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鹏,张华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周建鹏,张华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新疆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深入剖析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来探讨新疆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路径。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随着电子政务、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社会调查方法、电话调查等技术手段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这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现手段。本文基于新疆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深入剖析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来探讨新疆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路径。
实践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开展的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参与体验,它既包括为了认识或探索自然规律、掌握科学技术而开展的化学实验、实习和模拟等验证性的实验,也包括为了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开展的探索性、研究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新疆师范大学的一个核心本科专业,自2009年招生以来,为了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校先后制订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习方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方案》等多个文件来推进学科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知识学生”向“能力员工”的转变。
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讨论课(实验课、案例教学)、寒暑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毕业实习(面上实习、专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其中,实验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学习应用统计、管理定量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专业必修课程来进行计算机操作和模拟,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在电子政务、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基本技能;案例教学环节则主要通过典型案例来分析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思考和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暑假(或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则通过志愿者活动、义务劳动、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资料搜集、问卷设计、调研和访谈、调研报告撰写等内容,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环节则是让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锻炼,接触一些具体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具体事务处理能力和社会的认知能力。
经过5年多的教学探索,新疆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来看,本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比例偏低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一共57学分22门课程9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类的课程和课时占大多数,而讨论课、实验课和专业方向与素质拓展课程等课程的课时数明显不足。
2.2 实践教学的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课内讨论课(实验课、案例教学)、寒暑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毕业实习(面上实习、专业实习)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割裂比较明显,未对课内讨论课与毕业实习进行有效整合,缺乏对社会实践进行较高层次的指导,使得各环节之间脱节现象比较明显,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向专业能力转变,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也缺失严重;
2.3 实践教学的基地(或平台)数量太少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针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的院系调整(原法经学院被调整组合成四个新的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划归到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原来法经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也被重新分配,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有自治区信访局、新师大社区以及最近刚刚签约的水磨沟区榆树沟街道,因此,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需求来讲,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仍然太少。
2.4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缺乏
一是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比如电子政务实验室、案例教学实验室,致使一些实践教学课程无法正常开课运行;二是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例如政府办公系统、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公文交换平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公务员模拟考试系统等内容,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1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3.1.1 细分专业方向
对于新疆师范大学来说,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就业需求,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行政文秘、社区管理以及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方向,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三个环节结合起来,在加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1.2 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
首先,本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时间安排、教学形式、教学设备和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其次,依据实践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序进行,最后,根据实践教学的计划,选择和订购符合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教材和辅导材料,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3.2.1 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重
结合学校自身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重新调整和优化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筛选和增设符合就业需求的实践型课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和课程,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3.2.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一方面,以“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为基本架构,积极探索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机统一,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的应用,增加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真实体验实际工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锻炼和辅导,采用邀请校内外学者、专家和官员作学术报告、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3.2.3 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
基于专业方向和就业需求,构建以“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基地”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组建多功能实践教学中心、电子政务实验室、案例研究中心等实践教学机构,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沟通和联系,开拓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并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督导,有效解决解决“知识学生”向“能力员工”转变的问题。
3.2.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本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变革和学生实践平台(实习基地)搭建为基础,不断细化影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规范体系、指标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程序,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全面保障和有效调节,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施教学指南和动态监控参数,确保实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的真正提高。
[1]崔长勇.完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途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3-115.
[2]马晓燕,吴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4,(6):57-59..
[3]崔长勇.完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途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63-165.
[4]关晓铭.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天中学刊,2014,(1):129-131.
[5]王薇.“四位一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10-12.
[6]陆锦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3,(2):160-164.
[7]李永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4):72-75.
[8]郑代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0,(4):14-16.
[9]赵润红,黄超.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认知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25-28.
责任编辑:邓荣华
G642
A
1672-2094(2015)03-0109-02
2015-03-20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D J G2015-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项目(编号:040315B02)。
周建鹏(1981-),男,甘肃张掖人,新疆师范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张华(198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模拟和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