精神有所寄托,需要情感能够得到宣泄,以解决困惑和疑虑;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拒绝被灌输强加的思想,有极强的表现欲。但又热衷于参加以自身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主动投入到这一文化氛围中来。正是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得到有效释放,校园文化的精髓不断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的导向功能就是要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拥有热爱人民、忠于党和国家、乐于克己奉公、敢于迎难而上的思想素质;拥有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敬畏法律法规、处事光明磊落的品格特点;拥有实现人生价值、勤奋扎实、自力更生、思想先进、勇于创新的品格形象;具有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自我批判的行为习惯。

(二)对大学学生组织成员的陶冶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成员的陶冶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摄取文化价值,通过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个人灵魂,获得能够影响人生走向的思想沉淀,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大学校园文化是长期贯穿于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日常学习、环境影响、体验参与,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及行为才得以良好的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并不是强行地灌输于大学生的,而是在大学学生组织中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作用于大学生的,逐渐地净化心灵、感染情绪、陶冶情操,最终实现对其人格和理想的塑造。

大学的校园文化培育的是一个净化人们心灵的精神环境,它通过学校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影响、

行事方式以及校园风气等途径体现出来,在精神层面形成一种高度观念化的积淀,使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发展的道路更清晰,指导性更强,使参与其中的每个大学生都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依照特定的大学校园文化,通常也会有适应相应价值观念体系的物质环境,校园的一草一木、建筑风格等可触及的硬件对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或热爱、或享受,陶冶了情操,规范了行为。通过这种主观的或无意间的感染或启迪,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正在加强,也更愿意主动地去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

(三)对大学学生组织成员的规范

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成员的规范表现在大学文化是通过对大学组织中的大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约束来实现的,大学文化反映到具体的规章制度、校风学风等各种文化要素载体上,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以达到社会和学校所期望的标准。大学校园文化具有软制约的特点,它通过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道德、制度、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内化为个人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使校园群体以及其成员在同一规范内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制约,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校的发展稳步向前。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影响并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准则和人格塑造,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使其行为符合群体的规范。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种元素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行为规范的作用,它要求大学生严格遵守,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去亲身践行。而这些规章制度是在满足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精心制定的,它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这些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如何做好等。这样,在学校的制度文化管理下,每个大学生都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地使自己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除了规章制度,学校的校风校训、价值体系、客观环境等元素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学校的要求和教学的意志,因此,这种特殊机制在给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提供潜在动力的同时,也会促使大学生严肃地规范自己。

(四)加快大学学生组织成员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取知识、锻炼技能、适应各种规范准则、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一员的过程。大学的校园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积淀大量关于思想意识、行为准则、价值观塑造、道德规范等诸多文化方面的成果和结晶,这些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在校园特殊的环境氛围下,对其中的个体进行心灵与精神的塑造,最终使个体达到社会化。

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来说,校园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并熏陶着他们,这样的客观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参加大学学生组织,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广泛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表达、组织、分析、决策等能力,为日后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参与其中的学生的社会化起着显著的作用。同时,大学里的各种学生团体和组织为学生搭建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通过与学校外的人与事的互动,为大学生提高能力、快速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

[1]王慧.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才智,2014(26).

[2]刘灿娟,刘彦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青年共筑中国梦[J].科技视界,2014(24).

[3]王威沫.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构建和谐校园[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4]张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与途径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 (4).

(责任编辑:刘向宏)

田铁杰(1970-),男,辽宁兴城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2014-11-10

G40

A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