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历代显宦及鼎甲考录

2015-04-11 10:04胡传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遂宁巡抚尚书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蓬溪629100)

遂宁历代显宦及鼎甲考录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蓬溪629100)

蜀中遂宁,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从宋至清,有16人官至上品显宦,其中宰相3人;尚书2人;侍郎5人;巡抚5人;布政使1人。有2人在科举大战中,位居鼎甲,一榜眼、一探花,名扬天下。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

席书;杨名;吕大器;张鹏翮;李仙根

四川省遂宁市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从宋至清,有16人官至朝廷达官显宦,其中宰相3人;尚书2人;侍郎5人;巡抚5人;布政使1人。有2人在科举大战中,位居鼎甲,名扬天下。现将其逐一考述,以供研究涪江文化者参考。

1 三位宰相

宰相是封建社会主管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职务是辅佐皇帝总揽国政,统领群臣,类似职务历代均有,但名称各有不同。明清时期内阁大学士类似于过去的宰相,“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明清两代,遂宁有3人位居内阁大学士,号称辅臣,位高权重,名传当世,史册留芳。

1.1 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政治家、学者,明代遂宁县席家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人。弘治三年(1490)三甲第122名进士,授山东郯城知县,政绩卓异。弘治十四年(1501)晋升为户部员外郎。十六年(1503),云贵发生灾害,席书上书指出朝廷腐败,皇亲侵夺民田,“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希望改革。正德四年(1509)任贵州提学副使,时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席书遂择州县子弟请王守仁教之。正德十三年(1518),任福建左布政使,十六年(1521)擢湖广巡抚。嘉靖元年(1522)晋南京兵部右侍郎。三年(1524)大礼议起,席书进《大礼集议》,草疏以宋英宗入继大统为例,建议尊皇父兴献王为皇考献帝,受到嘉靖帝宠幸,倚为亲臣重臣,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嘉靖六年(1527)加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为辅臣,建议重用王守仁、杨一清。后来,席书因眼病不能上朝视事,屡疏乞休,并举罗钦顺代,帝慰留不允。及病笃,诏可离职休养,并赐第京师。“眷顾隆异,诸辅臣莫敢望”。十月病卒,嘉靖帝颁诏《赠席书制》云:“故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席书,学术纯正,才识优长,……鞠躬尽瘁,惟卿德之。”赠太傅,谥文襄。归葬故里走马窑(今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金井坝)。著有《漕船志》《春秋论》《大礼集议》《元山文集》五卷等。《明史》有传。

1.2 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军事家、诗人,明代遂宁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历四司。十四年(1641)以平乱有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十五年(1642)六月,擢兵部右侍郎,见天下多故,辞官归隐,帝召入京。十六年(1643)三月,任保定、山东、河南总督。五月,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与左良玉合兵抗张献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七年(1644)四月,京师报陷,福王立于南京,迁,吕大器为吏部左侍郎。乃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被夺职削籍。清顺治三年(1645),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顺治四年(1647),奔广东,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其他诸将,皆受吕大器约束。后病逝于贵州都匀,谥“文肃”,归葬遂宁嘉禾桥,祀贤祠。著有《东川文集》《抚甘督楚疏稿》《东川诗集》《塞上草》。《明史》有传。

1.3 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自号信阳子。著名政治家、治河专家、外交家、文学家、学者,清代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1673)改刑部主事;十九年(1680)授苏州知府;丁母忧,服除,补兖州知府;二十五年(1686)迁兵部督捕右理事,会俄罗斯国扰边,奉命与内大臣索额图往定其界。事竣,迁大理事少卿;二十八年(1689)擢浙江巡抚;三十四年(1695)擢兵部尚书,旋提督江南学政;三十七年(1698)迁刑部尚书,寻授两江总督;三十九年(1700)至四十七年(1708)任河道总督;四十八年(1709)至五十二年(1713)任户部尚书;五十二年(1713)至六十年(1721)任吏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至三年(1725)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卒谥“文端”。扬历中外,是清代蜀中官位最显赫、政绩最优异、名声最响亮的人物,著有《张文端公全集》《治河全书》等。《辞海》《清史稿》有传。

2 两位尚书

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各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尚书在唐代为正三品;宋代为从二品;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遂宁古代有两位尚书。

2.1 宋代兵部尚书杨辅

杨辅,字嗣勋,宋代遂宁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任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出知眉州,累迁户部郎中,总领四川财赋。升大府少卿、利州西路安抚使。开禧二年(1206),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贻书大臣言蜀帅吴曦有异志,不宜使吴氏继续执掌川陕兵权。三年(1207),授宝谟阁学士、四川节制使,许以便宜从事。后进四川宣抚使,因与副使安丙不协,被召还朝,任兵部尚书兼侍读。复以龙图阁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爱君忧国,知无不言。卒于官,谥“庄惠”。杨辅善诗文,与诗人范成大友善。著有《奏议》、《文集》十卷,均佚。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卷54载有《杨辅奏议序》。《全蜀艺文志》卷十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卷67录其文六篇。《宋史》卷397、《南宋书》有传。杨辅墓在遂宁县西佛现山下。

