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艺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高校学生接受军事技能训练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军训工作体系中,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激发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奋斗热情,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推进“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立的自我意识,同时印刻着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这无疑对新形势下军训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遵循军训实践的发展规律和宣传工作的运行规律,依据“90后”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诉求和情感需求,探索军训宣传工作的创新性模式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对于增强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是军训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先进军旅文化,传播高尚军人精神,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全面锻造钢铁般的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新的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是“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军训综合成效,实现军训育人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融合,深入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包含宣传理念与内容体系、宣传媒介与队伍系统、文化传承与长效机制三个模块。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的创新性内涵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线,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主流宣传阵地建设为重点,在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的学生军训宣传工作的理念体系、内容体系、实践体系进行全面总结、特色提升、优势整合,从而实现对现有模式的有机完善、有序突破和有效深化,构建起新的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的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创新性发展高校青年学生军训宣传理念与内容体系,创新性打造宣传媒介与队伍系统,创新性构建文化传承与长效机制,切实把握高校军训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主导权和实效性。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是提升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军事训练为契机,深入探索学生军训宣传工作的创新性模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进行氛围营造和潜移默化的灌输,是将“立德树人”工程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对于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是最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力量[2]。在军训教育中通过科学设计、深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效,凝聚军人精神,发挥军训宣传教育的理论武装功能、政治引领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对于提升“90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多维度宣传军训动态,多角度分享军训心得,多层面丰富军训体验,主流化建构军训价值,深层次塑造军训内涵,切实将军训教育中鲜活生动的经历和感受,深化为学生自觉自省的心灵感动,升华为知行合一的价值认同和常态长效的行为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优势。
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青年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着眼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构建高校学生军训宣传理念与内容的一体化整合体系、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媒介与队伍的协同化融合体系、高校学生军训宣传文化与长效发展的多元化聚合体系,创新性地推动高校军训宣传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理念与内容的一体化整合体系,是指从构建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大格局的视角出发,整合理想信念教育、军事综合素养教育、新生适应性教育而构建的“三位一体”的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的理念与内容体系。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理念与内容的一体化整合体系的理念框架有三:一是坚持突出主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深化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主线,结合军训实况,通过全程化的动态新闻宣传和专题科目深度报道,营造军训文化氛围,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梦、民族梦交融,形成理念认同;二是坚持突出主题,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个性特征,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挖掘军训过程中的活动亮点、人物亮点,创新军训宣传教育的内涵;三是坚持突出主体,以青年学生为宣传队伍的主体和宣传对象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注重宣传青年学生在军训中的认知感悟、情绪体验以及意志品质,促使学生乐于军训,享受军训,在军训中积淀成长。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理念与内容的一体化整合体系的内容框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讲话精神中关于青年和青年学生的论述,与军训总体科目安排进行融合和统整,引导学生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广大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以“中国国防建设”“军事思想理论”“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为主题进行专题宣传和主题讲座,促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综合军事素养,传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契合军事训练开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军训生活中融入新生适应性教育,涵盖团队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党团员意识教育等内容,促进军训实效性的提升。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媒介与队伍的协同化融合体系是指根据高校学生军训宣传工作的实际需求,遵循青年学生的信息获取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协同传统宣传媒介和新型宣传媒介,构建融合化、体系化的军训宣传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与宣传媒介平台运行相匹配的宣传队伍协同团队。
高校青年学生军训宣传媒介包括橱窗、黑板报、流动日志、主题征文、手抄报、广播台以及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微视平台。在军训宣传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于军训宣传目标的细化和分解,打造协同化的融合宣传媒介平台。具体而言,可通过橱窗、黑板报和广播台准确、生动地反映军训动态,结合青年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打造独具特色的军训文化平台;通过广泛开展撰写流动日记、绘制手抄报、军训主题征文等宣传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朋辈交流、师生共鸣的心灵园地,弘扬军训过程中“青春正能量”;充分发挥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微视等平台快速、便捷的传播特点,开通军训专栏,设置“军情播报”“军训纪实”“军训心声”“军训影像”等栏目,及时更新军训专栏、定期进行信息推送,聚焦军训实况,聚焦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军训精神,聚焦战友间、师生间、以及与教官间真挚的情谊,实现对于军训生活360度的宣传报道;开展微梦想、微镜头、微故事、微家书、微短片、微口秀等主题互动活动,鼓励青年学生分享军训中“原生态”的点滴感悟,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平台。
基于高校青年学生军训宣传协同媒介平台,构建与之契合的军训宣传协同工作团队。军训宣传协同工作团队的具体结构:一是由军训团专职宣传干部和承训部队对接,协同学生军训宣传的总体目标、主题设计及动态监控机制,形成宣传工作合力,优化宣传保障体系;二是由军训学生主体组成的学生军训骨干队伍,通过科学选拔,分类招募具有新闻写作特长、摄影技术专长、美术设计能力、主持广播爱好、新媒体操作优势的学生组成军训“超级学生记者团”。具有新闻写作特长的学生组成新闻采写组,具有摄影技术特长的学生组成摄影记者组,具有美术设计特长的学生组成黑板报、简报宣传小组,具有主持广播爱好的学生组成“军训之声”广播台小组,具有新媒体操作优势的学生组成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微视等平台运营组,构建采编一体化的沟通机制和内容共享机制,实现军训宣传职能的协同。
高校学生军训宣传文化与长效发展的多元化聚合体系,是指将军训宣传工作中的宣传理念、宣传内容、宣传骨干、宣传产品、宣传文化以及宣传模式,通过主题活动、座谈总结会、文件制度、档案资料等形式进行固化,促进高校学生军训宣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军训后精神遗产的多元化聚合。
通过总结、凝练军训宣传工作模式,制定促使高校学生军训宣传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建立《军训宣传工作细则》《军训宣传工作团队管理办法》《军训宣传工作奖励办法》《军训宣传资料的归档管理办法》等,实现军训宣传管理模式的转化与继承;持续凝聚高校青年学生军训宣传工作团队中的骨干力量,对于具有良好发展潜质和意愿的学生进行跟踪培养,组建校级宣传学生团队,深化学生骨干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军训宣传期间形成的高质量宣传文化产品进行全校范围内展览,对于军训期间的风采人物、榜样事迹,通过专题报告会、广播专题节目进行动态宣传,提升军训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优秀军训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长效发展。将“中国梦”主题教育与学生军训宣传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持续推进军地共建,深化对于军训后精神遗产的转化。总之,通过创新探索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帮助学生将在军训中的感性认知、情绪体验升华为理性的规范和行为的准则,固化军训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 - 12 - 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
[2]范 军,王振成,王占仁.大学生党员培养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9.
[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http://news.xinhuanet.com/2015 -01/19/c_1114051345.htm.
[4]姚念龙,张 博,何永淼.“90后”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5):91-95.