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
批判与超越:出场学视域中的文本理解
魏 强(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维透视
周 鹏(1·6)
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论域中的中国梦
吴 楠,朱 虹(1·10)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自由概念
赵 峰(1·14)
挑战与机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当代境遇
林雪原(2·20)
马克思《资本论》中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路径及其分析
于 微,吴永华(2·24)
《资本论》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周健宇(2·28)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视角下的城乡关系思想
陈燕妮,李家祥(2·31)
“文化”整合:马克思历史观的整体视野
孙大飞,谯东梅(3·113)
群众路线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李颖川(3·117)
自信、自觉、自主: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新常态
张永奇(3·121)
中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
赵国珍(3·125)
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轴心
----塔克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深刻分析
马强强,关晓丽(4·29)
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邓龙奎(4·34)
列宁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思想及启示
刘焕申(4·39)
感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和
理论高度
谢存旭(4·43)
浅论高校信仰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
李晓荣(4·47)
再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汪帮琼,秦 楚(5·1)
论马克思和自然中心主义在主客关系上的反转
余满晖(5·7)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双重维度
刘家用(5·10)
实践视域下的马克思生态责任伦理探析
李旭华(5·13)
库恩的范式理论与马克思哲学的范式革命
王 猛(6·1)
马克思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初探
----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逻辑的理论思考
张永缜(6·8)
论马克思的农民问题思想
肖富群,邓 然(6·12)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梦
----基于李大钊思想轨迹的思考
刘建民(6·17)
论中国梦的形上学内涵
赵 平(6·22)
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探讨
金绪泽,魏 冉(6·152)
政治学研究
归依与反叛:海德格尔政治介入前后对尼采的双重理解
马成昌(1·18)
福柯生命权力中的人口概念
戴蓓芬(1·24)
多元化背景中的自由选择与历史规律
----兼评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失落”
董新春(2·1)
公民身份行动:中国政治发展动力新解析
王海荣,闫 辰(2·6)
论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三大原则
郑兴刚(2·10)
虚拟社会治理的中国逻辑及其进路
陶 鹏(2·15)
穿越现代性的迷宫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的现代性理论评析
冯旺舟(3·51)
布什与奥巴马政治演说的隐喻架构分析
----以国情咨文中关于税收的演说为例
梁婧玉,汪少华(3·56)
农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路径探析
刘 娟,刘守义(3·62)
国家认同及其建构: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心理基础
王 恒(5·32)
功利主义是一种“平等主义”的学说吗?
董金柱(5·37)
英国查塔姆研究所能源政策咨询研究的核心要素分析
赵 冬,李 力(5·41)
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当代语境
朱光亚,黄 蕾(1·28)
在历史长河中丈量和消弭科技与伦理的鸿沟
薛勇民,贾 凝(1·34)
现代技术的“现代性困境”
孙 越(1·39)
资本逻辑的空间化批判
----大卫·哈维空间生产理论实质评析
韩淑梅(3·99)
论共和主义国家的基本属性
聂静港(3·104)
塞尔生物学的自然主义意识理论透视
安 晖(3·108)
米歇尔·福柯的现代技术体系
贾玉树(4·20)
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张 鲲(4·25)
自然正当性的贫困
----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牛子宏(6·27)