2.2 明代工部尚书黄珂

黄珂(1449—1522),字鸣玉,明代遂宁西眉(今属安居区西眉镇)北六里黄安桥黄榜石人。其父黄宗泗,举人,官云南大姚知县。黄珂于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授龙阳(今湖南汉寿)知县。擢御史,出按贵州、畿辅,授山西按察使。正德四年(1509)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今山西榆林县),屡立战功。六年(1511)秋,入为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河南用兵,出理军饷。后改刑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九年(1514)擢南京右都御史,寻拜工部尚书。后归家病卒,葬遂宁土桥铺(今安居区聚贤乡)。赠太子少保,谥简肃。杨延和、杨慎父子各撰有《祭黄简肃文》。祀贤祠,著有《蕨山文集》,《明史》有传。其女黄峨,系明代女诗人;子黄华,官至江西布政使。

3 五位侍郎

3.1 宋代吏部侍郎王极

王极,宋代遂宁人,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其兄王翔,系嘉泰二年(1202)进士。王极官至吏部侍郎。后迁于吴(今苏州吴县市)。六世孙为明代诗人王璲,号青城山人,著有《青城山人集》八卷,与修《永乐大典》,同解缙齐名,《明史》有传。

3.2 明代吏部侍郎席春

席春(1472—1535),字仁同,号虚山,明代遂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寻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出按云贵,厘革军政,改翰林院检讨,修《武宗实录》成,升侍讲学士,充经筵讲官。嘉靖十一年(1532),擢翰林院学士。未几,擢礼部侍郎。十二年(1533)秋,转吏部右侍郎。与尚书汪鋐有隙,遂辞官归隐,与二三知己,登陟遂宁玉山、涪水间,啸咏竟日。为文平通畅达,诗亦纯雅,不尚新奇,著有《虚山文集》。卒葬遂宁伞山之麓。席春与兄席书、弟席彖(1476—1521,户科给事中),有名于世,合称“三凤”。

3.3 明末礼部侍郎马绍愉

马绍愉,字成愚,明末遂宁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历官宝应、武康、旌德知县,职方郎中。顺治元年(1644),明宗室福王进绍愉太仆寺少卿,迁礼部侍郎,奉旨出使,事见《东华录》、《马氏家乘》。其故宅在遂宁县西金鱼场东五里,宅左有马绍愉墓。

3.4 清代户部侍郎李仙根

李仙根,清代户部侍郎,事迹详见本文《榜眼》部分。

3.5 清代工部侍郎张懋诚

张懋诚(1667—1737),字孟一,号存庵,清代遂宁人,张鹏翮长子。性忠直,有气节。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位居第二名。出知怀宁县10年,抑豪强,救灾民,爱寒士,开运河。作养斯文,文教大兴,民深感戴。后任辽阳知州,巡东城,称铁面御史,后升通政司通政使,不避宰相私人,必行参奏。署工部侍郎,一清积案,官吏肃然,有古良吏风。著有《通政诗集》一卷,卒葬遂宁楼山。

4 五位巡抚

巡抚为明清时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地位仅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俗称“抚军”。遂宁市古代有五人任过巡抚。

4.1 明代山西巡抚杨澄

杨澄(1433—1508),字宪父,明代射洪人,祖籍蓬溪。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官行人。未几,特授监察御史,巡按两淮,继而巡抚滇南,秉公理政。后迁大理寺卿,政声颇好,升左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政绩卓著。年50,辞官归里。著有《宦辙存稿》行世。在京时,曾密访中秘藏书,抄得乡贤陈子昂全集,版刻于世。

4.2 明代山西巡抚陈讲

陈讲(?—1570)字子学,明代遂宁罗家场(今船山区永兴镇联盟)人。正德十一年(1516)解元,十六年(152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嘉靖年间,巡按陕西,历直隶、山西提学,作育人材,颇有成就。迁河南布政使,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著有《中川文集》13卷、《陕西茶马志》《如鸟集》行世。卒葬遂宁真教寺,嘉靖四年(1570)明穆宗作有《谕祭陈讲文》。

4.3 明代山东巡抚谢东山

谢东山(?—1586)字阳升,号高泉,明代射洪县太和镇南谢家坝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贵州提学副使,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为政清廉,著述甚丰,著有《近譬轩集》40卷、《东山诗稿》40卷、《东山诗知》3卷、《中庸集说启蒙》1卷、《贵州图考》26卷、《明近体诗抄》40卷、《诗话》4卷、删正嘉靖《贵州通志》12卷及《黔中小稿》,著述近600万言。