生态视域下动物美学和动物趣味的美学辨析
黄仲山(6·37)
环境在认知研究中的两种进路
…袁 蓥,章有国(6·33)
经济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监管
樊增强(3·78)
丝绸之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探讨
李 想,胡炜霞(3·85)
以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陈星野,陈建中(6·42)
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逻辑与实践效应
邸晓星(6·46)
法学研究
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之改革探索
袁利华(1·44)
西方法哲学视野中的法的品性
张君平(1·48)
论国际法视角下非政府组织责任制度的构建
李洪峰(1·53)
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伦理塑造的失真与回归
孙 鹏, 胡 建(1·57)
我国共犯关系脱离制度立法之建构
----基于比较法的考察与借鉴
姚万勤,周宏亮(2·34)
论洗钱罪的立法完善
----基于公职人员洗钱的行为分析
薛耀文,田 婧(2·39)
论我国法律修改之应有规则
----基于刑、民诉讼法修改中的“差别待遇”问题的分析
傅贤国(3·66)
反垄断法中价格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反思
马 龙,赵利民(3·73)
“行为—后果”链条与“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
----“口袋罪”视域下非法上访人员寻衅滋事案件
证据审查要旨
薛汉荻(4·52)
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的法律治理困境与出路
闻丽英(4·56)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现实基础与制度设计
宋新宇(4·61)
文化研究
中国美学史的宏大叙述:高友工的“抒情传统”论
石了英(4·86)
大数据资源扩展性探究
张 弛(1·61)
组织文化与商业银行员工离职意向的关系
罗良针,王皓楠(1·65)
社会学研究
后单位制时代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
----从地域共同体到精神共同体
尹广文,林秀梅(2·44)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古代乡约与生态文化
王玉超,刘明坤(2·49)
山西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动制约因素分析
张培富,冯玉峰(2·54)
中央政策的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博弈
----以农村计生政策为例
姚贱苟(3·89)
论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吕永强,杨军炜(3·94)
“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
张小龙(5·18)
合法之法的生成与意义
----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治观管窥
张 翠(5·23)
从消费意识形态到符号操控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张同兵(5·27)
文艺理论研究
刘熙载对传统文学本体论之接受、重建及其经学影响
吴建民(5·64)
汉代诫文及其文学史意义
金璐璐(2·59)
六朝“象外”说的语境及审美指向
陈玉强(2·64)
文学研究中的“范式”话语及范式
毛郭平(2·69)
文学研究
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
----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
俞王毛(3·15)
汉魏六朝俗赋与乐府的关联谫论
马 言, 冷江山(3·19)
“唐文三变说”的提出及相关问题
徐海容(2·74)
论唐传奇的文化艺术品位
徐翠先(2·78)
白居易的诗歌功能观略论
马兰州,张 强(2·83)
论唐代庶族文士阶层的形成与古典叙事文学之自觉
赵耀锋(2·87)
关于西湖八社的几个问题考辨
王文荣(1·70)
宋代乐语口号体性论略
刘春霞(4·92)
从宋初诗歌创作看《文苑英华》的批评效能
何水英(4·98)
《水浒传》林九兵卫本与袁无涯本比较研究
----以评语为考察视阈
许勇强,邓 雷(5·68)
元明之际诗坛主情论的演变
周海涛(1·75)
危素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平议
温世亮(1·79)
诗僧来复见心生平及文学创作考述
朱家英,张晴晴(1·84)
明清时调所用曲调与散曲曲牌之关系考论
冯 艳(1·89)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剧观成因及美学初探
张 宇(4·82)
朝鲜诗家论《皇华集》
曹春茹(4·104)
朝鲜汉诗中的潇湘文学意象
魏 雯(4·109)
论张先“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张美丽(1·94)
世俗化语境下文学精神话语解构的“镜像”
----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为中心的考察
戴海光(1·98)
“我们”如何讲述民工故事
----王安忆小说《民工刘建华》再解读
谢燕红(1·103)
旷野中的时间、空间与声音: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谱系
高秀川(1·107)
《吃碗茶》中华人“单身汉”社会的伦理困境透析
张龙海,李东风(1·112)
中国当代文学形式的五种典型观念
陈长利,任一江(3·1)
才与学的辩证
----从皎然“作用”说看中国古代诗论中的学问观
汪 鹏,邓新华(3·9)
1990年代工业改革题材小说怀旧叙事审思
----以张宏森的《车间主任》为中心
薛月兵(3·24)
超验主义与诺里斯自然主义小说
黄越华(3·29)
转型期知识分子小说中启蒙话语的新变
杜 昆(4·113)
汇入新诗现代性洪流里的昙花
----重评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仲 雷(4·119)
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改良与调适
----以张恨水小说创作为例
司新丽(5·77)
民族国家想象视野下的个体生命塑造
----《白鹿原》家族叛逆者的人性冲突与考问
马德生(6·50)
个体化时代的文化拯救与诗意信仰
----小岸小说创作论
金春平(6·56)
现代新诗中蛇意象初探
梁圣涛,蒋登科(6·62)
狄更斯小说在19世纪美国的接受和影响
胡全新(6·71)
媒体视听内容管理创新的趋势
叶林峰(6·147)
无效关键词: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于“中国知网”的高校社科学报论文分析
张 媛,李春英(6·156)
语言学研究
现代语言观与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语言维度
郭 勇(5·72)
“史”的同源字及与“士”“师”关系之管窥
王志强,宋丽霞(2·146)
汉语“离合词”性质及成因再探
陈 树(2·150)
早期汉语儿童语言中“了”的习得
刘慧娟(2·156)
说“发脾气”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讨论之一
任林深(2·160)
论文学翻译与文学接受者的相互影响
孙景鹏(6·66)
原型理论与语义场的演变机制
----以上古汉语“渡水”语义场为例
陈 树(6·119)
东学西渐:17—18世纪西语词汇里的中国
陈胜利(6·124)
研究生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栗 欣(6·130)
历史研究
“国学热”现象透视与反思
徐汉晖(1·117)
论《公羊传》不崇让国
蒋聚缘(5·82)
夸父逐日的主题复原与神话逻辑
卫朝晖(5·86)
论先秦“故实”观的史学生活意义
王 灿(6·76)
先秦儒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马卫东(4·130)
论延祐科举与元中期的雅正文风
李文胜(1·140)
中国古代传首制度论略
付开镜(2·91)
昙曜与云冈石窟
郭静娜(6·80)
北周府兵军号阶官化的政治过程与意义
熊 伟(6·84)
明末丛林“扶律辅教”的戒律复兴思潮考察
刘晓玉(2·95)
涵谷子道德观中“善”的意涵
李彩平,武晓峰(2·100)
中国古代官吏辞归问题探析
----以清朝甘肃籍士人为例
杨银权(4·139)
清代京城文人与优伶交往的士林心态
岳立松,邵颖涛(4·144)
章太炎藏书批注中的学术精神探析
何官峰(1·121)
金西路军南下路线及对平阳的冲击
刘 丽(5·89)
晚清著名报人小说家李伯元
吕 朋,周 怡(5·92)
启蒙与现代的焦虑
----以中医存废之争中的周作人为例
关 峰(1·125)
南京国民政府“绥靖区”制度流变述论
赵 诺(1·130)
《歧路灯》弟子过录本的时间辨误及其他
王以兴(1·135)
炽盛与深化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五年历程(2010—2014)
梁景和,武 婵(3·34)
论当代人写当代史
曹守亮(3·40)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方法反思
吕艳华(3·47)
在场与在上:祖先崇拜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尤明慧(4·125)
金状元王纲生平及诗文辑考
仝建平(4·136)
从引进到创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
王立洲(4·149)
蒋廷黻善后救济思想述论
王春龙(4·155)
《万国公报》与近代中国国民性话语的兴起
孙海军(5·97)
中共太行区民兵组织与农民国家意识的形成
段建宏,秦艳君(6·8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
----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朱映雪,孙秦敏(6·94)
建国初期城市街道民主改革运动述论
----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考察
黄天弘(6·99)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回顾与反思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文献计量分析
李群山,崔一楠(5·107)
传统节日的总体性与人性反思
甘代军,李银兵(5·46)
血社火民俗的“行为表达”与“事件性”特征
----以山西省洪洞县 “小河拆楼”为个案
张西昌(5·51)
边疆内地化进程中军户群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张月琴(5·55)
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美学思维
梁晓萍(5·60)
70年来欧洲国家关于纳粹德国起源问题研究回顾
卢晓娜,柴 彬(5·102)
阎宗临的中西交往史研究再探
张 炜(5·112)
妇女与性别研究
身体:社会学的新视域
连 新,胡晓红(1·143)
家庭政策与道德伦理
----以美国家庭政策的发展为例