4.4 明代河南巡抚杨作楫

杨作楫,字梦符,明末蓬溪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编修。万历三十八年(1610)任山西闻喜知县,四十一年(1613)调襄陵知县。四十五年(1617)擢山西提督学政;天启初年升任江西布政使,擢河南巡抚。有治军之才,曾督兵剿捕明季寇盗,故《明史》云“惟作楫能军”。崇祯末年,卸任回蓬溪,田舍仍先人之旧,及卒后,惟存书史而已。撰有《重修明月寺碑记》《重修蓬溪县学宫记》《建石鱼山文昌阁书院记》等。

4.5 明末江西巡抚旷昭

旷昭,字淑侯、伯余,明末遂宁县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历任天长教谕、国子监学录博士、户部主事,督粮榆林,起复甘州道台,改滁州新设兵道,升江西巡抚。护养旋里,以其兵守遂宁县城,城赖以完。赴巡抚任时,王师南下,昭退屯万安,城破被执,不屈死。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节愍”。民国本《遂宁县志》有传。

5 一位布政使

明代洪武九年(1376),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宣德以后,增设总督、巡抚等官,地位比布政使高,清代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明代遂宁黄华,曾任江西布政使。

5.1 明代江西布政使黄华

黄华,字秀卿,明代遂宁人,工部尚书黄珂之子、女诗人黄峨之弟。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任户部主事,转郎中,督饷有功,授松江知府。历江西副使,升江西布政使,进光禄寺卿。为人端严正直,以道学为己任。寻告归,倡明道学,激引后进甚众。后卒于家,葬遂宁楼子沟。与状元、妹夫杨慎唱和之诗颇多,著有《梓谷文集》12卷、《麟经解义》等。《遂宁县志》有传。

6 一位榜眼

明清两代,殿试一甲第一名称状元;一甲第二名称榜眼;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是古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之事。考中鼎甲,最为荣耀。从隋代兴科举至清末废除,一千余年来,遂宁有两人获隽鼎甲,他们是清代榜眼李仙根,明代探花杨名。

李仙根(1621—1690),原名之钦,相传因梦考中榜眼而拆“榜眼”二字之半,合为“根”,遂更名为“仙根”,字子静,号南津,清代遂宁县人。父李实,明进士,长洲(今苏州市)知县;母吕氏,系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之女。清顺治十八年(1661),李仙根殿试一甲第二名,成为榜眼。李仙根是四川人入清以后获得鼎甲的第一人。授宏文馆编修,旋擢司业,晋秘书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任正使。往返三个月,以大义折服安南王。事竣,迁侍讲学士。撰《圣学颂》以进,谏帝设史官为起居注,为帝所纳,并敕仙根首充之。九年(1670)任武会试总裁;十二年(1673)充世祖实录副总裁,擢内阁学士;十八年(1679)擢左副都御史;十九年(1680)擢户部侍郎。二十九年(1690)病卒,年70岁。仙根善书法,尤精行书,自成一家,绘画造诣亦深。在京时,求书者不绝,得其片纸寸缣,皆为至宝。每书大字,径二尺,观者惊为神。著有《安南使事纪要》一卷(收入《四库全书》)、《高惕庵语录》一卷,吕潜作序。又有《游野浮生集》等。《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7 一位探花

杨名,字实卿,明代遂宁土桥铺(今安居区聚贤乡)银杏湾人。嘉靖七年(1528)乡试解元,八年(1529)殿试探花(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展书官。十一年(1532)十月,彗星现,杨名应诏上书,言嘉靖帝喜怒失中,用人不当,并劾吏部尚书汪鋐等人之过错。帝震怒,遂谪戍守瞿塘,翌年始获释,终不复召,家居遂宁20余年,孝养其亲。四川巡抚刘大谟,礼聘杨名、杨慎、王元正等修嘉靖《四川通志》,嘉靖二十年(1541)成书,共80卷,二十四年(1545)刻本今存。又与陈讲合修《遂宁县志》。晚年,杨名在遂宁蟠龙山方洲书屋(今安居区横山镇)讲学授徒。穆宗即位,始复原官。后病卒,赠光禄寺少卿。著有《方洲文集》《大昌县志》行世。《内江县志》录有其诗文,《明史》有传。

[1]常明,杨芳灿,等.四川通志[M].成都:嘉庆二十年刻本,1815.

[2]张松孙.潼川府志[M].三台:乾隆五十年刻本,1785.

[3]王懋昭.遂宁县志[M].遂宁:民国十八年刻本,1929.

责任编辑:周哲良

G127

A

1672-2094(2015)03-0034-04

2015-05-05

胡传淮(1964-),男,四川蓬溪人,四川省蓬溪县政协编审。研究方向:清诗、巴蜀文化。

猜你喜欢
遂宁巡抚尚书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遂宁高新区
一字一师
尚书·禹贡
陈县令拍错马屁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