朱晓佳(1·148)
生态女性主义与资源型农村环境治理
董江爱,郎杰燕(1·152)
人类生存视域下的女性话语
赵卫东(1·156)
当代中国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述评
畅引婷,光梅红(2·104)
新世纪以来中国本土近代妇女史研究检视
余华林(2·111)
“始信英雄亦有雌”
----论秋瑾诗词暴力书写的审美张力
李艳平(2·118)
妇女解放政策与乡村社会传统
----兼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妇女生活的重构
曲晓鹏,邵 通(2·123)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妇女健康研究进展
姜秀花(3·129)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英美代孕立法解读
周鸿燕,李 华(3·136)
山西妇女生活时间分配的调查研究
拜秀萍,许淑贤(3·142)
战争、妇女与国家
----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村妇女角色建构为中心
范红霞(4·1)
合作运动与妇女解放
----以胶东抗日根据地为例
房桂芝(4·8)
妇女运动新方向的确立
----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四三决定”的探讨
周 蕾(4·14)
偷窃与“犯罪”: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婢女问题
(1912—1937)
张秀丽(5·117)
秋瑾职业革命生涯与女性主体意识生长
魏霞光(5·124)
女性悲剧命运的众人言说
----乔治·桑小说《莱丽亚》的多元叙述声音
郑朝琳(5·128)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邰秀军,畅冬妮(5·133)
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李 娜,张 琦(6·105)
强化抑或禁锢
----随迁型陪读现象的社会性别视角分析
罗 曼(6·111)
浅议赵玫历史小说中上官婉儿的形象塑造
王 珊(6·115)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新范式:扎根理论再审视
王红利(2·127)
教育叙事探究的“三维空间”
薛 超,柳 谦(2·131)
“以文化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讨
李 娟(2·135)
大学奥林匹克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途径
祖 苇(2·139)
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刘雪萍,张进军(2·143)
身体现象学视野下教学认识论的反思与重建
杨 晓(3·145)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培育路径探析
李克军,丁 坤(3·149)
基于ITIAS工具的高中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量化分析
----以山西省部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例
韩美竹,赵晓云,辛 鑫(3·154)
三维打印技术的伦理审视
刘宝杰,王松梅(4·65)
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生态文明构建
王志强,王 跃(4·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逻辑
陈第华(4·73)
个体与整体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意蕴
李 坤,王秀阁(4·78)
移动学习网络的统觉心理与知识共创模型
黄景文,胡 彰(5·139)
调查作文的文体性质、类型及教育价值
张荣华(5·144)
1920年代的清华男女同校运动
刘宏哲,杨 霞(5·150)
论中国经学教育传统的特征
霍雪涛(5·155)
视野融合:理解教学对话的解释学维度
张曙光(6·134)
基于“实践取向”的师范生培养改革问题探讨
----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经验数据
董新良,马王婷(6·138)
英国中世纪大学的贫困生及其经济来源
刘贵华,申国昌(6·142)
书评·简讯·补白
李秀敏博士《晚唐小品研究》一书简评
朱丽华(2·封三)
光梅红博士《集体化时期的村庄典型政治》一书简评
贺文乐(4·封三)
伦理视野中的青年马克思
——薛秀娟博士《青年马克思的道德批判研究》一书
简评
赵跃先(6·封三)
伊朗宗教政治思想研究的开拓性之作
----评《阿里5沙里亚蒂思想研究》
蒋 真(5·159)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编辑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颁奖典礼
上的发言
畅引婷(1·封三)
“中东国家治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王宝龙(3·封三)
“新视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王 涛(5·封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状态
(1·9)
“良法”与“善治”
(1·147)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路径
(2·48)
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